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作为、保户参保意愿与保险需求研究

2015-12-15孙蓉何海霞

软科学 2015年11期

孙蓉 何海霞

摘要:从微观层面入手,以全国八大省区的上千份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尝试从政府行为、保户风险认知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理论研究与计量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探究及实证检验影响保险需求的若干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强化政府作为、增大保险有效需求、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政府作为;参保决策;参保意愿;保险需求;问卷调研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11.09

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11-0039-06

Abstract:Applying related theory and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data from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overnment behaviors and insuanrants attitudes to risks. And then, it explo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 demand for insurance, based on thousands of oneonon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Chinese eight provinces from micro perspective.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role, increase the effective demand of insura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government strategy; insurance decisio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insurance; insurance dem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频发,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融通资金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意愿,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等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将扶植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但在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赔付占重大灾害损失的比重等方面,既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及保险意识不足。在此背景下,调查研究保险需求的真实状况,分析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保险需求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政府应当介入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保险的发展[1,2],以促进保险制度建设的完善 [3,4],使保险机制真正发挥作用[5];财政补贴会提高参保率[6];年龄、收入水平、风险态度[7,8] 等因素对保户的参保需求产生影响;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三方的利益互动关系也影响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9]等等。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对我国公众的风险意识及保险需求构成影响? 政府作为能否影响及怎样影响保户的参保意愿、保险需求乃至参保行为决策?尚待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及实证检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保障及稳定功效。然而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财产保险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故本文将以农业保险作为一个研究案例,从微观层面,以历时一年半实地调查收集的全国八大省区的上千份问卷为基础,尝试从政府作为、农户风险认知程度等角度,采用理论研究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探究及实证检验影响保险需求的若干因素,为进一步强化政府作为、增大保险有效需求,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作用提供理论及政策参考。

1政府作为影响保户参保意愿及投保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冯·诺伊曼-摩根斯坦模型分析政府参与否对保户参保决策的影响。

11无政府参与的保户投保行为分析

假定保户是风险厌恶者,当他面临风险时,可能会选择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

假定保户的初始财富为W,面临自然风险,灾害发生造成损失的概率为p,损失金额为S。若购买保险,能在遭遇灾害损失后最多得到补偿金Q(即保额为Q),保险费率为π,则投保支付的保费为πQ。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为:

L=[(1-p),(W-πQ);p,(W-πQ-S+Q)](1)

保户若最大化自己投保的期望效用行为,则:

Max[U(L)]=Max[(1-p)·U(W-πQ)+p·U(W-πQ-S+Q)](2)

保户应该选择最优的保额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效用,据其一阶条件可得到:

(1-p)·U′(W-πQ)p·U′(W-πQ-S+Q)=1-ππ(3)

就保险公司而言,若无灾害,收入为πQ;若有灾害,收入为πQ-Q,则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R=(1-p)·πQ+p·Q(π-1)。若实行公平保费,意味着保险公司期望利润为0,即π=p,保费率等于灾害发生的概率,在理论上灾害发生得越频繁,保险费率越高。

把π=p代入到一阶条件式(3)中,得U′(W-πQ)=U′(W-πQ-S+Q),最终有S=Q①。

以上分析说明,在无政府补贴、保险公司实行公平保费的前提下,保户为实现自身投保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或许应选择购买全额保险。然而,现实是因保户的保费支付能力有限,若无政府补贴保费,即使保险公司实行公平保费,保户也会因缺乏缴费能力,期望效用难以实现。

12政府参与的保户投保行为分析

当政府参与保险,对投保人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时,保户才可能在该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

其他条件不变,政府对投保人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若保费补贴的比例为x,则保户实际支付保费为(1-x)·πQ,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选择为:

L={(1-p),[W-(1-x)·πQ];p,[W-(1-x)·πQ-S+Q]}(4)

保户若最大化自己投保的期望效用行为,则:

Max[U(L)]=Max{(1-p)·U[W-(1-x)·πQ]+p·U[W-(1-x)·πQ-S+Q]}(5)

保户应该选择最优的保额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效用,据其一阶条件可得到:

(1-p)·U′[W-(1-x)·πQ]p·U′[W-(1-x)·πQ-S+Q]=1-(1-x)π(1-x)π(6)

在政府直接给予投保人保费补贴的情况下,假定保险公司的行为与政府未参与时无异,并仍假设保险公司采取公平保费,则有π=p,进而得:

U′[W-(1-x)·πQ]U′[W-(1-x)·πQ-S+Q]=1-(1-x)(1-x)·(1-p)>1(7)

此时,政府给予保费补贴会使保户参加保险的效用增加。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理论框架仅分析了政府给予保费补贴这一重要作为。而事实上,政府参与保险的作为还应包括对保险公司实施监管,规范保险业务发展,宣传保险政策等。政府这些作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保户对风险的态度和对保险的了解度,增强了保户的参保信心。

