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网络平台建设
2015-12-15姚荣妹高秀娟刘慧娟江春花孙娜林清喇孝谨
姚荣妹 高秀娟 刘慧娟 江春花 孙娜 林清 喇孝谨
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信息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现代教育模式,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将网络技术同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校园创新网络平台。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课题库;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32-03
当今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在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影响着社会众多领域。对新事物和新思想充满无限热情的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也在改变着他们学习、生活的模式以及思维和价值取向。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网络化教学方式取代。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多次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部分,则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已把培养创新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摆到了突出位置。所以,如何构建良好的校园创新网络平台,将网络技术同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是目前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创新人才
由于创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对创新人才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颇,如把创新素质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可见,掌握了所谓的创造知识、创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所以,创新人才,是指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我国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建设也在迅速发展,校园网逐渐成为高校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在校园网络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高带宽、可信任、可控可管的校园网络环境已经基本建成。2011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发起了“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在回收的451所学校的问卷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连接了互联网,超过70%的学校(333所学校)拥有超过3000个网络接口。绝大多数“211”高校的主干带宽基本达到万兆,出口带宽最高达7500兆,近40%(180所)的校园网出口速率在千兆以上。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在校园网和电子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研究较多,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整合、教育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共享策略的实践研究等。我国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上也有所研究,如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利用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研究、创新型大学文化研究等,但是,如何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去建设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少。
三、围绕创新课题库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平台
国外大学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推出相关网络平台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还不完善。结合国外类似项目的建设,我国各高校应在创新课题库、交流平台、开放实验平台、科研创新培训、成果展示及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1.创新课题库、课题来源及资金支持。①创新课题,主要以高校教师承接的科研项目中抽取和派生出的课题为主,鼓励学生们在跟随教师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和提出他们兴趣度高、主动性强,前期有真实科研项目的锻炼,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课题,这类课题不仅论证合理,研究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另外,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新课题,聘请的相关学科专家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宏观指导,为他们项目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创新课题库建设,要求各大高校加大对本科生参加学术研究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拓展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整合校内相关资源,建立学生受益面广、申请形式多样、管理层次分明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目前,大学生创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窄、创新课题不公开,创新课题数量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另外,学生选题缺少自主性,往往是先定教师、后定课题,在完成创新课题时,完全按照教师设定的实验方案做,学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完全变成一个操作工。因此,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网络平台上,必须开放大量新颖的课题,每个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自己的创新课题,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实验设计及科技价值,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组建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或教师。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合适的导师,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交流平台。其中,包括创新论坛和专家答疑。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丰富,在非上课时间能够集中的可能性较小,传统的面对面的交往和沟通方式与现实条件产生了矛盾,而网络交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专题论坛、博客、聊天室、电子邮件、QQ、MSN及通过浏览器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的问题及其解答等及时、有效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交流平台应开办专家点播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主需求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进行答疑,并设立相应的知识库,将某一领域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归为一个知识库,方便学生查阅。这个平台为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参与者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互碰撞,能集思广益,易于激发创新动机,获得新的感知和新的灵感,同时又可以加强各学科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3.实验平台。近年来,各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纷纷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但由于经费不足且管理难度大,大多数学校只是把原来承担各种课程的实验室开放给学生,而没增设任何可以进行创新性实验的平台,学生进入实验室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意义不大。构建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开放实验平台,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各学院将拥有的实验教学和科研资源公布出来,提供给其他用户,实现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增强各实验室信息的交互性和适时性,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自由地选择实验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自己动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endprint
4.培训中心。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参与创新性实验或参与的兴趣不高,除了学校的推广与宣传不够之外,也跟学生缺乏一定的研究训练分不开。再有,很多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老师去研究课题,老师指导一步做一步,学生兴趣度不高,主动积极性差,也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训练。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非常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训,如麻省理工学院为帮助低年级学生以及没有参加过本科生科研的学生专门设立了“独立研究指导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部组织的“本科生暑期研究计划”,是专门针对那些有意攻读博士及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本科生,为本科生提供了与研究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因此,国内高校应多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对于缺乏科研经验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培训;对于已有科研基础的同学,可以开展一些项目申报、前沿科研方法、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创新思维、创新成果保护等培训内容,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沙龙、答疑会等方式,让学生先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再引导并鼓励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
5.成果展示。学生在成果展示平台,可以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评论别人的成果。通过成果展示,可以促进学生对整个课题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研究活动和研究过程。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大家互相评论、学习和探讨,使学生的创新才智在思辨和争论中得以提升,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6.成果转化中心。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研究、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倾向,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高校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搭建良好的成果转化平台,打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一方面为高校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及时介绍给高校科研人员,通过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各自从中遴选适合自身需求的合作项目,最终实现研究成果产品化和工业化。
7.资源链接。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源,高校、图书馆等都应加大内部局域网或是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范围。学生可以通过该创新网站直接链接进行创新性实验时常用到的网站,如国内外专利查询、国内外开放数据库、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免费学术网站和其他高校创新教育中心网站等,节省查阅资料的时间和精力。
四、结束语
信息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过多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积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现代教育模式,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环境,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发扬个性的能力,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通过自学、协作、探索等方式实现意义建构和能力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当前,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网站,虽然多数高校已建立了创新网站,但都不够完善,功能太少,如缺少对已完成的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平台,缺少创新项目的实验协作平台,缺少创新方面的知识培训,更缺少创新项目发布、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尤其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高校的创新网络平台几乎没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即使部分高校已建立了创新教育中心,但仍无法达到训练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完善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网站,能够促进科研资源信息的共享,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将来,这必定会成为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9(007).
[2]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四成高校超千兆,资金成首要困扰[J].中国教育网络,2012,(3).23.
[3]甘露,刘钟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06-107.
[4]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6.
[5]陈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1374-44)
作者简介:姚荣妹(1983-),河北衡水人,河北联合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