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研究和解决我区民族乡发展中的新问题

2015-12-15唐晓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雅农牧民发展

唐晓明

民族乡是指在少数民族人口占本地区人口总数30%以上的地方设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散杂居少数民族群众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补充形式。

1953年,自治区成立首个民族乡以来,经过三次机构改革和调整,截至目前,我区共确立形成了18个民族乡,总人口约23万,总面积2.86万平方公里。其中,鄂温克族7个、鄂伦春族1个、达斡尔族2个、俄罗斯族1个、满族4个、回族1个、朝鲜族1个、达斡尔鄂温克族1个。我区民族乡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呼伦贝尔市有14个民族乡,另有4个满族民族乡分布在兴安盟、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

一、我区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区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是科学规划。各民族乡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及自治区的要求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合理定位、科学谋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了本地区发展规划。如,阿荣旗新发朝鲜族民族乡提出了“打造内蒙古朝鲜第一乡”的总体目标,按照“一个板块、两个轴线、三个中心”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了“一纵两横三通四园五区”工程。

二是多元耕作。民族乡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种植习惯,耕种作物各具特色。部分民族乡致力于做大做强杂粮品牌,不断开发市场潜力。如,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注册了“老赚”牌白瓜籽炒货品牌,建立了白瓜籽产业园,形成了呼伦贝尔市最大的白瓜籽集散地,是远近闻名的“白瓜籽”之乡。此外,该乡还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和淀粉加工,注册了“纪万佳”纯手工粉条粉丝商标,产品已经进入大庆、海拉尔、满洲里等地超市,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优化特色养殖。民族乡多处于牧区、半牧区和林区,畜牧业养殖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区18个民族乡有13个发展养殖业,其中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依托自身传统优势,发展了狍子、野猪、驯鹿等特色养殖。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下,民族乡的养殖业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加强企业、协会、牧户的合作,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不断改良品种,改善圈棚设施,提高科技含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全国唯一驯鹿养殖乡镇,依托自身优势,专门聘请了芬兰贝利集团专家来整体设计打造敖鲁古雅景区,推动茸鞭宝酒厂、林海源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民营企业的创立发展;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成立了15个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养殖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了市场风险;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的塔拉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巴彦牧业机械牧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称号。

四是民俗风情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我区各民族乡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掘特色民族建筑、餐饮、音乐舞蹈等民俗文化潜力,打造风情园、度假村、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项目,举办文化节、文艺展演等文体活动,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富民增收。据统计,目前已有新发朝鲜族民族乡、得力其尔鄂温克民族乡、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等10个民族乡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特色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中,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打造了吊桥旅游度假村、牧人寨民俗馆、老神树等景点;扎兰屯市鄂伦春民族乡形成了以雅鲁河“北国第一漂”为主的12公里长的旅游带;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通过实施景区打造、博物馆建设、猎民住房改造等项目工程,制作了“敖鲁古雅风情”舞台剧,出版了《敖鲁古雅歌曲集》《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等书籍和音乐CD,举办了驯鹿文化节、冰雪节,成功打造了“敖鲁古雅”品牌,并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报道宣传。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在中央和自治区下大力气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背景下,我区各民族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校安工程、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发展。加强了乡文化活动室、民俗馆、草原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卫生室建设,鼓励支持广大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在一些地方,这已成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吸引游客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社会保障,做好对困难群众的慰问、救济、扶持等工作,切实保障民族乡各族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是内引外联,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民族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了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吸纳转移了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发展采矿企业24家,吸引了赤峰博恩药业公司、江苏雨润集团、赤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入驻;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的“蒙之花”合作社,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制约我区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我区民族乡在科学文化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展速度缓慢,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差别化扶持政策执行缺乏后劲。部分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乡发展的优势、特色和潜力,在工作中没有充分注重和考虑民族因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用。如自治区在2012年将民族乡工作经费提高到100万元,但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使用的专项规划和规定,经盟市、旗县财政综合统筹后,大多数民族乡不能足额拿到经费,有的甚至只拿到几万元,影响民族乡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削弱了党和政府差别化民族政策的影响力。

二是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大而不强。农牧业生产虽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因,民族乡土壤贫瘠、无霜期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种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能力差;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缺少管理经验和能力;合作社等协作组织处于萌芽状态、软弱涣散、能力有限。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手段等原因,目前民族乡农牧业生产虽处于主导地位,但仍存在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低和增产增收难等问题,没有脱离初级发展阶段。

三是旅游业发展缺少配套设施。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民族文化为民族乡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交通不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缺少公共卫生设施、餐饮住宿条件简陋以及旅游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民族乡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源不足。由于教育程度低、信息封闭,特别是部分民族乡农牧民群众长期过着狩猎生活,进入现代文明较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缺少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部分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留守耕田放牧,进一步削弱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五是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民俗和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一些音乐、舞蹈艺术由于后继乏人,面临着失传的威胁。语言文字方面,有的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有的民族虽然有语言文字,但由于使用范围有限,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开设少数民族语言传习班,由于缺少专门教材、专业教师和学习动力,效果也十分有限。

六是失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缺乏长远规划。为服务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部分民族乡群众赖以生存的房屋、土地被拆迁征用。虽然这些群众得到了部分经济补偿,但由于其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长,就业能力弱,今后长期的生产生活仍存在问题。失地农牧民往往既不能在城市中立足,也不能回到农村牧区,最终成为城市中新的弱势群体,甚至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民族乡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民族工作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民族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思考、认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强化政策执行,确保政令畅通上下功夫;发展特色农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农牧户+合作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夯实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强民族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支持其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民族乡农牧民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征地补偿形式,长远谋划失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猜你喜欢

古雅农牧民发展
浅谈王国维之“古雅说”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从《长物志》器具中看现代简约设计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幽 景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