当然,政府作为仅仅是影响保户参保决策的一个因素,还有诸多因素会对保户购买保险的行为决策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参保需求。这些因素包括保户文化水平、对保险的认知度、风险状况、保户经济能力等。

2基于八大省区问卷调研的我国保险需求的描述性分析

为了明确政府作为对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了解其他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笔者走访了四川、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江西、安徽等8个省区,并通过一对一询问填写的方式,收回问卷1025份(含1001份有效问卷)。

调研问卷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人口特征调查;第二部分为经济特征调查;第三部分为灾害影响与风险管理策略调查;第四部为保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调查;第五部分为保户的农业保险需求及负担能力调查。在受访的1001位有效问卷保户中,共有659人参保,参保率为6583%②。

21保户文化程度与参保意愿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1001名保户中,有80人没上过学,高中以上文化的有214人,,总体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段。可见受访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但基本具有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行为的能力,说明此次问卷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靠性。

一般认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农业风险及保险会有更科学的认识,能更好地理解保险的作用和特点,其风险防范意识也更强。图1基本反映了上述结论,随着受访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参保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22家庭收入与保险需求的相关度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保户的收入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单一农业收入转变为多渠道收入,甚至有不少农村家庭不再依赖农产品收入,而是以打工收入为主,还有一些家庭副业、土地租金等收入。这些变化使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降低,农业收入对农村家庭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力下降,保户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降低。从调研来看,收入高低对受访者是否参加保险的影响不显著,并未呈现出收入高者投保积极性高的情况。

故本文以保户家庭的第一收入来源是否为农业经营收入作为影响其投保决策的因素更具合理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打工收入作为第一收入来源的家庭占大多数,占总样本的6074%,但参保率只有597%,低于平均参保率水平。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保户参保率最高,为7681%。

23面临的风险分析

从调研看,保户最希望通过保险分散的风险是健康、养老及农业灾害,且风险保障需求会因地理环境及生产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从图2可见,面临的风险种类越多,受损的可能性越大,保户希望通过购买保险以规避风险的意愿越强。

24保户对保险的了解程度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8252%的受访户都听说过保险,但是仅有4236%的人了解当前的相关保险政策,3746%的人了解投保、查勘定损、理赔的信息。可见,多数保户对保险的了解度处于较低水平。

保户对保险的认可度也影响到参保的积极性。从图3可以看出,近80%的保户认为保险比较重要,且随着保户对保险认可度的降低,参保率也在降低。

25保户对保险理赔的感受分析

保险的理赔服务是保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险发挥风险保障作用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灾后理赔服务能让广大保户切实体会到保险的作用,是提高保险有效需求和保户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研及图4显示,已投保受访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速度较快(灾后3~7天能到现场勘损),但理赔速度较慢;近75%的保户反映要在查勘定损后的一两个月才能收到理赔资金;超过40%的保户认为理赔程序复杂,有待简化。总体来说,保户对于农业保险的查勘定损、理赔服务基本满意。

26保险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图5说明保户了解保险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政府宣传,其次才是广播、电视等媒体。在659名参保户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村里组织统一投保的方式参与保险(图6);而且有521名保户希望通过询问村干部的形式来了解自己的投保及理赔等信息(图7)。可见,在保险的推广和业务开展中,政府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中央或地方政府对购买农业险的保户给予保费补贴,也能提高农业保险需求。因为保费补贴能缓解参保保户家庭经济压力。在调研中,当被问及“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至多少,则会选择购买”时,仅有1171%的人回答“无论多少都不会购买”,其余的均会在不同的保费补贴下购买农业保险(见表2)。

由此说明,政府参与农业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有效需求。大部分保户都对政府充满信任,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给予了保户更大的参保信心,他们认为有了政府的支持,就相当于吃了“定心丸”,受灾后可以获得赔偿保障,不必再担心理赔纠纷及该赔未赔等情况出现。

3模型设定及实证结果

31模型设定

在此选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定性变量(即是否买保险)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Prob(Yi=1)=pi=11+e-(α0+βiXi)=11+e-Zi。

其中,Zi=α0+βiXi,Yi表示保户是否购买保险,Xi表示各影响因素。就上述等式两边取对数,可得最终的线性回归模型:Zi=lnpi1-pi=α0+βiXi。

根据上文的描述性分析,拟采用是否购买保险(Y)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引入X1文化水平、X2主要收入来源、X3面临的风险种类、X4对保险的认可程度、X5政府作用、X6财政补贴为解释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则:

Y=α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从表4可以看出,X2、X3、X4、X5和X6的组间差异显著性统计为“显著”(显著性水平<005),则选用这5个变量进行下一步Logistic回归。

而“文化水平X1”的组间差异统计显著性为“不显著”,基本不具备解释能力,其原因可能在于受访者个人所处年代不同,对实际文化程度高低的界定也应有所不同,但此次调查在数据处理上未能动态地衡量这种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与预期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外,在变量假设阶段,文化水平对保险需求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文化水平越高,投保意愿越强。也就是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应该更了解、更容易接受保险。但因保险的专业性很强,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保户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特别去了解,也可能对保险了解甚少,因此保险需求与文化水平的关联性将被削弱。

