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荒野灵韵
——媲美东非大草原的生命协奏曲
2015-12-16栏目主持IBE左凌仁编辑
栏目主持/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羌塘荒野灵韵
——媲美东非大草原的生命协奏曲
栏目主持/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在羌塘玛依岗日附近的河谷里,怀孕的雌性藏羚羊正在迁徙的路上补充营养。这里有时会聚集上万只北上产仔的藏羚羊,场面蔚为壮观。 摄影/左凌仁
棕熊是羌塘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鼠兔和旱獭为食。它们会用自己的利爪挖开这些小型食草动物的洞穴,捕食它们。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的足迹逐渐向羌塘腹地迈进,以及棕熊种群数量的增加,棕熊伤人或者进入牧民定居点杀羊、吃酥油、搞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摄影/刘思远
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羌塘草原,是中国最人迹罕至的荒野之一,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人类生存而被称作“生命的禁区”。但这里同时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动物天堂。这里数量庞大、系统完整的野生动植物群落,尤其是大型有蹄类野生动物集结的数量和壮观程度,完全可与北美的黄石国家公园、非洲的塞伦盖提大草原野生动物景观相媲美。
羌塘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北部,平均4500~5000米的海拔让羌塘这片台地牢牢占据着中国地势的最高一级台阶。2000年设立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它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
乔治·夏勒,美国最著名的野外生物学家,是这样评价羌塘所属的青藏高原的:“在地球上存在着一些独一无二的地区,它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青藏高原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对野生动物栖息来讲,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
羌塘拥有亚洲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地,以及相对完好的脊椎动物区系和种群庞大的稀有濒危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在这个完好无损的高山草原区域,这里的动物们所能集结的数量,在整个亚洲、整个世界都会让人叹为观止。当春风簇拥着涓涓细流叮当作响;当多刺绿绒蒿张开怀抱释放黄色的激情粉末;当伏地而卧的紫花针毛草迎风挥舞着毛发;当长颈在碧蓝湖泊中跳起美丽的舞蹈;当伫立悬崖的猎隼如在闪电向地面俯冲;当好奇的鼠兔从洞口探出小小的脑袋;当肥嘟嘟的旱獭走出洞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当身姿飒爽的藏羚羊踏破大地上夕阳的最后一抹余光;当顶着硕大头颅的藏野驴群扬起喧嚣飞舞的屡屡灰尘;当数百重达一吨,高近两米的野牦牛踏着震天裂地的步伐席卷一切地奔跑;当盘羊在山谷中咆哮着向对手冲刺;当棕熊走出冬眠的山洞迎接新春的到来;当雪豹在深夜幽灵般寻觅自己的美餐……这片荒原顿时变得生动而美丽。
西藏那曲尼玛县附近的色林错湖畔,一只母藏羚羊漫步在傍晚的霞光里。摄影师说:“当看到那美丽的霞光时,我就开始祈祷能够遇到藏羚羊,没想到,真的遇上了。不过要是一只雄性藏羚羊就更完美了。” 摄影/左凌仁
大鵟是羌塘最常见的大型猛禽之一,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会有较大的颜色差异。它们主要捕食鼠兔,是羌塘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摄影/彭建生
西藏那曲申扎县的草原上,一只藏野驴和摄影师乘坐的汽车赛起了跑。在羌塘,很多藏野驴都有与汽车赛跑的习惯。有的藏野驴甚至会一直跑,直到超过汽车,然后从车头前拦路跑过,跑远后再停下来。 摄影/彭建生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同一个个悦动的音符,它们共同演奏着属于这片荒原的生命协奏曲。其旋律映衬在辽阔而空寂的原野舞台上,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清新,时而雄壮,千回百转、美妙动人。可以说,羌塘是一处丝毫不逊于非洲塞伦盖蒂草原的所在,这里数量庞大的哺乳动物谱写的宏大、完整、健全、自然的生命协奏曲,完全可以媲美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多声部合奏。
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千年来,青藏高原在保留众多的原生大型哺乳动物,并一直延续着独特的生态过程和进化现象的同时,也养育了很多游牧的牧民。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一直与这里的动物共生共存。这也给了今天的我们一个明示:人类可以,也应该与其他野生物种共存。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延续并保护这种难能可贵、经过数千年检验的宝贵经验。那羌塘和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还有这里的人们,也将在这荒原之上继续演绎属于这里的生命乐章。
