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用夏天般的热情为自由而战的人

2015-12-16法人张躲躲

法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雅各布加缪知识分子

◎文《法人》特约撰稿 张躲躲

那些用夏天般的热情为自由而战的人

◎文《法人》特约撰稿 张躲躲

雅克·莫诺

起初以为《勇敢的天才》这本书是以雅克·莫诺和阿尔贝·加缪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看下来才知道它不是单纯记录生平,而是记录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法国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

1940年春天,胸怀大志但默默无闻的作家阿尔贝·加缪与初出茅庐的科学家雅克·莫诺在巴黎各自默默追求着平凡的生活。德国入侵并占领法国后,二人不约而同加入了法国抵抗运动,并在对抗纳粹解放国家的运动中逐渐成为了关键人物。

劫波度尽,他们在战争中幸存下来。战后,经过种种曲折,他们发展出深厚的友谊,分别成为现代文学及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并在各自的领域荣获诺贝尔奖。他们拥有巨大的热忱和非凡的天赋,并发现对方具有同样的决心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判断生活是否值得去过

加缪长期匿名为《战斗报》写稿件;莫诺曾经参加法国抵抗组织;弗朗索瓦·雅各布险些在诺曼底登陆时被杀;艾格尼丝·乌尔曼大胆逃出匈牙利;加缪和萨特在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后,并终于分道扬镳;“五月风暴”中莫诺成为学生运动中最欢迎的教授之一□□

在讲述这些故事之外,《勇敢的天才》的作者更深入地探讨了时代对于这些人的影响。战争经历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科学研究和世界观?加入抵抗组织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他们在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是怎样继续工作的以及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是什么机缘促成了文豪和科学家的友谊(加缪曾称莫诺是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这份友谊对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支撑这些知识分子在每次社会动荡大潮中然不动的信念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首次引用了很多法国抵抗运动的原始资料,走访了当年的一些亲历者,整理了大量的书信、日记、照片,力图刻画出最真实的知识分子群体像。

《勇敢的天才》这本书简单来说分为两部分,二战前和二战后。德军占领法国之前,加缪是个默默无闻但抱有情怀的年轻作家,为报纸做版面设计;莫诺和雅各布等人都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宅男,科研前途并不被人看好。然而,1940年5月,德军迅速入侵并占领了法国大部分地区,德、法、英三国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反抗的种子在大部分民众和一部分知识分子心中生根发芽,加缪们苦苦思考的哲学问题终于在这样的激发下得到了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判断生活是否值得去过。

基于大量未公开的材料和多年的调查,本书揭示了加缪和莫诺所经历的时代中那些最黑暗的事件,以及他们如何成为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本书作者认为,加缪和莫诺两人都着迷于寻找人生的意义这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问题。人生的经历迫使他们提出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值得你付出生命?什么值得你活下去?获得自由之后,他们又提出一个急迫的问题:值得你一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二战、德国占领法国、冷战、匈牙利革命等事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人类对意义的渴求没有变,他们追寻意义的方式和效果也没有变。

你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快乐的

人固有一死,符合逻辑的反应是反抗死亡——这种反抗是热情地生活,充分地享受它:“了解人的一生、人的反抗、人的自由,将它发挥到极限,这才是生活,这才是极致。”

这就奠定了乐观主义的理性基调。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对勇气和理性给予了高度肯定。西西弗每天推巨石上山到山顶,巨石还要落下,他第二天要重复这项工作。虽然这看起来是在做“无用功”,但是,他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意义,因为“目标指向山顶的努力足以充实人心”“你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快乐的”。

身为一个快乐的西西弗,加缪说:“在内心的严寒深处,我发现了不可战胜的夏天。”热情洋溢,信心十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鲁迅当年那句:“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到人间。于一切眼中看到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更不是盲目乐观。以加缪、莫诺为首的知识分子在二战的洗礼中、在冷战的僵持中,都是用这样的理性在对抗阴影。莫诺、勒沃夫、雅各布都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一边坚持战斗,一边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雅各布将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描述为“反抗宇宙不连贯的最有意义的形式”。

“当思想被套上枷锁,行动就被奴役;如果作家的言论被钳制,就解放不了任何人,反而把每一个人变成奴隶。”“我们相信,虽然迫害和死亡给历史带来了阴影,但追求信仰和尊重生命是全世界的大势所趋,一场规模宏大、追求自由创造和自由工作等文化理念的解放运动正在形成。”

加缪写给匈牙利的这些句子,今天读起来依旧振聋发聩。可惜加缪早逝,但是这份对自由的坚信和追求转移到了他的科学家朋友身上。尊重人权、个体自由,进行必要的反抗,这些精神使莫诺、雅各布等人都成了穿着实验服的科学家版本加缪。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莫诺等人承诺担任法国计划生育运动名誉委员会的联名主席,支持妇女避孕。巴黎“五月风暴”发生之后,莫诺发动其他科学家联名上书给戴高乐,请求赦免被捕学生。索邦大学被学生攻占之后,莫诺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讨论大学改革的教授,在学生中间得到拥护和爱戴,他呼吁所有学生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新的大学和未来的社会,不要让我们的校园变成废墟”。

如果说之前的莫诺是为自由而战的公共知识分子,此时的加缪更像是铁肩担道义的大学教授。他的言行让人联想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蔡元培、梅贻琦等大学校长。年轻人是社会的主力,他们手中塑造着未来社会的模样。莫诺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也是他对全体青年的希望:“我希望孩子们顺其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培养热爱美好的事物、独立思考、心智诚实三种最基本的美德。这样他们才会尊重自己的兴趣,做出出于本心的判断。这样,他们才是真正的人,不会被知识上的附庸风雅之辈和政治无赖所愚弄。他们将学会如何活在当下,同时超然于这个充斥着骂名、谎言和愚蠢的时代。”

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如何让人充分拥有自由和权利,这是那一代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懈探索的课题。加缪曾说:“一个想要活下去的民族,不会坐等自由降临。”而通往自由的道路,只有一条:反抗。推动历史发展的不是适应,而是反抗。

向那些用夏天般的热情为自由而战的人,致敬。

加缪

猜你喜欢

雅各布加缪知识分子
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我正忙着呢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暖被窝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漫画
阿达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