322Logistic回归

将筛选出的5个变量重新进行模拟计量,采用Backward:Conditional逐步向后筛选变量方法,依据条件参数似然比检验的结果剔除变量,进一步概率设为:进入005,删除01。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笔者分别采用了Enter、Forward:LR/Conditional和Backward:LR等几种不同的自变量筛选方法进行Logistic回归,都得到了与表7相同的结论。。

在显著性水平标准设为005的情况下,X2、X4和X5的统计显著性为“极显著”(Sig<001),X6的统计显著性为“显著”(Sig<005),说明这5个变量对保户投保农业保险的需求是有影响的,方程如下:

Y=-6457+0759X2+1061X4+1746X5+0499X6

变量“面临的风险种类X3”未通过检验,在回归结果中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多数保户虽面临多种风险,但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手段,故风险实际发生的频率小,保户并不需要通过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

323参保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将参加保险条件较好、条件一般和条件较差的保户分为A、B、C三类,预测其参保概率。具体假设如表6所示。

对于B,有YB=0717,则预测值YFB=7642%,即投保条件一般的保户B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为7642%。

对于C,有YC=-2589,则预测值YFC=048%,即投保条件较差的保户C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为048%。

4结论及政策启示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框架、一千余份问卷调研分析、模型设定及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及推动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

(1)政府作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保险需求,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性险种发展需要政府的充分作为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具有政策性的重要保险险种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一般参与,还需要政府的充分作为。

首先,保费补贴是推动保户参保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特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险险种,不能也难以依照一般商业保险经营方式来经营,而应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持续对保险险种实施保费补贴。例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近七成的保户会因得到不同程度的保费补贴而参加农业保险,显然,保费补贴政策对保户参加保险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怎样让保户充分了解保费补贴政策,合理设置保费补贴额度,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进一步发挥政府补贴保费激励作用的关键。

其次,在推进政策性保险,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保险险种(如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政府应发挥引导甚至主导作用,以提升保险成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保险政策,确保政策顺利传递给消费者,增强保户对保险作用的了解,强化其参保意识。

第三,对政策性保险,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立法保障、强化监管及规范运行。如我国目前对农险仅有一部《农业保险条例》,应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升级为《农业保险法》,并辅之以配套的法规政策及监管体系,以规范我国农险的发展运营。

(2)保险公司应强化与政府的协作,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保险公司要刺激保险需求,增大保险供给,需要与政府紧密配合,增强保户对保险的了解度及认可度,充分满足保户的现实需要。

基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保险公司应该进一步强化与各级政府的深度协作,深入社区街道及田间地头传播保险知识,即应与各村、乡镇、县政府或社区街道办等组织机构配合,多渠道、多形式做好保险宣传,提高保户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的常识及对保险的认识;同时,保险公司可派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向保户详细介绍各类保险的基础知识,如保险费率、补贴政策、保险责任、理赔流程等;还应结合实际案例,向保户介绍投保的好处,让保户真正了解保险对风险分散的重要作用,以更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参保意愿及投保热情。同时,在信息时代针对年轻群体,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工具宣传保险,以满足网上关注度比较高的特定群体的保险服务需求。

基于保户较为强烈的风险规避意识,在险种设计、承保方式等方面,应充分考虑保户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结合当地风险特点和保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如对于小规模经营的种植、养殖户,主要针对其面临的主要农业风险,提供保成本、保产量的传统农险产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多个家庭联合参保的方式;对于规模经营的大面积种植、养殖的保户或农场主,提供保价格、保收入的新型农险产品;对于未出险赔付的保户,给予一定的续保优惠;等等。

保险公司还应该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保险业务,根据保户的参保意愿,在财产、责任、健康、养老等诸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服务,尽可能将保户的潜在保险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并最终发展成为在个人和家庭的商业保障、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及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参考文献:

[1]Wright B D,Hewitt J D.All Risk Crop Insurance:Lessons from Theory and Experience [M].Gianni Foundation,Califor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Berkeley,1990.

[2]Mishra P K.Agricultural Risk,Insurance and Income:A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Design of Indias Comprehensive Crop Insurance Scheme [M].Aldershot:Avebury,1996.

[3]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庹国柱,朱俊生.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J].保险研究,2014(2):44-53.

[5]周建波,刘源.农业保险市场中政府责任定位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65-70.

[6]Bassoco,Luz Maria,Celso Cartas,et al.Sectoral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of Subsidized Insurance in Mexico[A].Hazell Peter,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ssues and Experience [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1986.

[7]Shaik S,Cohle K H,Knight T.Revenue Crop Insurance Demand[A].Selected Paper Presented at AAEA Annual Meeting[C].Providence,Rhode Island,2005.24-27.

[8]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4):65-75.

[9]孙蓉,费友海.风险认知、利益互动与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基于四川试点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6):35-68.

(责任编辑:李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