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战役纪实
2015-12-16陶洪仁
◎ 陶洪仁
“两淮”战役纪实
◎ 陶洪仁
一、“两淮”解放前夕
“两淮”第一次解放(第二次解放为1948年12月)又称“收复”。这是指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日本侵略军和汪精卫伪政权占领下收复本属于中国人民的“两淮”。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在企图独吞抗战胜利果实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抢占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向我解放区“推进”。党中央审时度势,于22日指示全军,以主要兵力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与巩固解放区。24日,毛泽东同志又专电指示华中局,要求“迅速设法占领运河沿线及串场河沿线各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
根据党中央及新四军军部指示,新四军3师命令地方武装和民兵向苏北境内敌伪发起反攻,先后解放沭阳、宿迁、泗阳、涟水等城镇,迫使苏北敌伪纷纷向“两淮”等主要点线收缩。正当3师积极备战,准备一鼓作气收复“两淮”之时,中共中央来电:要求华中局新四军军部调集第3师主力部队向淮南津浦路方面出动,与第2师主力部队会合后,共同阻击桂系顽军东犯,并成立前线指挥部,黄克诚任总指挥,谭震林任政委。
根据命令,师长黄克诚决定,3师部队7旅8旅西调,集结于津浦路西,会同二师部队,准备向蚌埠以南的明港、浦口、南京方向前进。10旅留置于临近“两淮”的高良涧、蒋坝地区,两手打算,既能西出作战,又能及时东返。
在二师、三师主力西进期间,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淮南的“整风”还没有结束,华中局所属各地区的区党委书记和新四军各师的师长政委,都在盱眙县黄花塘开会。据吴法宪回忆,本来,由于形势变化,会议准备结束。但在会议即将结束之时,发生了一个小问题,有人向中央告了黄克诚一状,说黄克诚在搞宗派主义。华中局为核实此事,就临时把洪学智、吴法宪、金明、刘震、李一氓、曹荻秋、刘彬等七人从各自的驻地都调到了黄花塘。大家一致认为黄克诚为人正派,没有搞宗派主义,并联名向延安发电报,说明情况。就在黄花塘这一期间,黄克诚与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共同商量部队下一步行动,形成了攻打“两淮”的共识。黄克诚随即向军部请示,饶漱石与张云逸当即表示同意三师先打淮阴后打淮安的作战计划。由于整风运动还没结束,黄克诚暂不能离开黄花塘,即明确打淮阴由10旅及特务团、射阳独立团等7个团部队参战。由洪学智和吴法宪先行,代表他到“两淮”协调部队,打淮阴时淮安也要围起来,由7旅8旅打。
“两淮”地区的人民群众听到新四军将攻打“两淮”的消息后,立即踊跃支援前线,地方上组织了“反攻动员委员会”和几万人的担架队。为了让部队便利过城壕,上万民众在3天内挖通15公里水道,放干城壕里的水。妇女们赶做军鞋,地方医院增设病床,文艺工作人员连夜赶排节目,全社会都行动了,四面八方汇聚成人民战争的海洋。
明确打淮阴由10旅负责主攻后,旅长刘震随即赶回部队,8月26日,10旅与师特务团、新2团从洪泽湖东侧的高良涧、蒋坝等地出发,向淮阴推进。同时安排了先扫清外围敌人,将淮阴城包围的行动,并让作战部门抓紧侦察摸清地形及城内敌人的情况,迅速制定攻城方案。淮海军分区新2团、师特务团、苏北地方武装射阳独立团和淮阴、涟水警卫团,在接到命令后也都按指令从南、东、北三面配合向淮阴逼进;淮安、涟东独立团等担负着对淮安的警戒和包围任务。
淮阴淮安在民国时期是苏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自从日军撤走后,原系大汉奸汪精卫的伪28师驻守淮阴城,共有正规军七千余人,另有常备旅和淮阴保安守敌共二千余人。此时,伪二十八师摇身一变即成为国民党第6军第28师。大汉奸潘干臣因此被任命为少将师长。淮安城当时的守敌是“独膀子”吴漱泉的一个伪军师,伪苏北挺进军第3、第8纵队,伪保安第5团及第8支队等7000余人。日寇投降,吴漱泉接受国民党加委,国民党特地任命李云沛为“两淮”督察。在新四军包围淮安城后,李云沛成立了城防司令部,自为司令,并调整部署,将主力调集到易被攻破的地方,妄图凭借淮安城高水深所谓“铁打的淮安”,拒绝投降,顽抗到底。
