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千阳县现代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5-12-16梁录瑞李红涛闫彩霞陕西省千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千阳县示范园果业

文|梁录瑞 李红涛 闫彩霞 陕西省千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推进千阳县现代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梁录瑞 李红涛 闫彩霞 陕西省千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千阳县以苹果产业引领现代果业发展,按照“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西农苹果试验站技术支撑和海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科学规划、土地流转、项目整合、田间大学“四大”举措,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标准建园、高效益经营、高品质生产“五高”目标,聚力推进矮砧苹果基地规模扩张,海升万亩国际新技术苹果示范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产业化发展成果丰硕

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引进陕西海升、千湖农林、龙泉生态等9家涉农企业,成立了鸿福果业、有机王果蔬等果业合作组织28个,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发展百亩以上苹果种植大户44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矮砧苹果园4.7万亩、新品种示范园1.85万亩。农业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已经成为千阳县现代果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是基地扩张规模化。近两年来,千阳县新栽苹果5.8万亩,果园总面积达到8.1万亩,建成万亩大镇1个,千亩村14个,千亩示范方9个。张家塬镇按照合作组织服务、群众自助参与的发展模式,近两年栽植苹果1.87万亩,建成千亩方7个,500亩方11个。

三是技术协作国际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通过引进矮化砧木、品种资源和栽培方式,确定了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二十个科研课题,为千阳县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海升现代农业园区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教授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与国际苹果领域的顶尖专家长期进行技术合作,启动实施“青苹果”人才计划,首批招募了国内一流院校的农业类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7人。

四是栽培模式标准化。成功引进国外矮化砧密植栽培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6500亩、M9-T337育苗基地500亩,采用矮砧集约密植管理模式,实现了技术团队国内最强、苗木质量群体最优、立架网格栽培规模最大、M9-T337繁育数量最多、水肥自动控制水平最高、果园信息采集处理最准、机械化技术最新、生物植保措施覆盖最全、生产管理模式最好的全国苹果新技术“九个最”的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创下了当年栽树、次年开花结果、三年丰产增收的现代苹果生产新记录。

产业升级仍面临三大掣肘

一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千阳县果业相关从业者乃至管理者对发展果品产业的重要性、可行性认识尚不充足,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没有真正把果业当作富民兴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果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果农对果树生产周期长,费工费时,见效慢,尤其是对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心存疑虑,片面认为作务难度大,技术难掌握,不如打工收入快,只愿种粮,不愿栽果,缺乏长远发展产业理念。

二是职业果农匮乏影响产业扩张。笔者发现,千阳县去年新建的苹果幼园,部分承包户只为占地种粮,一年定干、二年拉枝细管、追肥浇水、整形修剪、病虫防控等综合管理措施跟不上,果树生长基本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追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从事果业生产的多数是留守老人或妇女,熟练掌握果树栽培技术的能手不多,直接影响了产业发展进程。

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放缓产业发展速度。市场矮化自根砧苗木缺乏,外调压力大,建设苗木繁育中心迫在眉睫。但由于千阳县县级服务单位技术力量不足,经费紧缺,制约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镇村果业技术人员少,掌握苹果生产技术的人员更少,技术服务远远跟不上当前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尚未形成“生产、服务、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服务体系,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帮助果农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

加快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重审果业产业地位,举全县之力着重发展。一是宣传引导谋发展。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先进典型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农户树立早种果树早致富的意识;用效益比较、利益驱动的办法把账算给群众听,把前景指给群众看,把科技交给群众用,按照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果品。二是部门联扶助发展。建立行政和技术“双轨”包抓责任制,从规划栽植到成园挂果一包到底,县级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重点村、重点组,抓土地流转、资金争取、项目协调,农口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抓示范园、示范户,包技术推广、培训指导、田间管理。三是示范引领促发展。对集中连片的示范园,无偿提供优质苗木、架材、地膜,给予镇村户资金奖励;整合小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倾斜,确保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栽果建园同步推进,辐射带动千阳县果业快速发展。

矮砧密植苹果产业园。

西北农林大学苹果试验站。

苹果田间大学。

二要壮大果业基地规模。基地规模化生产是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是要流转土地,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并以价格杠杆推进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和建园大户集中,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规范建园。新建苹果园要全部采用矮砧或双矮栽培模式,选用M9-T337自根系、M26矮化中间砧脱毒优质苗木,以玉华早富、陕嘎三号、礼富等性状表现好、适生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为主,大苗建园、地膜覆盖、宽行密植、浇水留带,并设立竹竿支架,帮助幼树培育中心主干。三是培育主体。正确处理好招商发展与当地群众栽果建园的关系,调动本地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重点扶持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家庭农场集约化栽果建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果业。

三要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一是树立管理理念。矮砧苹果由于结果早、产量高,幼园的管理更为重要。要使千阳县8.1万亩苹果早挂果、早收益,必须始终抓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落实经营主体,靠实管理责任,推广应用优果技术,提高果品质量。二是加大设施投入。加快果园田间道路、灌溉设施、电力设备等配套,积极引进推广果园除草机、旋耕机、弥雾喷药机、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等新型果园管理机械和器材,鼓励果业大户购买生产机械,扶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机械化示范园,努力提高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三是强化幼园管理。组建机防队和技术服务队,对苹果幼园采取统管统防统治模式,定期落实除草、喷药、施肥、拉枝等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强现有苹果园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切实做好低产老果园改造和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

四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采取招考、招聘等方式,引进一批专业人才,着力解决果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使技术人员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鼓励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为广大果农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二是加强技术培训。落实苹果“田间大学”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土专家、职业果农和务果能手,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结构合理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果农队伍,使每家每户都有一位懂技术的明白人,不断提高果农的作务水平。三是优化服务手段。采取果业技术人员包抓基地和示范园的措施,为果树栽植、幼园管理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物资服务;在重点镇成立果业综合服务站,在村组建果树服务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使县、镇、村果业生产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五要健全果业服务体系。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海升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国际新技术示范园和苹果贮藏冷库分拣线项目,按照“规划、指导、规范、服务”的原则,加强配套产业开发,延伸果品生产、贮藏、包装、运销等产业链条,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二是发展合作组织。采取社员入股,组织专业队管理,或者托管代管等多种模式,积极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有机果品基地和绿色无公害产品认定,增强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功能。三是加快苗木繁育。依托海升现代农业园区500亩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和西农苹果试验站技术支撑,引进国际一流砧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苗木繁育基地。

猜你喜欢

千阳县示范园果业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陕西宝鸡千阳县南寨镇:防病防虫保增收
千阳县文化馆传承人培训
千阳县剧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