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十六字”方针何时确立
2015-12-15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1期
1982年1月,胡耀邦在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做了关于《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这样,“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
这一年,在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推动下,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地载入宪法。在1982年11月的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邓小平又提出了人民政协开展多党合作必须遵循的“十六字”方针。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这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政协章程,第一次把“十六字”方针确定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方针。
“十六字”方针提出后,在表述上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十二大报告中,将前八字与后八字用引号隔成两部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将“十六字”方针表述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个表述去掉了引号,使前八字与后八字的关系更加紧密,但二者仍用逗号隔开。
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使“十六字”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