8月31日,淮海新二团在28团3营配合下,肃清了城北之敌;师特务团完成了突破城垣的最后准备;淮阴城外的杨庄、王营等34个敌伪据点全部被扫除;担任打援的淮安、涟东警卫团,消灭了板闸的敌人,卡断了淮安守敌增援的通路。淮阴城内的守敌,成了瓮中之鳖。
刘震在回忆录中说,抗战以来,3师10旅部队大量采用的是游击战,虽然也打了一些攻坚战和运动战,但对于攻取像淮阴城如此坚固设防的城市,他们还是第一次。
二、解放淮阴:5分钟红旗插上城头
为贯彻党中央收复失地的指示,加强进攻实力和野战机动作战能力,在这之前的八月初,军部就已根据中央的意见作出决定:各主力师、旅不再兼任军区军分区职。各军区军分区特别注意帮助主力兵团之兵员补充,并尽量抽调地方武装组成新的主力兵团。由此,第10旅恢复了团建制,将原来的淮海军分区第4、第1支队和新1团分别改编为第28团(团长钟伟)、第29团(团长王风余)、第30团(团长肖志松)。
淮阴城的四个城门。东门外花街房屋较多,便于隐蔽接敌。南门和西门外地势开阔、低洼,是守军的主要防守阵地。北门紧靠运河,易守难攻。城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些建筑物,可以利用。
刘震根据兵力,并经过亲临城下观察地形反复研究,制定了攻城方案:以六个团的兵力对淮阴城实施多路攻击,以城东北角和东门为主攻方向,28团主力为第一梯队,该团3营和30团为第二、第三梯队。南门为助攻方向,由师特务团负责(团长郑贵卿),29团一部尾随特务团跟进。29团主力由城东南角攻击,射阳独立团和分区新2团由城西北和城西角担任佯攻。
方案确定后,刘震亲自到前线给部队作动员,号召大家在攻城中杀敌立功,“创造英雄人物和模范单位”。并宣布“哪个部队先登城,进攻最快,打的最猛,缴获最大,给予‘清江部队’称号”。
为使淮阴城免受战火之灾,在进行攻城准备的同时,新四军两次向潘干臣发出通牒,给其缴械投降、悔悟的机会。
第一次,选派了一位与潘干臣有关系的县长,他与潘干臣是同学,并且拜过把兄弟。攻城部队让他带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向潘干臣讲明形势,如果继续与新四军为敌,与人民为敌,绝没有好下场。要他起义并允诺可编为新四军的一个独立师。而且,限他几日几时回答,不起义就攻城。潘干臣热情招待老同学,但对起义之事避而不谈。
第二次是总攻前夕,指挥部向城内潘干臣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攻城部队是派菜农张老汉给潘干臣送最后通牒的。潘干臣毫无悔悟之意,不但把张老汉给杀了,还放出狂言说他们是“曲线救国”,淮阴城防“固若金汤”,任你新四军长出三头六臂,也休想飞进城来。
攻城之前,在东门北侧主攻突破口的正面,由16名干部、战士和60多名支前民工隐蔽奋战了两个昼夜,掏挖的55米长地道已经完工,一枚重磅炸弹已经悄悄地通过地道送往敌人的炮楼下安放着。
为了把握战斗主动权,新四军各部除了将淮阴城紧紧围着,各种攻城的准备工作也在日夜不停地进行着。各部队结合具体任务,选择相似地形,进行反复演练。
为了迷惑和疲惫敌人,攻其不备,新四军各部队不停地派出小分队袭扰,制造攻城的假象。
9月6日拂晓,新四军隐蔽的大炮也露面了,隆隆地怒吼起来,将城门楼两侧高高竖立像两颗锐利狼牙的炮楼拔掉了。淮涟民兵英雄王凤山的土炮也在北门阵地上发出隆隆巨响。
守敌以为我军真的攻城了,也用炮向我阵地狂轰。围城以来,敌人最害怕我军夜间攻城,每当黄昏、入夜、黎明就严加戒备,不少地段还安装了照明灯,而在白天则有些松懈。
为了出其不意,从早晨开始,整个上午,我军开炮,炮火时紧时松,敌人紧张了半天不见我军有什么动静,便慢慢地松懈起来。指挥部揣测敌人的心理,为击敌不意,发起突然攻击,将总攻时间选在9月6日下午两点。
总攻前,南门阵地运送爆破器材的小车在途中被敌击毁,目标暴露,经请示前线指挥部同意,师特务团提前5分钟对南门发起攻击。
淮阴城的守敌像被困的野兽,疯狂地喊叫着朝城下特务团扫射,子弹、手榴弹,夹杂着石头、瓦片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尖刀班第一批冲上去,倒下了,第二批又冲了上去。
三颗红色信号弹,于9月6日下午2时腾空升起,攻打淮阴城的总攻开始了!
