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究*——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2015-12-16周锦红叶飞霞

关键词:漳州市文明城市漳州

周锦红,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9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万里长征的关键一步。“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发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的总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39再到“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2013年福建省“两会”期间,苏树林省长参加漳州代表团审议时对漳州的城乡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漳州市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落实,为探索“美丽中国”建设之路不断努力。建设“美丽漳州”正是践行“十八大”精神和响应中央号召的具体体现,在推进“工业化提速、城镇化提升、现代农业提效”的进程中,把漳州建设成现代气息与田园风光相融合的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一、漳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漳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漳州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龙文区被确定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东山县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漳州开发区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2]。漳州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不断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1.保护优越的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漳州拥有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淡水充足,山、海、江、田、林、园资源丰富[3]49。2012年漳州市森林覆盖率6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4%。漳州的水质量和空气质量良好,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在95%以上,且检测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时都达标。漳州市政府已经连续几年将九龙江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其次是整治乡镇污染。把九龙江上游水源地等自然保护区域,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强制性保护。截至2013年,完成植树造林48.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0.8万亩。水利投资24.8亿元,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古雷区域引水工程等17个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

2.明确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定位

漳州市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编制《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规划》《漳州市绿道网规划》等全局性规划。努力做好碧湖生态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20多个重大市政、公建配套项目规划,抓紧编制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规划。漳州积极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力做好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各级规划工作。各县(市、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注意体现当地特色,例如芗城的“打造生态宜居现代中心城区”、华安的“山水乐居城市”、诏安的“活力诏安、生态诏安、儒雅诏安”、云霄的“盛唐开漳圣地、生态山水云霄”等。

3.注重环境与产业的“双赢”互动

漳州把建设“美丽漳州”的要求贯穿于综合整治的全过程,通过环境整治吸引产业项目,坚持先造景后开发,先配套后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49。结合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出一系列生态工业园区,实行“绿色”招商、质量招商,并鼓励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实行“沿海反哺山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如南靖县坚持“守住绿色生态底线”的准则招商。长泰县逐步关闭饰面用花岗岩矿区和石材行业,并启动矿区植被恢复工程。2013年“厦门建发”和“漳州城投”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碧湖生态园项目。漳州市“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可在2014年内全面完成,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漳浦县郊野公园利用已有的花卉苗木基地,把田埂变绿道、田园变公园,收到“花最少钱,建最好景”的效果[3]50。

4.打造“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点”

漳州市着重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四化”工作,即“环境要美化、建房按规划、村庄要绿化、生活要优化”要求,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2013年12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公布“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的通知》,漳州市有六个乡村入选。2014年5月,长泰县获批开展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环保部授予漳州市长泰县和南靖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华安县的和春村被评为漳州“首届十大美丽乡村”、福建省“旅游示范村”[4]。漳浦获评“国家优秀旅游县”,南靖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漳州高效农业型美丽乡村建设被列为全国十大模式之一。

(二)漳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能同步

漳州具有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城市周边分布众多的农田,农业是漳州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工轻农的现象,没有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导致损毁浪费的现象。随着工业总量的不断增加,能源需求和消耗增加,特别是重工业的引入,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工业化扩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没有严格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出现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三湘江是漳州市区的三大内河水系之一,由于近几年来工业和生活污染,水质恶化,臭气熏天。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做出选择和权衡将是对漳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最大挑战。

2.自身特色资源的传播力度不够,规划编制尚待完善

生态城市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深入挖掘城市地脉、人脉、文脉,突出城市的地方生态特色,传承城市生态文化。漳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漳州对自身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力度不够,对于丰厚的文化资源的传播效果十分局限。如何通过借势漳州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本土企业品牌资源、浓郁的闽南文化,对于助推漳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升

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因人而异,有些人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生活污水、工厂废气废水和汽车尾气随意排放、废物垃圾乱堆乱烧等现象不仅造成了河流堵塞、污染河水、污染空气,而且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漳州种植的各种蔬果花卉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很多农民缺乏环保意识,追求一时的杀虫、催熟效果,选择高毒难分解农药,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出现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山体塌方、本土树种无法正常生长等现象。环保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公众参与机制、市民的参与度不够是漳州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4.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没有实施到位

在实施各项政策制度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断层现象,因为一些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依法管理,且很多小城镇的建设管理不能达到发展的要求,乡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执法不严,易让公众产生环保事不关己的心理。而且一些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各项服务体系、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建设专项基金、生态建设评价和考核体系、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还不完善。

二、建设“美丽漳州”的五维路径

2013年4月9日,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先生接受“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联合采访团采访时说“‘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结合漳州自身的特点,三是漳州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符号,通过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厦、漳、泉同城化中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建设“美丽漳州”的途径,朝着“美丽中国”的方向迈进。

(一)做好生态城市规划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做好漳州生态城市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把握城市建设生态导向。

1.贯穿生态文明理念

漳州城市建设要立足“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走一条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互相促进的城市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城市规划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特别注重对漳州老城区的保护,梳理漳州的历史文化脉络,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广泛征求民意,做好新城区的各项规划,合理使用建设用地,对农业用地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发展和建设集约型城市,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优化资源配置

第一,综合整治管理。让有污染的企业整合在一个工业园区,统一组织污染源治理,有效减少工业污水、废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在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等方面,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整治、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第二,大力发展有益于保护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如防治病虫害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高效节能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第三,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漳州有土楼文化、漳台民俗信仰文化、茶文化、玉石文化等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同时漳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之一。通过整合漳州的特色文化资源,用生态文化的理念提升其他文化,完善、优化各个宣传渠道,助推漳州的生态城市建设。

