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陶镇八一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

2015-12-15张虹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然村视域村落

张虹(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350118)

小陶镇八一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

张虹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350118)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于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以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八一村“布袋状”村落形态、“金线提葫芦”传统轴线等空间格局特色,并针对村落现存问题,提出划定保护范围、控制视域视廊、整治村落水系、塑造景观节点、注入现代元素等五种主要保护方法,以实现对八一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八一村;保护;发展;小陶镇;永安;福建

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于2012年4月联合发起了“中国传统村落”(以下简称传统村落)调查和评选工作,分别于2012年12月、2013年8月、2014年11月公布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评选出第一批646个、第二批915个、第三批994个传统村落。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遗存,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标志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步入规范化阶段,八一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也由此相继展开。

1 八一村传统村落概况

八一村地处福建省三明永安市小陶镇东北部,该村为朱熹后代入迁地,由农耕建村发展而来。村落地势易守难攻,在抗日战争以前,八一村又称张坊堡,1950年称张坂堡,1984年至今称八一村。现村落毗邻205国道,距集镇中心5 km,是小陶镇进入大陶洋片区的第一个行政村,与大陶口、五爱、寨中、西学等行政村相接,该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半溪、张坑、青石、前坂等4个自然村,共计859人,村域总面积为3.5 km2(图1)。

图1 小陶镇八一村区位图Fig.1 Location of Bayi village at Xiaotao town,Yongan,Fujian,China

1.1 村落资源

1.1.1 村落自然资源

八一村地处群山之间,山峰错落有致,其中金字墩、狮公山、狮母山是村落标志性景观。村北部大陶溪自西向东贯村而过,水质清澈,不仅维系了村内农作物灌溉,更为八一村灵秀、古朴村庄风貌的营造提供了景观载体。同时,村南部的甘乳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溶洞景观、清水主师寺、龙安寺等闽中地区重要佛教寺庙,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走访、观光。

1.1.2 村落历史文化资源

八一村居民自古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筑多依起伏地势而建,创造了独特的村落风貌,村内许多建筑也保存至今。据调查,八一村村内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允升楼1处,代表性民居建筑包括桂林堂、光裕堂等7处,其他民居建筑12处,古代历史遗址1处,砖瓦窑、水碓遗址、半月池等历史景点32处。同时,八一村保留着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及手工艺,其中由朱启琳创造的“朱氏九节龙”最为出名,并被列为永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抗战期间,八一村也是地区重要的抗战点,至今保留有多处红色文化遗址。2006年,村民修建了八一纪念亭、回信碑,修复了刘茂千故居,也为八一村创造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1.2 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八一村村内建筑的高度、质量、年代、风貌等方面的普查与分析表明:八一村内的建筑约有70%为一层建筑,虽然明清时期的建筑总量不高,但村落整体仍保持着古朴典雅的传统风貌。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八一村发展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传统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濒临损毁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八一村一些传统建筑受自身居住条件的限制,被不断改造或拆除,导致部分优秀的传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消失或严重破损,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修缮。这些传统建筑正是八一村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凭证。因此,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已迫在眉睫。

2)村落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活力

八一村现仍以农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但因村内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内的劳动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村落产业结构单一。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除了在国家保护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进行建设,更需要不断提升村落自身的活力,为村落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丰富产业结构,将成为八一村保护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3)公共设施缺乏,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伴随着村庄祠堂集聚功能的散失,现八一村缺乏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空间,导致村民交往不密切,故传统生活氛围逐渐淡化。加之卫生服务设施等的匮乏,形成了现在村落居住环境质量较差的现象。

2 八一村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色

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地域规划设计思想,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村落空间格局。而八一村最具特色的空间格局集中体现于张坑自然村,该自然村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占村落资源总量的62%,是八一村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所在。

