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课程以工作为导向
2015-12-16
新加坡学校的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实用性,所开课程一般考虑到将来的工作实际,在教学环节上一般采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新加坡专门设立有国家级的专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任务是依据每年开展的毕业生调查,来监督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各个大学的中心任务则是根据国家的要求设置与调整本校的课程。各大学都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委员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是负责监督大学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否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
由于以上两个机构的存在,各大学一般都能灵活地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就业市场需求,以实用性、科学性、未来性为原则,对专业与课程设置进行不断地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才的浪费,有效地防止了人才资源结构失调的问题。据统计,新加坡80% 以上的毕业生都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创业社区
对于大学生创业,只有最初的创意遇到更多的人,才有机会成功。在新加坡,学校以及各种创业社区便成了学生和投资人之间的红娘。基于老师的社会关系和经验,以及杰出校友的帮助,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新加坡当地或者海外公司学习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创业。当然,得益于此,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创业会更容易取得成功。另外,大学与各类基金会、资助机构的紧密合作,还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资金。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目前该校的校友里有7%-9%的人参与了与学校创业相关的项目。其中,Zopim即时客服软件,在2014年被美国Zendesk公司收购;关注美食分享的Burpple应用,以及为公司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Intraix在新加坡都获得了成功。这几家初创公司都是在学校老师的引荐下得到投资的。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初创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会通过学校创业中心的广泛社会关系,推荐给不同的天使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此外,该校还曾经和新加坡社会和家庭基金会合作。该基金会最高能提供数额为5万美元的资助,这笔钱基本覆盖了大学生创业第一年的所有费用。
为了鼓励创业,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打造了校外大学生初创社区(Hub),以提供完整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和孵化设施。这些初创社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周边。如今,作为中间人的初创社区,已经成为新加坡各行业与大学生创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创社区每周都会举办创意分享会,学生可以在这里分享彼此之间不同的创意、想法。并且还会定期邀请新加坡各类银行的风投人士来参与讨论。除此之外,初创社区还担当了推荐人的角色。在定期分享交流会后,初创社区会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善创意方案,并将其推荐到各类创业比赛中,帮助大学生获得创业投资的第一桶金。
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的理念是由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创建的。所谓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是指学校以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和实际的工作技能为教育重点,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融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工厂立足于学校教育,但它侧重于建立在企业需求和研发需求基础上,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模仿到学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这也体现了新加坡高等教育中未雨绸缪的教学理念。
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该校无论商科还是工科均设有“教学工厂”。学校超市作为商科学生的“教学工厂”,每年学校都会将一批学生分配到超市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校企合建尖端设备则是工科学生的校内“教学工厂”,学生会承接一些企业的真实项目诸如樟宜机场的机桥控制软件、地铁收票闸门等。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中的专业项目,由学校统一受理,负责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师以个人名义与合作单位签约,责任到人,项目收益由校方分配。项目来源多数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的社会品牌和专业教师的研发社会影响力,部分项目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搭桥牵线,校企政合作,服务社会,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