“轰隆隆!”一声巨响,敌炮楼被炸得飞上了天,城墙被炸开了一个7米多宽的缺口。守卫在该处的一个连伪军全部被震昏。我军各个阵地上机枪、大炮,像山洪暴发一样怒吼起来,冲锋号响亮的声浪在枪炮声中翻滚。各路突击队、红旗手、投弹手、爆破手,一个个龙腾虎跃,冲锋向前。
在东北角,28团1营2连与2营4连随着爆破声迅速架云梯登上城楼,冲在最前面的五班长曾家良和2营4 连2班的张班长同时登上了城楼,他们将第一面红旗插上了东门城头。守在城门口附近的敌人,猖狂进行反扑,妄图阻挡我部队突入城内。4连全体同志在连长张昌义的带领下,仅五分钟便全部突入城内,打退敌人多次反扑。30团紧随28团之后也突入城内,向敌纵深直插进去。
与28团突破东北城墙的同时,29团的炮兵在团长王风余的指挥下,猛烈开火,迅速在城东南角轰开了一段城墙,突击队像潮水般涌入城内。29团和28团并肩猛烈地向城西部发动进攻。
南门阵地上的敌人火力特猛,部队冒着弹雨继续勇敢向前冲击。7连尖刀班班长徐佳标背插红旗攀墙,在接近城头时,云梯被炸断,他猛地抱住墙垛子翻上城墙时不幸中弹,扑过来的敌人用军刀齐腕砍掉了他的双手,他顿时昏了过去。登城后续部队受阻,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昏迷的徐佳标被枪炮声震醒,他抬头看到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特别是看到年方24岁的红军营长宋传海同志被暗堡子弹击倒时,心急如焚……他凭着残臂和双膝支撑着躯体,艰难地用双肘一寸一寸地挪向暗堡,使尽全力,猛扑过去,用双臂紧紧地夹住敌人的机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用生命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突击部队登城打开了通道。负责攻打北门的淮阴警卫团,在主攻方向突破之后,由十余名共产党员组成突击队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机枪扫射,冲向了北门城楼,消灭了城楼上的守敌,又配合主力部队,围歼城西敌人。
西门攻城部队和射阳独立团尖刀连冲入敌教导营营部,活捉了敌营长“赵老虎”。同时又抓住了一个号兵,新四军攻城部队命令他供出敌号谱,吹起了集合号,就这样敌教导营全部当了俘虏。
向纵深奋勇冲杀的28团4连连长张昌义带领战士,在一个熟悉情况的理发师傅的向导下,直冲入敌28师师部。其他连队也相继赶到。张昌义和一名战士冲进一间房子,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家伙正对着电话发脾气,理发师傅认出他就是潘干臣。连长张昌义持枪厉声喝道:“潘干臣,举起手来!”潘干臣丢掉电话机,一边说“我投降,但我要见你们的黄师长”,一边把手伸进口袋摸枪。张昌义眼疾手快,子弹出膛,当场将潘干臣击毙,并厉声骂道:“你这个狡猾的家伙,到这个时候还要见黄师长,让你去见鬼吧!”此外,部队还抓住了9个伪县长,都是周围县里躲进去的。有一个伪团长,藏在夹墙里,战士并不知道墙壁里有人,只是喊话,那个伪团长吓坏了,战战兢兢地一边连声喊“我出来,我出来……”,一边从夹墙里爬了出来,就这样,又抓了一个伪团长。几乎在同一时刻,28团4连副连长刘子林冲进指挥部另一间房子,一把抓住敌人师参谋长刘绍坤,喝令他:“打电话,命令你们的各团投降!”刘绍坤颤抖着拿起电话筒:“师座命令,停止抵抗。”15时13分,多处残敌都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少数顽敌企图从西北方向突围,也被淮海新2团和射阳独立团截歼。
新四军从发起总攻至捣毁敌指挥部,击毙潘干臣,仅用了90分钟时间;到战斗结束,总计不足两小时。全歼淮阴伪军第28师等部共8600余人,其中俘8300余人,击毙300余人。日伪军苦心经营6年余,吹嘘为“固若金汤”的淮阴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陈毅军长发来了嘉奖电。因淮阴城当时称清江市,第10旅第28团被师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师特务团班长徐佳标被师追认为“淮阴战斗英雄”,所在班被命名为“佳标班”。淮阴人民为纪念这位战斗英雄,亦把南城门命名为“佳标门”。
三、解放淮安:9分钟突入
在10旅及师特务团攻击淮阴时,由盐阜军分区谢祥军司令员率领6个独立团包围了淮安城。
淮阴城解放后,第10旅稍事休整,主力于9月13日又开抵淮安城,与原在该地监视的各县独立团,将淮安城紧紧包围。15日,随着第7、第8旅从淮南东返,师部遂命令由第7、第8旅接替第10旅,并调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等独立团攻歼淮安之敌。第10旅由刘震指挥,去攻打响水口、陈家港、新安镇等地伪军,并要求部队行动时注意保密,以防止敌人闻风逃窜。
