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二讲 桃花又见一年春
——桃花

2015-12-16主讲孙伯筠

老年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崔护人面桃花桃树

主讲:孙伯筠

第十二讲 桃花又见一年春
——桃花

主讲:孙伯筠

桃树是蔷薇科李属乔木,树高4~7米。它早春开花,先花后叶,当步入桃林,眼前霎时间一片霞光映照,恍惚间神游于太虚幻境。桃树自古就集观赏、食用、药用等功能于一身。供观赏的桃花,一般都是复瓣和重瓣的,花色有白、粉红、深红、红白相间等。观赏类桃花主要有碧桃、日月桃、鸳鸯桃、紫叶桃、寿星桃、人面桃等品种,其中以碧桃最为优美。桃花还享有“占尽春光第一枝”之美誉。

我国许多地方每年都举办“桃花节”,如南京、上海、成都、无锡等地,同时进行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竞写桃画诗文、画桃花图、唱桃花歌、演桃花戏、品尝桃花食品……然后,进行招商引资、贸易洽谈,真所谓“桃花搭台,经贸唱戏”。桃花常与婀娜多姿的垂柳一起配植在湖畔、溪旁、河边,每到这时,“碧柳红桃簇簇新,满野芳菲似红云”,到处是桃红柳绿,春日胜景真是令人陶醉。

桃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它娇媚与俏丽,深得国人的喜爱,历朝历代赞美桃花的诗词、歌赋、绘画、典故也是层出不穷,形成了精深的“桃花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物象,桃花文化的意蕴主要由六个方面组成。

第一,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也就是希望的象征,最应景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常言道“桃红柳绿又见春”,这是预表春天的来临。唐代周朴也有诗云:“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在春天盛开,是万物生机的象征,也就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

第二,桃花是美人和爱情的象征。桃花的红润与娇艳,常常使人联想起美女含羞带嗔、似颦似笑的风情,桃花如影随形,常伴随佳人左右。《诗经》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面上摹写桃花盛开之貌,实则是借物起兴,歌咏新婚女子的妩媚可人。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喜爱此花,在御花园中栽种,每到盛开季节,皇帝都要亲自摘取桃花插于宠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

有一种人面桃花,外层花瓣粉红色,内层花瓣越向中心越红,仿佛美人娇羞遮面、藏匿心事。人面桃花又名“美人桃”,即千瓣桃花。“人面桃花”的典故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说,唐朝书生崔护清明节到郊外春游,途至一个小村庄,向一户人家讨水喝。这家人中只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姑娘给了崔护一杯水,崔护喝完水之后,想与姑娘再聊一聊,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兴致勃勃地故地重游,但见这户人家大门紧闭,只有墙头桃花春色正浓,崔护久等无果,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过了几日,他再次登门拜访,才知晓姑娘自从与他相见,便芳心暗许,终日思念,郁郁寡欢,见诗后触景生情竟昏死过去。崔护悲痛不已,在旁大呼:“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然苏醒,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每当人们读到这首绝句,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片烂漫的桃花和那树下脉脉含情的姑娘……

第三,桃花有时候也寄寓了人生的失意和愁苦,其中悲情成分之浓烈,想一想“桃花流水”的场景:即便是刹那间惊天动地的光华,也抵不过自然规律,匆匆谢幕而去,不甘心也罢,事事皆随雨打风吹去。唐代“诗鬼”李贺留下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样的诗句总能让人忆起作者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里,相思之苦,失亲之痛,离别之恨,甚至兴亡之叹,往往都是借助桃花的盛开与凋零起笔的。所以说,桃花具有双重文化意蕴的典型意象,既可以被赋予明艳积极的喜悦色彩,又承载了不幸、苦难的感伤情绪。在文学作品中的桃花则往往集中了爱情的两个极致,热恋的狂喜与失爱的哀恸,恰如桃花开放时繁盛的欣喜和花谢败落的颓靡。

第四,在中国文学中常常将桃、李并称同喻,从而派生出不少典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之意。“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来比喻人品人格,而后来转意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或以牺牲小的利益,换取大的收获。“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园”是说一个人的学生或徒弟非常多。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不会说话,但仍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第五,桃花经常被成批栽种,桃林里的芳华烂漫营造出仙境的迷离,符合佛道理想圣地的清净与超凡,桃林深处有仙人出没的神话传说正满足了中国人的合理想象。

第六,桃的果实象征着长寿。在我国,桃的果实一向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按照我国的风俗,在给长者祝寿时,总是要送上一篮鲜桃或把馒头、蛋糕做成桃以示祝贺。

桃树原产于中国,我国人们对桃树和桃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歌颂桃花的歌曲比比皆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朵朵开》《又见桃花红》《桃花谣》……尤其是蒋大为的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生活场景绝不亚于陶渊明笔下如梦境般的桃花源,因为到处都是桃花,而桃花寓意着春天、希望和温馨,歌中描绘的这个“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如此美丽、温馨、祥和,这首歌也就成了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桃花文化”绝对是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桃花也将祖国山河装扮得分外妖娆。

猜你喜欢

崔护人面桃花桃树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
桃树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的《游城南》浅析
人面桃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