(二)增强生态责任意识

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关键。建设“美丽漳州”的关键是让人们懂得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

1.认清人的“生态位”

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这是最近几年大力提倡的,也是还没有“内化”的道德。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应该从“敬畏”上升到“尊重”再到“人文关怀”。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马克思自然观思想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5]人是起因于自然界,由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因此,明确人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要充分认识到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大自然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如同把一套道德准则当作有效的伦理准则一样,引导广大群众从根本上转变理念,敬畏自然,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2.开展生态观念教育

生态教育是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问需于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整治工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把环境整治变为社会共识,提高全民实践生态文明的自觉行为和能力[6]。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和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倡导绿色理念、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选择公交交通。推动社会成员树立生态至上、环境有限的理念,构建全民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成立环保组织、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途径,培育市民的环保生态观念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内化为自觉的文明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节约消费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网站、微信、微博、博客,让市民互动参与,全市上下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三)发展生态经济

通过社会经济过程的生态化来实现和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是有机联系、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城市的经济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创业,是企业长期、牢固地占领市场并拓展国际市场的有力措施,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立足本地实际,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调研时多次强调要通过“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第一,明确落实《漳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村镇森林工程”等六大森林工程建设,要充分重视森林的吸收二氧化碳、固土护坡等生态功能,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种植单一用途的树木向培育优质多用途的林业转变,推广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第二,严格招商引资的准入门槛,适时适度地推进工业高技术化,发展电子信息、大型装备、精密机床、生物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清洁环保的重点项目,建立低碳技术实验区,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第三,投资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展、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挥新型工业、传统农业、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促进效应。发挥文化名城品牌优势和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引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加快生态环保项目的产业化。

2.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

漳州是全国有名的花卉之都、水果之乡、水产基地,是福建最大、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中国南方城市中唯一获得“中国食品名城”称号的城市[7]。因此漳州要发挥农业强市的特色,立足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花卉水果产业,开发森林旅游产业,向外推广具有漳州品牌的平和蜜柚、天宝香蕉、水仙花、茶业等绿色生态产品。提升农博会、花博会办会水平,努力办好漳台经贸恳谈会、创业漳州台商大会,积极参加中国投洽会、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促进绿色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四)丰富生态文化建设

广泛的宣传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兴媒体,创新宣传方式,丰富生态文化建设。

1.加大宣传力度

借助各种节庆活动来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比如世界湿地日、中国植树节、世界无烟日等。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的同时要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鼓励农民使用低毒农药和有机肥料,让“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思想深入人心。漳州的水仙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以科普读物、图片漫画的形式被广大群众所认知,特别是可以作为青少年宣传教育的教材。充分发挥漳州的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公园、文化馆的示范作用,比如水仙花基地、“百花村”、湿地郊野公园、碧湖生态公园,平和蜜柚园、林语堂文化香蕉园等,让人们在游乐中感受生态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基地的影响力,也可以使生态文明建设从眼里走进心里。

2.创新宣传方式

运用传统新闻媒体,借助QQ、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新兴媒体,通过制作公益广告等形式,结合当地实际环保事件,形成全民环保的舆论风气,同时充分发挥各地成功宣传方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活动。立足漳州电视台、各县电视台及闽南日报等当地媒体,开展节目,广告等宣传形式,借鉴如《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等具有教育宣传意义的节目,结合漳州市实际情况,创作公益性节目,让生态理念、生态观念走进寻常百姓家。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基层党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示范和宣传,形成以点带面的教育宣传模式。漳州平和县近年来积极探索推行的“微型党课”教育新模式值得借鉴。宣传和借鉴长泰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2013年11月,以“生态家园、魅力乡村”为主题的福建(漳州)美丽乡村博览会以活态实景观摩的形式全面展示和分享漳州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2014年长泰县的“福建海西文创低碳小镇”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APEC(亚太经合组织)低碳城镇项目库名单,成为我省唯一上榜项目。因此发挥长泰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案例的模范宣传作用,各县市区可互相借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生态城镇、生态农村、生态城市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生态保障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必须依靠政府的引导与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实施框架,确定建设方向、目标、原则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

1.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美丽漳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提升为基本制度给予规范,在法律法规中体现倾向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在漳州市目前的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中,大部分的小城镇规划中均未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因此政府应该在这一方面加以重视。漳州发展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型农业,有关部门在对有机化肥商品化生产、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的生产、水域污染治理、适度开垦土地与森林保护方面进行鼓励支持的同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经营者的积极性。健全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参与到监督监控规划方案的制定、制度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公开各类信息,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投诉、管理生态事务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热情。

2.健全生态考核办法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政府部门要制定好整治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扶持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配套措施,如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专项基金、生态建设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把涉及生态建设的有关事项纳入法制范围,做到有法可依,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严惩。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2]檀云坤.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4-01-05]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402/13/t20140213_2293618.shtml.

[3]陈冬.美丽漳州怎么建[J].求是杂志,2013(6):49-50.

[4]田永寿.漳州六个乡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12-09(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6.

[6]王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8-31.

[7]方赐德,王继跃.后发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理性思考——以漳州市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55.

猜你喜欢

漳州市文明城市漳州
文明城市
驼峰挂瀑
文明城市
印 玺
买鱼
文明城市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漳州面煎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