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坛,大世界
2015-12-16浦虹
文/浦虹
小论坛,大世界
文/浦虹
萨尔斯堡全球论坛的三大核心要素:想象力,持续性和正义感
2014年末,我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市举行的萨尔斯堡全球论坛(Salzburg Global Seminar),5天的高强度参与和讨论给我很深的感触。 萨尔斯堡全球论坛,一个对新想法、对合作与创新开放的论坛,值得了解、关注和参与!
论坛成立于1947年,由3名哈佛大学的学生发起创办并延续至今,论坛聚焦当今和未来领导者需解决的全球热点难点问题。论坛主题从战后欧洲学术对话复苏到现在的关注全球重要课题,比如教育、健康、环境、经济、文化与艺术等等。到目前为止,萨尔斯堡全球论坛在60多年间搭建了国际交流的桥梁,创立了跨文化项目及合作平台。
想象力、持续性和正义感是论坛的三大核心要素:想象力包括文化、艺术、创新等内容;持续性指环境、健康等方面;正义感指民主、法律等方面。2014年全年共举办24场论坛,以一个月两场的规模和速度进行。
我所参加的教育论坛以“大学边缘学生以及为他们服务的机构”为主题,被归入了“想象力”的模块范围。该教育论坛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联合举办的。
长期以来,各个国家不同高等教育机构针对边缘学生出台各自的政策并各有不同实践和举措,但是一直缺少相互对话交流。此论坛的目的就是创造这一机会,搭建一个平台,把大学校长、政策制订者和研究人员汇聚在一起,分享各自为边缘学生服务的经验,以期创新解决方法。
作者(左二)在论坛现场发言
理念,在碰撞中汇聚
这是第一个全球国际性质的关于边缘学生和服务边缘学生机构的论坛。54位参加者来自美国、英国、中国以及南非等20个国家。参与者主要有大学和研究机构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政府官员等。
这是一个没有说教、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是边缘学生和你应该怎么做,却又时刻在刺激鼓励你思考和发表意见的论坛。论坛第一天,要求每人写下自己对边缘学生的定义并贴在黑板上进行分享,这比单纯给我一个官方的定义更能让我接受。参会者共提出了35条对边缘学生的定义,在一条一条的细读中,我深深体会到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却蕴含着相同的问题和相同的使命。
在概念梳理的第一天就直击了问题核心:边缘学生并不总是占少数的学生。南非来的参加者指出在南非边缘学生占了主体。大家也频频发问:“是谁决定了哪些是边缘学生?”
方法,在交流中迸发
从一个教师培训者的角度观察,我注意到该论坛不仅重视“讨论”,更把所有论坛环节的落脚点放在了“行动”上,所以在5天的论坛活动参与中,让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服务边缘学生。我在论坛结束时不仅有了自己的想法,还建立了跨国跨校合作的践行计划和目标。这种收获得益于精彩的论坛环节。
世界上,4000万难民面临语言障碍的问题;在美国,没有登记的无身份的高校学生数字难以统计,没有途径享受国家支持,导致这部分学生需要9到12年才能拿到大学学士学位,也导致可能被遣送回国的充满恐惧的生活;在南非,黑人学生在大学入学率、对大学的期望和受资助方面和白人学生还有太大的差距;在中国,性别、民族、城乡和地理位置差异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等都成为了论坛上讨论的话题。
在行动措施方面,巴西参会者介绍了国家立法后,白人和非洲后裔学生大学入学率上升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南非的大学代表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学生平等和天赋项目”,即针对边缘化但成绩优秀的高中生设计的提前体验大学生活,以帮助他们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美国得州的大学校长介绍了如何让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参与到大学发展中以及建立社区和大学密切联系的具体做法。
论坛有半天时间是“快速找对子会谈”,你可以找任何一位你想交谈的参会者进行快速对话,5分钟一轮。这是我第一次和如此多的国家代表高频率有深度地探讨交流合作计划。几轮下来,我找到了合作伙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参与她的跨国科研课题:来自5个国家的教师合作建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国际课程开发;和欧洲非政府组织基金会负责人探讨打开和中国合作渠道的途径;英国基金会负责人邀请我加入申请萨尔斯堡资助项目的团队;美国Beloit大学教授计划和我设计一个以世界各国边缘学生成功故事叙述为主的帮助边缘学生成长进步的国际边缘学生成功网站。
在“快速找对子会谈”之后,论坛在最后一天分组讨论创新合作计划,设置了4个2500美金的合作奖项,支持跨学校跨国界的协同合作,鼓励各大学提出支持边缘学生的新举措。参会者组成了7个小组,确定了各自的合作项目名称、思路和计划,最后的汇报展示精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
论坛参与者分组讨论创新合作计划
在细节中感受成长
萨尔斯堡全球论坛用细节让我和其他参会者以不同的方式在成长。论坛举办的地点位于距莫扎特故乡2公里处的萨尔斯堡老城。宁静的湖光山色、清澈凛冽的空气、全天开放的欧式宫殿图书馆、油画般的阿尔卑斯山风景,虽身处与世隔绝的宁静,却肩负着与其他参会者学习交流的厚重使命感。
我相信,萨尔斯堡全球论坛也给了参会工作人员足以改变人生的经历。每天都会看到两位韩国女生在现场,或上传PPT,或站立会场角落协助论坛顺利进行。一问才知道她们是萨尔斯堡论坛的实习生,主要职责是协助项目官员以及一些相关研究工作。每天的会议简报、参会者的联系方式、发言提纲和相关的研究文献乃至每一场讲座前会场的布置,都有着她俩敬业工作的痕迹。更多的时间,我看到这两位韩国女生在会场专注认真听取参会者的发言和讨论,让我不由感叹这半年几十场不同专题论坛的实习历练对她们一生的职业生涯有着多么宝贵的启迪。
此外,论坛的摄影、采访参会者的录像制作和撰写新闻的工作都是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实习生承担着。这些年轻人来奥地利之前就已经有在以色列、韩国、巴勒斯坦和美国等国的实习经历,他们更有着促进社会发展不可估量的潜力与空间。
欣喜的是,此后两个月,我和美国、印度尼西亚的合作计划书完成,申请了萨尔斯堡全球论坛合作行动计划基金。“相信个体的力量,相信每个想法都会带来世界改变的可能,相信社会进步人皆有责人皆有力”,这是萨尔斯堡全球论坛给参会者的责任、力量与信念。论坛结束的那天,看到一群年轻的面孔,我知道,新的一周论坛“年轻文化创新者”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