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2015-12-15包怡红孟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包怡红 孟琳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对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对现行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阶段考试改革的思路,阐述了考试时间、内容、题型和成绩分布在阶段性考试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今高校考试及考试改革中的问题,对实现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改革,培养创新、实用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改革;阶段考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58-02

考试一词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以说考试与学校、教学和学习是浑然一体很难区分的。因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检查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更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的程度。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作为高校教学中的考试,长期以来的考试制度和教学体制形成了很多不利于学习和知识掌握的弊端。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需要寻求与新的人才培养相切合的考试方式。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改变考试的方式和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探索出考试促进教学的新途径。

一、考试方法改革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的考试形式往往是为考试而考试,结果不可避免的形成学生只为分数、学分和获得毕业文凭而学习,成为单纯的考试机器。对学生而言,考试只是证明学习了某一门课程,得到了多少学分;对教师而言,考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成为简单和重复的过程。传统的考试是以最后的结果和分数来检测课程学习的优良,只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在高等学校中也如此。考试基本以闭卷为主,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也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原则、理论的机械记忆占主导,缺乏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系统性考核;而考试时间又是集中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这样的考试目的、方法和时间只能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式,让高校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平日学习放松,多数学生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去看书、背书,不求甚解成为必然。现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不仅使考试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教育目标无法完全实现,更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阻碍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对考试模式、考试时间和内容进行改革,让考试成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指挥棒,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阶段考试是复合型培养人才改革的目标

所谓阶段考试,就是根据课程的学习进度,将考试作为教和学的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的手段,进而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引入阶段考试,就是要以多样化考核与多次考核相结合为原则,通过采用阶段考试,打破传统的单次考试模式。科学的、分散的考试制度,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做法,有助于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考试观,使学生将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中,而不是期末想尽办法应付考试,从某种程度讲也改善了考风和考纪。阶段考试既有利于对课程教学进行阶段效果的评价,更能动态追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讲课的难度、广度和讲授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所有的问题和内容都集中到期末统一解决是无法应对这种阶段考试的,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都不得不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而随时随地的复习,真正做到课堂内容及时的消化和吸收,阶段考试的成绩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警钟的作用,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发展。由于阶段考试在高校课程考试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式,结合笔者亲身的体会,提出了时间、内容、题型和成绩在阶段考试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三、阶段考试的时间确定

在以往的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中,往往是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平时成绩占有的比例很小,基本在20%以下。而且在期末上交成绩时,还要拿出成绩的依据,这就使得很多拿不出成绩依据的教师连这20%也节省了。在这样的形式下,多数学生平时不能认真听课,课后更不会用心复习,只要期末考试前集中精力的突击一段时间,最后同样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得快,忘得也更快,不要说到用时,就是过了一个假期,下学期再用到相关内容时,都很难想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安排考试的时间。多数的专业基础课都是前面讲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后部分是基础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前面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但又直接影响了后部分内容的学习,因此在基础理论课学完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一次阶段考试,既督促了学生的复习,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另外,如果学时数比较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阶段考试,也可以先归纳总结一下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结束一部分就进行一次阶段考试,让学生能及时的消化吸收重点内容,也为上一阶段的学习做个总结。这学期我们专业共进行了两次阶段考试,尽管教师出题、批卷子很是忙碌,可从学生上课听课的情绪和状态来看,发现学生知道了上课听课的重要性,考前的临时突击不再适用了,关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了。

四、阶段考试的内容选定

所谓考试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质量的检验和评价。阶段考试与以往的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不同的是没有强制的规定什么时候进行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更是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阶段考试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考试是在为“教”和“学”服务,是“教”和“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课堂强调的内容保持一致,让学生领悟到上课听课和不听课是有区别的。考试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阶段考试尽管有答不出来的内容,但由于课程没有彻底结束,在平时的看书、听课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中,有很多机会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此外,在平时的上课和交谈中,要经常强调阶段考试出现的内容不是下次考试或期末考试再不出现了,使得学生能不断重复记忆,真正彻底地掌握重点内容。endprint

五、阶段考试的题型设定

由于阶段考试都是随着课程讲授过程进行的,多数时候是占用上课时间。我们都知道,高校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很紧张,再插入阶段考试占用了原本上课的学时,一定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安排。

因此,在考试题型的设定中,既要兼顾需要考核的内容,更要考虑到答题时间,尽量在1个学时的时间内答完试卷。同时,还要注意到,由于是阶段考试,很多内容尽管上课注意听讲了,也理解明白了,但要落实到卷面上也需要语言的整理和预先大块时间的背诵。对于这样的内容,就要避开大量的问答和论述题。论述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理和输出,只有在对问题的彻底理解后,才能很好的作答。而一些判断改错、名词解释和填空等基础题型,正好符合对基础知识考核的要求,不仅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是这类题型在答卷的时候占用时间不长,对整体的教学计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考试中的综合性题目则侧重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更有助于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阶段考试成绩分布的圈定

阶段考试的安排,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做到及时复习、消化课堂的内容,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弥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整个学期成绩的缺陷。所以,阶段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数合理的安排阶段考试的次数、时间和在期末成绩中占有的比例。考试成绩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同时恰当时间的考试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润滑剂,这也是阶段考试的另一个目的所在。因此,学生不同的阶段考试成绩也要给予正确的重视和处理。每学期的第一次阶段考试,学生有些不能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要点,同时开始的课程有些单调枯燥,所以整体成绩一般都不理想,只有部分上课能够聚精会神跟着教师思路的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适当的放宽阅卷的标准,而且还要审时度势的调整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要及时把成绩状况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求异思维,提倡学生用独立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去探索事物,强化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的优良素质。

考试是高校教师控制学生的指挥棒,尽管总是遭到各种抨击和批评。但是只要我们很好的控制、应用各类考试,相信“考试”这个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考核“教”与“学”的方法,一定会在教学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5-147.

[2]金敏力,等.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2,(2):70-71.

[3]魏春荣,张锦鹏.创新考试改革的一点探讨[J].高校教育研究,2009,(3):40-41.

[4]王晓波,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4):733-736.

[5]刘红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