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摄影师的奇思妙想

2015-12-16章开元

摄影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意大利人意大利摄影

章开元

今年正值2015年世界博览会在米兰举办,瞬时有关意大利形色风俗的描绘又多起来。谈及意大利摄影这个话题,似乎再能“神侃”的人也难以说尽。如果把艺术与意大利联系在一起,可谈的太多,再延伸到汽车、美食、轻工业等领域,意大利品牌也是一片赞美之词。唯独对于发展了百余年的摄影,意大利人似乎不太关注。擅长制造法拉利汽车与贝雷塔手枪的意大利人也曾经制造过照相机,但不知是何原因很快就销声匿迹。如今如果谁拥有一部意大利制造的照相机,肯定会引来惊奇的目光。从雕塑到绘画,从美食到时装,从建筑到歌剧,从小提琴到兵器,意大利人向来不缺乏奇思妙想。而对于摄影,意大利人总是“不上心”的原因,我们难得其解。

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固然很多,摄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想占有一席之地,难度显然要比那些摄影强国大一些。美国称得上是摄影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德国、法国甚至英国也可以这样说,但这些国家在意大利人眼里却被视为文化落后的国家。拿破仑当年征服意大利,抵达后大吃一惊,自叹不如。比拿破仑早一百多年的路易十四在修建凡尔赛宫时使用的大理石、镜子以及玻璃都是从意大利运输到法国。

其实,意大利人接触摄影的时间很早,也出现过几位有名的摄影先驱人物。时至今日,由于摄影手段和观念的颠覆性变化,各国摄影水平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能在摄影方面创造奇迹的人已不多,如果有,意大利人的概率应该很高。用意大利人的话说:全世界哪儿都有轻便摩托车,但意大利Vespa不一样;哪儿都有妙龄美女,但米兰和都灵街头的不一样;哪都有古旧建筑,但罗马的不一样。在意大利人心目中,即使是意大利路边的小贩或沿街卖唱的流浪艺人,都与别的国家不一样。如此看来,在当地人心目中,意大利摄影也是与众不同。

尽管西西里的黑手党和罗马的小偷为意大利带来一些坏名声,但这些负面的东西与摄影无关。与中国一样,意大利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古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意大利由此成为欧洲近现代科学和艺术的发源地。意大利的艺术品与名胜古迹不可胜数,以至整个国家就像是一座欧洲文明的博物馆。意大利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历史悠久、造型各异且保存完好的教堂、宫殿。

意大利的建筑师参与修建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冬宫,装饰了美国国会大厦。意大利人发现了美洲大陆,教会淡漠严肃的英国人作诗,教尚武的日耳曼人制造兵器,教讲究生活的法国人烹饪和制造镜子,教崇尚西方的俄国人演歌剧与跳芭蕾。所有这些,都使意大利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质和生活情趣的国家,它用较低的物质成本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意大利人的生活态度使城里的普通市民都变得轻松可爱。在这里,每一幅定格画面都有可能成为摄影佳作。

除了散布城乡的历史遗迹,意大利美丽的自然风景对摄影师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湛蓝的地中海,一望无际的沙滩,葱茏的橘树林,绿茵茵的葡萄园,夕阳下荒凉孤寂的城堡。此时此刻的画面,要是再出现几个当地人,那便是再好不过。虽然这些并不专属于意大利,但只有在意大利,你才能发现它们更具难以言表的魅力。意大利不仅是艺术和艺术家的天堂,它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艺术品、一座综合博物馆。英国诗人拜伦曾这样描述意大利:“你就是世界的花园”。

多少世纪以来,意大利的魅力陶醉着它的人民,他们对家乡风景、气候、饮食、音乐以及生活永不厌倦。那不勒斯人千百年来总是被家乡风光所萦绕,每每吃起家乡的实心细面,总像第一次尝到那样津津有味。他们创作了无数歌曲,奉献给自己的女人和港湾。直到现在,欧洲人仍把前往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和那不勒斯自由行看作是人生的绝美经历。他们走在这些城市的古砖道上,仰望文艺复兴甚至更早时期的建筑,心中不禁联想到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托斯卡纳的克拉拉大理石、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锡耶纳的赛马会、法拉利汽车、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凄婉动人的故事,以及号称有千余种类的意大利面条。摄影对于文化精神生活丰富的意大利人来说或许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但以意大利人的艺术气质和文化修炼,意大利的摄影师永远不乏奇思妙想。

每年夏天,怀揣摄影冲动的各国旅行者会填满意大利的大街小巷,今年米兰世博会期间更不必说。无论专业、业余摄影师,都将意大利视作真正的摄影胜地。

莎士比亚没有到过意大利。在没有摄影和近代印刷手段的17世纪,仅凭有限的资料,这位世界级文豪就创作出许多与意大利相关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暴风雨》以及《威尼斯商人》。相比地处南欧、洒满阳光的意大利,英国是一个阴冷且缺乏热情的国度,也是离意大利最远的欧洲岛国。在摄影术发明之初,最吸引英国和德国摄影师的地方正是意大利。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想去较远的地域采风拍照,对于普通人而言仍是遥不可及。

意大利的人类艺术与自然奇迹,使另一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发出由衷的感叹。他曾懊恼不迭,后悔没有及早发现这个诗的“灵泉”。此外还有拜伦,他甚至对意大利艺术与自然的绝佳融合感到嫉妒。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也曾写道:“意大利使生活变得美丽。在这里的大理石宫殿里,叹息要比简陋砖房里的美声还要动听。”

在意大利的天空下,人们容易胡思乱想、随情所欲,而这两种情绪,正是意大利摄影师创作的心灵咖啡,使他们的奇思妙想泉涌不绝。真正的意大利人,活泼、愉快、机智中带有幽默;在性格上,意大利人颇为独立,倾向于灵活而自由。意大利是西方国家中比较善于使用浓重色彩,尤其是红色的民族,这一特点在意大利的摄影作品里得以充分体现。这里诞生过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虽然它并不十分“著名”,但足以向世人证明意大利人自古以来就重视系统教育。放眼望去,学校从内到外透露着古老的传统,但它的教育观念却不陈腐。意大利另一个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真正看重个人才能,而不惟学历是瞻的国家之一。

马可波罗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大利人之一。早在13至14世纪,他帮助西方人认识了东方。100多年后,他的后人又帮助西方人发现今天的美洲大陆。两个意大利人的非凡之举,不仅使意大利人英名远播,还改变了整个世界。马可波罗,这个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威尼斯人抵达中国时才20岁。临终前,有人要求他修改或删除他的书中某些难以被证实的“神话”。他回答道:“我才把自己的真实见闻讲了一半。”

可惜马可波罗时代还没有摄影术,否则他一定会拍下他在中国所看到的一切。由于全凭记忆,至今还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是“吹牛大王”,甚至说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因为在他的游记中并未提到长城、茶叶和书法。这三种最能代表中国的东西,直至19世纪末才被西方人的镜头所记录。而意大利这个国家出现在中国摄影师的镜头里,恐怕要再往后推几十年。

如今,摄影技术已经不是问题,而拍得好坏仍是问题。也许,意大利摄影师在这个问题面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更多的奇思妙想。

猜你喜欢

意大利人意大利摄影
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餐饮事业
意大利面“变魔术”
意大利
前人栽树
摄影42℃展版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