2.1 村落形态

张坑自然村东、西、南三面环山,整体坐落空间呈“布袋状”,北面为村落入口,形势狭窄,步行约700 m入村内,其景观豁然开朗。村内田埂错落有致,东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其间形成的盆地也为村庄建设提供了场地。村内的土楼——允升楼建于村庄中心位置,用于守住由张坑前往龙岩的要道,其他民居建筑在周围多择高地靠山而建,形成多楼环抱允升楼的村落空间格局,以便观察村中情况(图2)。

图2 布袋状村落形态Fig.2 Zhangkeng sub-village morphology

2.2 村落轴线

轴线一:“金线提葫芦”。张坑自然村中间有一座小山包,为金字墩,直径约20 m。这就是张坑自然村中人们常说的“金线提葫芦”的葫芦头,四边有四座山脉联系着金字墩,尤如四条线提着葫芦。轴线二:允升楼—金字墩,允升楼位于张坑自然村中心位置,其西北方向即正“金字墩”。据当地村民介绍,因允升楼西北面正对西面山体坳口,山风较大,而金字墩则刚好处于风口东南部,为允升楼这一村落主要建筑挡住了大风。从允升楼二楼,可远眺金字墩茂密竹林,感受楼内清风徐徐,俯瞰村落田园景观,是村落一处重要的视线通廊(图3)。

图3 “金线提葫芦”视线通廊Fig.3 Golden-line gourd-shaped view corridor of Zhangkeng sub-village

2.3 村落景观营造

在人居环境构建中,水系是重要因素。八一村内的大陶溪自西向东穿过,是村庄内一条重要的景观带。现村内农田灌溉多引大陶溪之水入村,在村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溉水系,与村庄高低错落的田园台地共同钩织出舒展的田园风光。旧时村落内还在水系旁修建水碓,便于村民日常生产活动,也形成了村落一处独特的农耕风光。另外,村内重要公共建筑前修建的半月池也多引用活水。如桂林堂、德星堂、裕昌堂、光裕堂等几处重要建筑,皆倚靠高地而建,堂前修有半月池,体现了古代风水学的“背山面水”,同时池内有多种水生植物,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也创造了适合不同人群交往活动的空间。

3 八一村传统村落保护方法

八一村的保护,应坚持整体规划的理念,将历史文化资源和村落新的文化空间创造结合在一起,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将历史建筑保护同村落环境创造结合起来考虑。八一村的保护在划定各层次保护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视廊保护,现代生活、生产方式入注,景观整治等保护方法,进而搭建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实现八一村文化空间的复兴。

3.1 划定保护范围

3.1.1 村落保护范围划定

划定村落保护范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基础内容。依据完整性和协调性原则,考虑村落现状将村落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并依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不同层次保护范围的相应保护措施,实现对八一村传统空间环境的整体保护与整治。传统村落整治规划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村落公共空间、村落道路、环境卫生为主要整治内容,保护和延续村落空间格局和地方风貌,并在保护地方传统同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合理的有机更新,避免大拆大建(图4)。

3.1.2 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划定

文物单位、历史建筑凝结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技术智慧,反映了中国古代村落空间秩序及相应的场所精神。同时,历史建筑及地方民居建筑也是一座村落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内容。保护过程中依据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现实状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同时严格按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与修缮,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应积极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参照文保单位保护标准进行保护与修缮。

图4 村落保护区划总图Fig.4 Plan of Bayi village protection divisions

3.2 控制视域视廊

视域、视廊是指村落中所见的连续性景观效果,是村落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空间关系。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或因新建筑的建造、历史建筑改造等因素,八一村内的多处连续性视觉景观效果受到破坏,造成了连续性景观的不一致或中断。笔者立足人类视觉空间感受的特殊性,从建筑高度、色彩、屋顶形式等方面,对重要视域、视廊保护提出方法。

3.2.1 确立主要观景点

通过对八一村环境的整体调研,确定村内三处主要观景点,分别为张坑自然村西部山体、东部山体和允升楼。东、西部山体制高点可纵览张坑自然村全貌(图5),允升楼为村落建筑制高点(图6),是观赏“金线提葫芦”传统轴线的绝佳视点,是联系人文与自然的重要场所。

