中心城区基层团干部十年发展调研报告(2004年—2014年)
2015-12-16团宁波市海曙区委
文 / 团宁波市海曙区委
中心城区基层团干部十年发展调研报告(2004年—2014年)
文 / 团宁波市海曙区委
为研究中心城区基层团干部发展状况,改进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优化对基层团干部的培养使用,团宁波市海曙区委牵头开展了十年(2004年—2014年)基层团干部情况的调研工作,对涵盖海曙区八个街道、六个大局十年来共53名基层团干部的基本情况、干部特性及成因、对策措施等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海曙区团干部基本情况
(一)入职相关情况
1、初任年龄
53名团干部的初任平均年龄为25.8周岁,其中最小年龄为22周岁,最大年龄为32周岁,初任年龄超龄的有1人。
2、性别
53名团干部中,女性为31名,占58.5%,男性为22名,占41.5%。其中街道34名团干部中,女性为20名,占58.8%,男性为14名,41.2%;部门19名团干部中,女性为11名,占57.9%,男性为8名,占42.1%。女性比例相对较高,街道与部门比例大致均衡。
3、政治面貌
均为共产党员。
4、学历
53名团干部中,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职研究生)8名,占15.4%;街道34名团干部中,7名为硕士研究生;部门19名团干部中,1名为硕士研究生。
5、选配方式
53名团干部中,公开考选的13名,其中街道12名;党(工)委任命的22名,其中街道21名;选举产生的17名,均在部门;另因替岗因素,有超过半年以上的负责人1名。此中,街道的团干部中,2008年12月之前的,半数以上为公开考选。
我区团干部年龄构成
6、编制
53名团干部中,51人为行政或事业编,2人为企业编制。
(二)在岗相关情况
1、任职年限
53名团干部平均任职年限3.3年,其中街道流转较快,平均任职年限为2.7年,最少的街道10年3任(南门、月湖)、最多的街道10年7任(鼓楼);部门流转较慢,平均年限为4.2年,最少的部门10年2任(教育局、市场监管局),最多的部门10年4任(公安分局、城管局、卫生局)、接近街道平均水平。
2、政治经济待遇
53名团干部中,有32名享受正副科待遇,10名因任职年限不到而未能享受相应待遇的负责人,9名因当时相关政策未出台而没有享受相应待遇的团(工)委副书记、书记,2名因不在编而未落实相关待遇。
(图一)我区团干部性别构成
(图二)我区已转岗团干部去向分析构成
3、兼职情况
53名基层团干部普遍为兼任其他工作,因部分已转岗人员兼职难以统计,因此此部分仅统计现职14名团干部的兼职情况。
街道8名团干部中,兼任党建、信息、人事等党政办综合业务的5名,兼任出纳等专业业务的1名,兼任综治司法职能业务的2名;部门6名团干部中,兼任职能科室具体的业务的3名,兼任办公室等综合业务的2名,下属单位工作的1名。
(三)转岗之后相关情况
1、转岗(调动)职务
53名团干部中,39名已经转岗或调动(其中2人辞职);其中街道26名,部门13名。
转岗团干部中,在党政机关并担任科级及以上领导职务的为21名,占55.3%;在党政机关并不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为15人,占39.5%;不在党政机关离职的3名,占7.7%。
2、转岗年龄
街道26人中,平均转岗年龄为27.7周岁;部门13人中,平均转岗年龄30.4周岁,存在超龄转岗现象。
3、现任职务情况
跨度10年、39名梯次转岗的团干部中,已转岗团干部现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为30名,占80%,其中相比初次转岗,岗位发生变动的25人、占65.8%,其中职务获得晋升的21人、占55.3%。
我区已转岗干部现任职级及产生部门
二、基层团干部特性及其成因
(一)群体特性
1、综合素质较高。相比其他机关干部,团干部的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以上。从转岗情况看,多数团干部转岗后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80%的团干部已经担任以正科、副处为主的领导职务,55.3%的团干部在转岗后获得职务晋升。
2、初任年龄不大、锻炼阅历不足。本报告所涉调研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5.77岁,在街道尤为明显(平均年龄25.06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公务员考录、事业干部选拔等方式进入机关,工作年限不长的年轻同志。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工作的阅历有限,对于基层工作的认知和锻炼不足。
3、个体差异较大。基于上述情况,团干部从个体发展上看,正面临着从校园到社会的环境转变、从学生到公职人员的身份转变,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着各方面冲击综合而成的激荡和修正。表现在团的工作上,个体之间有差异,工作开展不均衡;干部本人的工作成效会出现阶段性的落差。
(二)岗位特性
基层团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两种职务即团(工)委副书记、书记,在实际使用中,因年限等原因,实际形成三个层级,即增设负责人这一岗位给任职条件不具备的干部来承担共青团相关工作。总体而言,我区街道部门共青团的岗位最大的特性即是平台。
(三)职能特性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为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根本任务即是巩固与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落到基层的具体抓手,即是助力党政大局、服务区域青少年、完善自身建设三大系列。从调研所涉八个街道、六个局的团(工)委来看,虽各有特性,但总体而言,职能特性主要有两点。一是承上启下,二是业务总量不大但类目繁多。
三、改进基层团干部培养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规避团干部选配误区1、规避唯业务论误区。目前,少数单位基于本单位干部职数、人员结构、系统特性等因素,并未将本单位的年轻干部梯队培养与团干部能岗相适做有机结合。因此,即便是按照规定给予职务待遇,也很难起到干部培养的作用。
2、规避唯年龄论误区。客观而言,年龄因素是团干部一个很重要的特性,也可以说是年轻干部培养通道的优势所在,但若是唯年龄论无益于共青团职能履行,更不利于干部成长。
(二)用足用好管理制度
1、用足用好团干部职务及相关待遇制度。用好已经明确的退出制度,客观上消除选配顾虑;探索全区“团干部统筹选配”机制,促进公务员基数大、科级干部职数少的单位加强年轻干部选配;可按相关规定,通过团内职务拓宽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与锻炼渠道。
2、用足用好团干部的年龄、职责等制度。一是通过现有的党建带团建相关文件予以明确。继而通过执行制度,推进基层年轻干部的更新换代。二是在团干部的职责上,促使团干部扎实履行职责,进而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
(三)畅通团干部流转渠道
1、健全“能上能下”的机制。要继续健全机制扩大优势,让选拔单位没有后顾之忧,将更多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这个“能上能下”的平台上进行锻炼培养。
2、畅通团工作岗位流转的渠道。就团区委干部配备而言,可探索职务与职级分离的选配方法,用以拓宽全区年轻干部的培养渠道。街道、部门中较为优秀的年轻干部,也可采取挂职团区委副书记的方式进行锻炼,用以缩短培养链条。
(四)搭建综合培养平台
1、在一线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要搭建机制,引导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将团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处理具体事务中积累经验;引导团干部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戒骄戒躁,增强宗旨意识,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坚定信仰、磨砺品格。
2、在交流培养中提升干部素质。可将团干部纳入全区年轻干部的通盘考虑之中,纳入交流挂职等干部培养机制之中,通过干部交流、统配选拔等机制予以落实推进。
综上所述,团干部为我区各街道部门年轻干部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工作岗位是各单位年轻干部锻炼的重要平台,团组织也应为各单位年轻干部培养提供更多的助力。团干部的培养不仅是共青团工作需求,更要能适应党的事业承前启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