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别把“小中风”当儿戏
2015-12-16钱伟
钱伟
老年朋友别把“小中风”当儿戏
钱伟
已到耄耋之年的李大爷身体一直“挺好”的。一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因没感到什么不舒服,他也没放在心上,用药断断续续。前日,晨练后买菜回家,拿钥匙开门时发现自己右手无力,不能抬起,同时右腿也出现无力。在大家的帮助下打开房门,此时李大爷的右侧肢体已经发生了“偏瘫”症状,不能动弹,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医院神经内科,谁知20分钟后竟然出现了“奇迹”,李大爷右侧的胳膊和腿都恢复正常了。接诊医生经过认真询问病史及查体,告诉李大爷他发生了“小中风”。
所谓小中风,通常发作突然,而且症状又会很快消失,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常常对小中风提供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老年患者最近无缘无故地变得沉默寡言、记性变差,有些老人虽然记忆力轻度减退或无减退,但其思维和反应能力变得迟钝。很多家属会认为这是老人年龄大了的缘故,反应变慢也属正常,有的任其自然发展,也有的希望能开些药使患者行为变“灵便”些就可以了。殊不知,这很有可能是小中风的一种亚临床表现。有医学研究发现,以认知障碍、抑郁等为
主要表现的亚临床小中风是以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中风的5倍,而恰恰是这些亚临床表现的小中风严重影响了患者今后大中风住院和生命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人们要提高认识重视亚临床小中风。
引起小中风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脑内及脑外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有血管狭窄、血液高凝状态、微栓子脱落、微血管痉挛、高低血压、心律失常、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椎病、糖尿病等多种原因。小中风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微小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飘游而堵塞血管,使血流量降低,甚至断流,局部脑组织缺血。后因栓子的自动溶解,或痉挛的血管经自动调节而扩展,血流量又恢复正常。干涸的脑区又得“甘露”滋润而恢复生机。
统计资料表明,下列6种人容易发生小中风:1.有动脉硬化病史者;2.血脂、血压和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者;3.体胖、缺乏运动者;4.滥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5.有中风、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6.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小中风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已明确应抓住时机,进行7天内发展成大中风危险性的全面评估,做必要的相关化验和超声影像学检查。千万不要误以为随便拿些药吃吃就会好转。正确预防小中风方法如下: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健身锻炼,平和心态,谨防过劳,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
2.重视血压管理,提倡优质、平稳降压,降压达标的同时应对靶器官进行保护。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不同的降血压药虽降压水平相似,但对中风的预防却不同,因此最好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降血压药。
3.调脂力度要加大。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同时高血脂还影响血管内皮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加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破溃,若脑供血动脉斑块破溃,其内容物随血流堵塞远端血管则引起小中风或大中风。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有益。
4.降糖宜提早。血糖升高加速全身大动脉硬化和小血管变性,造成神经营养障碍,亚临床小中风患者90%以上有血糖升高。应强调降糖防线要前移,因为高血糖一旦造成了微小血管不可逆变性后,再降血糖就为时晚矣。对血糖水平进行评估,做糖耐量试验,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应加以干预。
5.抗血小板凝集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可先进行临床简易评估:男性年龄大于40岁,若伴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二项,或50岁以上伴一项危险因素,或女性年龄大于50岁伴二项危险因素,或60岁以上伴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这些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多在6~10%以上,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生活中,一旦出现小中风,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经过简单处理后再赶紧送往医院,切忌慌乱。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发病过程貌似小中风的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检查证实脑部已经发生梗死,如不积极治疗必将造成患者遗留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因此,患者出现小中风应马上就医,别让小中风变成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