羌塘腹地,一头孤狼在湖畔行走。狼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食肉兽,一般以藏羚羊、藏原羚为食,群狼有时还会捕食体型庞大的藏野驴。不过即便是在羌塘这个野生动物遇见率极高的地方,狼也是一种很难见到的动物。 摄影/崔林
作为世界上飞行能力最强的候鸟之一,斑头雁是羌塘乃至青藏高原上一道别致的风景。它们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到达羌塘腹地产仔。头顶上的黑色斑纹是识别它们的重要特征。 摄影/彭建生
5月的羌塘,经常能够在大大小小的湖里看到凤头在求偶。求偶的时候,它们会在湖面上成对地翩翩起舞,相互表达爱意,然后结成眷属,开始繁衍后代。 摄影/彭建生
在羌塘的一些湖区,也能够看到很多鸥的踪迹。春夏季节,数量可观的鸥类会到这里繁衍后代,不过种类相对较少,常见的就是棕头鸥、普通燕鸥和银鸥这三种。 摄影/彭建生
西藏纳木湖湖畔,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的赤麻鸭父母踱着步子,慢慢远离马路而去,在念青唐古拉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安详。 摄影/刘思远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双湖地区,一只旱獭在傍晚返回自己的巢穴,触发了摄影师预设的红外相机。“它一晚上就没有再出来,第二天清晨六点多钟,才探头探脑地从洞里出来。”。 摄影/左凌仁
在西藏那曲双湖特别区巴岭乡次仁顿珠家夏季牧场的房子围墙上,放着一个死去的藏羚羊的头骨,一只棕颈雪雀沿着墙头踱来,然后跳到了头骨上。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地带,生与死被放宽到很大的尺度,所有的生命包括当地牧民都匍匐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下依律生存。 摄影/左凌仁
西藏毛腿沙鸡在羌塘的一些溪水附近相对常见。它们会结成十几只的小群,在草地上踱着步子觅食。当有人或者车辆接近的时候,它们会群飞起来,但是飞得不远就会落下来走路。它们走路的速度看起来很慢,但是人想要走着接近它们的话,还是很难跟上它们的步伐。 摄影/左凌仁
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被誉为“羌塘三剑客”,它们是羌塘草原上体型最大的食草动物,站着的时候肩部的高度可高达近两米。上百只野牦牛奔跑时几乎是无可阻挡的,所以很少人敢去招惹它们。 摄影/崔林
西藏那曲双湖特别区巴岭乡的一户牧民定居点内,一位小姑娘摆弄着自己的泥巴玩具。“这些是我的牛马,它们排着队准备去吃草。”在羌塘,很多当地牧民依然过着游牧生活,进行着夏季和冬季牧场的轮换。 摄影/左凌仁
【IBE简介】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是一家由专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
IBE即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简称,它是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自主研发的一种生物调查方法,通过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来作为证据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次调查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在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后将影像和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
IBE希望解决中国自然影像缺失,公众对中国自然了解匮乏的问题。其宗旨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
曾获奖项:
2012年第七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GORE-TEX最佳公益环保精神奖
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一等奖
【摄影师简介】
彭建生,IBE生态旅游总监,自然摄影师,藏族,作品曾多次在国内摄影比赛获奖。资深的生态旅游专家,致力于通过自然影像和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著有《横断山区高山观赏花卉》、《纳帕海的鸟》等。
左凌仁,IBE媒体/传播总监,自然报道作家,自然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任《华夏地理》杂志编辑多年,致力于中国自然保护题材的报道。
刘思远,自然/人文地理摄影师,旅行作家,自驾探险旅行者,网名:关山飞渡。2011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越野车活动奖得主,CCTV纪录频道《关山飞渡单车穿越无人区》主人公,著有《长头-寻找藏地密码》。热爱荒野,珍重生命,野生动物始终是最热爱的领域。
崔林,自然摄影师,生态设计师,毕业于北师大生物系,摄影作品多次获奖,致力于拍摄中国的自然之美,并用生态设计来展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