收复淮安的战斗,洪学智参谋长担任前线总指挥,彭明治任副总指挥。参加攻打淮安的部队除七旅八旅,还有射阳独立团和淮安独立团,攻城的具体计划由八旅旅长张天云和七旅副旅长胡炳云负责实施指挥(当时七旅旅长彭明治因肺病休息,七旅暂由胡炳云负责)。攻城除主力部队,淮安县、淮宝县的一万多民兵也来了,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攻城大军。
攻城方案是,以城中心南北大街为中心分界线,7旅和淮安独立团在城东半部,8旅和射阳独立团在城西半部。以7旅19团、8旅20团分别在城东南角和城西南角实施主攻,7旅20团淮安独立团8旅22团分别在城东南角和城西南角实施助攻,各攻城部队突破后迅速分割歼灭敌人,部队在城中心镇淮楼会师。
在攻城前,为了避免战火损失,攻城部队向守城伪军发动政治攻势,一是对伪军喊话。据时为8旅文工团团员的张幼岚回忆:文工团的女兵们对城楼上的伪军喊“我们新四军是穷人队伍,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应该打内战。你们妻子儿女都在家等你们团圆(当时是中秋节前;攻打淮安的时间就是中秋节),不要再给吴漱泉卖命了”等等口号。二是将月饼等食品让伪军放下绳索吊上去,感化他们,甚至将路条也带上去,并告知,这路条是专为伪军准备的。拿着路条,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里可以通行。另,攻城指挥部在攻城前还将在淮阴城战斗中被俘获的伪28师参谋长放进淮安城,让其劝说吴漱泉投降,并让人将吴漱泉的姐姐请到淮安,让其进城做弟弟工作。但吴漱泉仍执迷不悟。
攻城准备就绪,在即将下达命令准备第二天拂晓进攻时,洪参谋长接到3师师长黄克诚的电话,黄师长说他下午4时回到师部,要亲自听取攻城情况汇报。因此,总攻时间推迟了一天。
9月20日,攻城部队向守城伪军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吴漱泉投降。吴漱泉拒绝并垂死挣扎,于9月21日拂晓,组织敢死队队员百余名,由西城墙用绳索坠下,进行偷袭,妄图打开突破口突围,当即被24团1营发觉,毙20名,俘80余名。
22日8时,按预定计划发起总攻。攻击令一发出,8旅就用平射迫击炮先把城墙上的23个敌炮楼全部摧毁。在炮击的同时,部队从靠近运河的西南接近淮安城。接着,22团2营6连将埋在西南角城墙下的重磅炸弹引爆,炸开两丈多宽的缺口,战士们像潮水般从缺口涌入城内。霎时间,全面进攻的信号弹从城郊冉冉而起,第22团3营指战员英雄顽强,敢打硬拼,仅用9分钟时间就登上城头,歼灭城上守敌。第22团1营、第24团3营也相继夺取了南门和西门。
7旅则是从城东南和南面突破敌人城墙的一线防御。发起总攻前,7旅已将工事推进到了城下护城河边。然后,他们用麻袋装上河沙,在护城河边构筑起比城墙还要高的碉堡,并且还占领了一座高塔。总攻一开始,7旅在碉堡和高塔上集中了几十挺轻重机枪,对着早已选好的突破口进行猛烈射击,一下子就把敌人的火力全部压住。趁此机会,突击队架梯奋勇登城,与伪军展开白刃战,伪军支持不住,争相逃命。只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敌人的防线突破了一个大口子。7旅部队顺城而下,迅速向纵深扩张。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独立团也从各个方向突入城内。各部迅速穿插,将敌分割包围。战至10时,守敌大部被歼。残敌仅剩200余人,在吴漱泉胁迫下,凭藉鼓楼和楚王殿继续顽抗。12时30分,各部发起猛烈进攻,李云沛、吴漱泉被击毙。下午3时,淮安战斗遂告结束。本次战斗,计毙伪军400余人,俘4350余。
在我军攻城时,由原南京伪警卫师起义后改编为新四军独立师的师长,被军部派来参观。他在指挥所与师长黄克诚、师参谋长洪学智等一起观看7旅攻城的战斗。战斗结束后他对黄师长说:“这是我第一次看你们攻城作战,你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打得很好,值得学习。”
四、“两淮”战役的战果
“两淮”战役既是第3师在苏北地区对伪军进行的最大一次战役,也是3师在华中五年多的艰难抗战中最后一次战役,共歼伪军1.5万余人,缴获炮15门、轻重机枪180余挺及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不仅解放“两淮”地区的人民,而且部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大兵团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还给予其他各孤立据点之敌以极大震撼。
“两淮”战役及以后的胜利,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联成一片,为华中人民解放战争准备了战场,为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的设立创造了条件,让“两淮”在1945年10月到1946年的一年多时间成为华中政治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