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负面社会问题
2015-12-15陈彤
社会存在阴暗面,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家长如何看待,如何与孩子沟通,却有大学问,如果家长随口乱说,有可能对孩子构成隐秘的心理伤害。与孩子沟通时,当孩子对社会阴暗面刻意地夸大或否认,父母更应予以重视,因为任何极端的言行都是不良心态的表现。那么,父母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教授、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庞兴国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自信心影响世界观
陈琪平(8岁男孩的妈妈):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是分内的事,但有些方面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比如,我儿子经常问我:“为什么那人闯红灯?”“别人可以闯红灯,为什么我不可以?”“为什么工厂要排放废气?”“电视上说又捉到了贪官,什么时候捉完啊?”对这些社会阴暗面,我内心痛恨,却不想让孩子天真的心灵受到污染。请问,我该怎么回答?
孙可光(16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小时候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我回答得太草率,后果很严重,现在小丫头看问题很悲观,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外国的这好那也好,崇洋媚外的心态很明显。一个年轻人,看不起祖国成何体统?但有朋友告诉我,年轻人应该有批判精神,看到祖国的不足才能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嘛。我看没那么简单。现在,我女儿一门心思地想出国上大学,还说要在外国定居。我很难过,敢情我是在为外国培养人才啊!一个看不起祖国的人,出国以后能看得起自己吗?
主持人:社会阴暗面是客观存在,家长不必否认,但必须看到,任何国家都有社会阴暗面,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态度不正确,必然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请庞教授具体谈一谈。
庞兴国(心理学教授、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如何看待社会阴暗面,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很大。前不久,一位在澳大利亚定居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他接触到一些从国内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孩子,说到国内情况,孩子们普遍流露出不满,例如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问题、国民素质问题等。在他们眼里,中国一无是处,没有优点可言,但一说到对澳大利亚的看法,他们认为什么都好,巴不得以后留在那里生活,甚至把回国就业看成留学失败。这些孩子的想法无疑是片面的,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主持人:有这种片面想法的孩子在国内大有人在。您认为孩子们的这种片面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庞兴国:家长要负主要责任。作为成年人,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是正常的,无论肯定大于否定还是否定大于肯定都无可厚非,但孩子的认知水平较低,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父母的言行影响,给自己的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扰,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陈琪平:都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庞兴国: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会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孩子从小受父母影响,对祖国的认识大多是负面的,环境污染、商品假冒伪劣、食品不安全,他还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吗?还会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吗?这种对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个人的自信心,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但一定会存在。当孩子自信心不足,无论是在国内生活还是出国定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会有像样的成就,生活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畸变,痛苦一生。
孙可光: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庞兴国:很简单,给孩子更全面的信息,教孩子一分为二的认知方法。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当下中国社会存在阴暗面,但同样有辉煌的一面,比如国际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反腐力度不断增强、保护环境已成为国民共识等。与孩子谈论社会阴暗面时,父母不能表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而要告诉孩子,那正是你长大后要改变的东西。还要告诉孩子,让阴暗面照进阳光,就是社会进步,而中国正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
认同感影响价值观
宗永梅(17岁女儿的妈妈):我女儿现在美国留学。虽然她学习成绩不错,但她不开心的状况让我担心。她所在的班里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她很难融入班集体,很孤独,很想家。她在电话里告诉我,生活中经常听到同学议论中国,大多是负面看法,这让她常常感觉被孤立。有一次,她去学校附近的超市里买牛奶,店主问她是不是日本人,她犹豫片刻,默默点头,没敢说自己是中国人。听女儿这样说,我很痛心,身为炎黄子孙,为什么这么不自信?为什么在外国人面前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我想,可能是她接触负面信息太多的缘故吧?我很后悔,当初打算送她出国留学时,她不肯,舍不得国内的同学,我说中国的教育太落后了,不如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劝她出国,我不停地向她灌输国内的负面社会问题,这不好那也不好。现在我自食其果了!所以,我想奉劝各位家长朋友,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庞兴国:您女儿的困扰,表面上看是中西方价值观冲突造成的,本质上则是她的自我认同感出现了障碍。身在外国,受西方价值观耳濡目染的影响,加上西方舆论对中国的负面宣传,她肯定会对祖国的形象有深入的思考。这是她心理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如果父母在平时的交流中没有正确地引导她全面地看待问题,理智地分析中国当下存在的负面社会问题,她就很容易感到迷茫困惑。这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必然影响她对自己的认同感。也就是说,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也就是不敢承认自己是自己,就是自我迷失。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她不可能开心,更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袁显明(19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现在英国留学,上大学一年级,也是类似的情况。他对我说,出于厌恶,他不愿跟当地的中国人来往;出于自卑,他也不敢和当地的英国人来往。所以,他本来很开朗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抑郁了。去年,他与一个来自印度的女留学生谈恋爱,他说只有跟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来往,他才能找到一点自尊。前不久,听说他们分手了,因为印度女孩说,印度好歹曾经是英联邦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现代化,他当即提出分手。我感觉,我儿子有心理问题。
主持人:印度的负面社会问题不比中国少吧,为什么她就能找到民族自豪感,尽管自豪的理由显得那么牵强。
庞兴国:因为她的心态好,表现在她为了维护自我认同感,居然能从国家被征服、被殖民的不光彩历史中找到某种光荣。她的价值观可能不正确,但她认同祖国、认同自己的强烈愿望值得肯定。任何社会都有负面问题,但如何看待负面问题是比负面问题更大的问题。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朋友们冷静思考,从我做起,不要以做愤青为荣,更不能以揭国家的短为乐。
认知力影响人生观
瞿丽红(11岁女孩的妈妈):庞教授,您刚才说了世界观和价值观,请问,孩子接触过多的负面社会问题,对人生观有什么影响?
庞兴国: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一味地强调中国当下存在的负面社会现象,其实是在教孩子认识事物的方式,即只关注事物阴暗面,忽略阳光面。如果孩子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事物的阴暗面上,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是不会有乐观心态的。
彭保林(14岁男孩的爸爸):可是,社会阴暗面客观存在,为什么不能谈论呢?鲁迅说“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只有勇敢面对现实,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嘛。
主持人:幸福的人生难道不需要勇敢的面对?鲁迅那句名言是饱含理想和希望的,绝不是在教青年悲观厌世。
庞兴国:主持人所言极是,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理性、深刻地分析,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只有经常这样思考,孩子才能增强认知力,慢慢变得成熟、内心强大。
彭保林:就以空气污染为例吧,请庞教授教我怎样认知,怎样思考。
庞兴国:好吧,我们分三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中国的空气污染严重是客观事实,必须承认。第二步,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空气污染?是经济发展和不注重环境保护造成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类似问题。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烟雾事件、50年代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等都是城市工业化的代价,比中国的空气污染要严重得多。从中不难看出,空气污染至少说明经济在发展。从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措施来看,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中国的动作比半个多世纪前的英国、美国要有效得多,至少说明政府很重视。这些,都是负面问题的积极一面。第三步,中国人是否有能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对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挑战,但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这是信心所在,而信心是乐观的前提。反之,没有信心只会让人悲观。
主持人: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认为,事物都有其阳面和阴面,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评价是父母看待和处理普通事物的一个缩影,如果父母经常用客观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分析事物,其实就是在教孩子乐观和自信,这远比逼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要重要得多。
庞兴国:重要的是父母要首先端正心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人也越来越富裕,这些伟大成果都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自信起来,增强自我认同感,并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未来。不是吗?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