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15孟妍妮凌秀军
孟妍妮 凌秀军
摘要: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汽车构造》课程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与教学现状,然后围绕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鼓励与引导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这几大方面对《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构造;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9-03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而非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应用”二字,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时代精神,契合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这类院校要紧密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本地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熟悉并掌握汽车的构造、各大总成的组成、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等知识与技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对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一线的教学工作当中,常常就如何做好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并围绕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适应时代,求新求变
在课程教学的内容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老车型的更新换代,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更新。经典的《汽车构造》教材是厚厚的两大本,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其中,部分内容是以大货车作为样例,比较陈旧,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整合、精练与充实,在满足综合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突出新技术。同时,教师要结合目前节能环保的大趋势,适当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教学内容。所以,这门课程在内容上应该既体现汽车构造的基本构造、原理和规律,又能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紧跟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后续课程,如《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和《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的教学内容,既要为后续课程服务,又要避免重复教学。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们,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知识的愿望也更为迫切。而随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车上进行操作。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届学生都比上一届更加聪明,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快。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决抛弃一本讲义讲几年的做法,要不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进步,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开拓眼界,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二、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工具
《汽车构造》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小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要注意把握“知识主线”,重要的原理和知识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在讲解配气系统时,要以“充气系数”作为主线,时刻围绕着如何提高配气系数这来讲解进气门、排气门和凸轮的形状、气门重叠角的概念等知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运用。
1.启发式教学。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一味让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丧失思考能力,并且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多问问学生“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尝试找到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的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判。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双语教学。我国目前汽车行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国外的新技术、新车型、新设备被源源不断地引入国内,国内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深入。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掌握国外先进技术资料,甚至与国外工程师直接交流,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外语水平尤为重要。《汽车构造》作为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教学很有必要。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双语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始讲授课程内容时,教师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主要是各个部件的英文名称以及汽车电控系统的一些缩写及全文,并辅以汉语的解说;随着课程的进行,可以在讲授中交替使用中文和英语,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
3.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汽车构造中有很多设计巧妙的部件,如单向离合器等,仅通过看文字和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其构造和原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原理,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长,利用多媒体技术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来演示汽车各部件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高效地理解所学的汽车构造知识。在讲授单向解离合器时,教师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对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模拟,然后播放模拟单向离合器工作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再在实验室中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单向离合器,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互相印证。这样多层次、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视频和动画很感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合理穿插视频和动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授课节奏,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汽车构造》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观念认为不好创新,从而忽略了这一方面。但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例如,教师在讲解车身结构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进行车身轻量化,具体通过什么办法来实现;在讲解汽车排气管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排气管的噪声等问题。学生经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进行实际研究,初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了相应的科研论文进行发表。笔者所在的学校设置了“金陵科技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表彰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奖励优秀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开发。endprint
四、改革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汽车构造》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汽车整体及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课程,其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来说更为重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既具有比较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以保持发展后劲,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以快速适应企业当前的需求。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是先在教室进行理论部分的授课,最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不够紧密,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理论教学时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实践环节中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所遗忘,教师又得重复讲授,教学效果比较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发动机和底盘部分时,可以在实验室利用解剖模型、整车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学生直接面对实物,一边听一边看,还可以动手操作,有问题也可现场解决,使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得到加深。在发动机拆装实习环节,传统方法是老师先进行演示与讲授,然后学生直接进行拆装。笔者发现,这一方式在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或者一味图快不按要求操作,特别是不按规定使用相应的工具,随手拿起一个工具就开始拆卸,容易造成汽车零部件与工具的损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实践环节进行了调整。第一步,笔者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整个拆装过程和注意事项,对细小零部件的拆卸进行局部放大,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对于其中的关键步骤还可以多次重放,加深学生的认识。第二步,由教师进行拆装示范并进行讲解,对其中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特别强调,并统一操作标准,规范拆装操作要领。第三步,笔者运用三维虚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拆装操作;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笔者再让学生在实物上进行实际操作。第三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拆装,如果学生选用的工具或者施加的力矩大小不正确,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了操作规范和拆装流程。在学生进入大四之后,还可以将本课程知识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的结构演示及虚拟拆装系统。本课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将贯穿整个学习阶段,避免学生考完试就将所学知识扔到一边。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很重视实验室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建设了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验室的预约,增加实践的机会,有问题也可以向值班教师寻求解决。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条件的同时,学校加强与校外多家汽车企业单位联系,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2013年,笔者所在学校的车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评为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五、改进教学效果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是依靠闭卷考试完成的。总评成绩虽然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三个部分组成,但由于后两项所占比重较低,学生对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实践环节不是特别重视,相反把精力全都集中在考试前的复习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如何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相反存在着制约倾向。因此,学校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非常有必要。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中,提高平时成绩与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分别由原来的10%和20%提高到20%和30%,而理论考核部分由原来的70%下降到50%。有的同学虽然理论考核分数不是很高,但参与实践环节非常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很强,这一特点能够在总评成绩中得到反映。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评分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积极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六、总结
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学校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地区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而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竞赛为促进,还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中心,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以上这些思路以及具体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探索,并将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家瑞.汽车构造[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沛丽.《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65-66.
[3]刘心田.《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协论坛,2013,(12)(下):381-382.
[4]韩英,鲁植熊,李和,等.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构造》双语课程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55-57.
作者简介:孟妍妮(1980-),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目前从事车辆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