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改革措施
2015-12-15朱淑霞
朱淑霞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以下简称《标准》),响应学校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达到“标准”中规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我教研室分别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网络教学、教学反馈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标准;儿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41-0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以下简称《标准》),响应学校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学习、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师由“教会”转变为“会教”,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能达到《标准》中规定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现对我院临床医学《儿科学》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培训、观摩教学、外出进修学习、自学、相互听课、讨论等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授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所有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中贯穿“以问题为基础”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学生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阿学。案例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1]。儿科教研室冯学斌教授主编的案例版《儿科学》已开始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授课时,给予典型病例,授课完成后留出一定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言,教师最后总结,同时提出问题,由学生当堂回答,教师进行反馈总结。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如果遇到临床教学病例缺乏,则采用平时积累的典型病案,结合教学录像片进行讨论分析,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21-三体综合征等。
2.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该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以病案和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并辅以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法。按照“临床症状、体征—疾病病因分析归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临床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运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学,再将各自获取的临床推理集中讨论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2-4]。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通常安排PBL见习在先,相关理论课讲座在后,使传统的学习不断向PBL式的学习模式靠近。
3.互动式教学。依据《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理念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大课教学的互动学习注重体现在:备课中有为学生准备的课堂问题和课后问题;对学生课堂互动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中课堂互动是作为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使得互动成为必须且是必要,目的是要达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主体的效果。
4.双语教学。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增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先进知识的能力,应培养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并逐步深入,可以主要选择临床常见疾病、内容相对简单便于理解的疾病,如:小儿贫血、小儿肺炎等。
5.编制图文并茂的《儿科学》教学多媒体课件。本课程编制了一整套图文并茂的《儿科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在较难理解的章节,如小儿先心病等,在理论课讲授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使授课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6.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法。主要针对临床少见的特殊病种,采用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和扮演学习、讨论、认识、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知识和处理原则,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7.电视教学。电视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临床示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临床少见疾病与体征的录像片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如体格检查规范、儿童体格发育、先天性心脏病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二、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儿科学》、《诊断学》、《人体发育学》在2011获得儿科学系列省级精品课程群,现在网上提供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实习指导、参考资料、专业学习导向性网址、涵盖各种题型的试题库等。2011年儿科教研室编写了《儿科学复习纲要与试题精编》,并将所有材料全部挂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提供初步的网上互动平台,包括主讲教师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地址、网上答题、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意见等。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网络答疑、布置作业、网络自我测试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儿科学》的兴趣,进一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教研室会组织团队积极更新与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三、效果评价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进行了改革,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
1.课堂提问与课堂测评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适当提出问题,可采用集体回答、抢答或指定学生回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当堂进行测评,以选择、判断为主,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方法。endprint
2.作业评价。在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所讲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在下一次理论课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是否正确,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当堂反馈给每一个同学,并加以改进。每学期次数一般为4~5次,作业的内容与成绩评定由授课教师负责实施。
3.见习课形成性评价的形式。①见习课前的准备。每次见习课前,预先向学生通知见习内容、目的等,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必需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观看技能操作示范过程。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课前准备资料予以评价、指导,将信息反馈给每位同学。②见习课中随机提问。见习课时,带教教师根据所见习的内容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随机提问,如提问病史采集的内容、查体顺序等,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价。③见习过程中基本技能操作的评价。如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分析等的练习和总结讨论,带教教师依据学生问诊内容、查体情况及对病人辅助检查的分析情况给予评价,将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出现的错误给予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④见习日志。见习日志包括见习病种登记表、临床技能见习与训练记录表、见习小组实验拓展活动记录表、临床病例跟踪观察记录表、临床见习工作量统计表、临床见习成绩登记表、临床见习总结及临床见习鉴定意见等内容。每次见习课学生均要记录,由带教教师对每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学生见习日志的不足之处告知学生,在下次见习课前给予讲解。
4.终结性评价,即理论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考核的主要形式为综合理论考试。考试时间在理论课结束后,分值为10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为120分钟。
四、建立反馈机制,并制定奖惩措施
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自律、自得为原则,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自评制度。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课后认真反思。我校落实“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提高”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构建了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质量监控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领导干部、督导专家(占20%)、教师同行(占20%)、学生(占60%)“四位一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者是在听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对评价标准有更准确的把握,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整合各类评价结果,将这些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教师本人。教师本人应认真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成立以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督导组,督促课程改革按计划进行,并给予奖惩措施。首先选取小班进行试点,听取督导专家、学生等方面的建议及反馈,再逐渐推进在各专业全面推行。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Srinivasan M,等.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的比较——基于两种教学法的转换在临床课程学习上的效果分析[J].夏颖,顾呜敏,编译.复旦教育论坛,2009,7(5):88-91.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3]Hoffman K,Hosokawa M,Blaker RJ,et.al.Problem-based learning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2006,81(7):617-625.
[4]王红梅,罗德欣,刘阳.PBL教学法及其对临床教学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