3.2.2 确定主要视域、视廊

(1)东、西部山体制高点视域

人类的空间感受是由视角决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人双眼同时看物体,120°是能见视域范围,60°是可看得较清晰的视域范围。以东、西部山顶制高点到允升楼为中轴线,分别分析其60°、120°的视域范围,发现在60°视域范围内,两处观景点可观赏到允升楼、桂林堂、德星堂、裕昌堂、光裕堂五处村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建筑;120°视域范围内,两处观景点可观赏到建筑与农田、山脉相互依存的和谐景观(图7、8)。

图5 站临东部山体俯瞰张坑自然村Fig.5 A standing view from the eastern hill of Zhangkeng sub-village

图6 允升楼内远眺农田风光、允升楼内俯瞰桂林堂Fig.6 Views from Yunsheng house at Zhangkeng sub-village

图7 东部山体制高点视域分析Fig.7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hill commonding point of elevation

(2)允升楼——金字墩视廊

允升楼为土堡建筑,登临土堡可从堡内窗户观赏张坑自然村全貌,俯视桂林堂、德星堂、光裕堂、金字墩等其余代表性文物古迹点。从西部窗口可远望金字墩,领悟“金线提葫芦”的空间设计内涵,感受古人环境设计的智慧。

3.2.3 控制建筑高度、色彩及屋顶形式

八一村内现建筑高度中,一层建筑有36栋,占建筑总量的34.59%,二层建筑有57栋,占建筑总量的55.35%,三层建筑有10栋,占建筑总量的9.71%,其中三层建筑为近20年修建的砖混结构住宅,多分布于半溪、青石和前坂,张坑自然村内并无三层以上建筑。

图8 西部山体制高点视域分析Fig.8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western hill commonding point of elevation

依据上文作出的60°、120°的视域范围分析,东、西两处制高点视域基本覆盖村落核心保护区。该范围内涵盖了允升楼、桂林堂、德星堂、光裕堂、裕昌堂等村落重要传统建筑,其中允升楼作为村落唯一一处文保单位,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对建筑本体进行保护修缮的同时,应做好其周边建筑的降层、立面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传统建筑周边建筑高度、建筑风貌及历史环境。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高度都应低于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檐口高度;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两层以下;半溪、青石、前坂自然村为村落环境协调区,其建筑高度控制在三层以下(图9)。村内禁止三层以上建筑建设,并拆除主要轴线视域范围内的三层以上建筑。

图9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Fig.9 Control plan of the height of village buildings

在控制村落建筑高度的同时,通过挖掘村落自身的建筑特点、色彩特征,从屋顶形式、屋顶色彩、立面改造等方面入手,修缮与恢复村落建筑群以保持青砖、灰瓦、两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形成统一的规划,将村落视域、视廊景观效果井然有序地展现在观赏者眼前。同时,整合村落农田,增加公共绿化空间,恢复村落连续性景观的观赏效果。

3.3 整治村落水系

在中国古代村落建设中,水系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故有“风水之法,得水为上”之说。八一村的大陶溪自西向东贯穿村落,由其引生的灌溉水网遍布整个村落,但在近年的村落建设中,大陶溪并未发挥其自然景观特色,多处引生支流也被堵塞或填埋。因此,疏通村落水网体系,打造大陶溪两岸滨水景观带,恢复半月池、水碓车等功能,将成为八一村环境整治的重点。

3.4 塑造景观节点

八一村景观节点塑造主要包括历史景观节点的修复与现代景观节点的塑造,进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好地展现村庄特色风貌。笔者根据八一村步行游览秩序,在北部选择半溪自然村西部入口景观节点、青石自然村的旅游服务中心节点、前坂自然村的刘茂千故居景观节点进行整治和景观塑造,建造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节点;南部选择允升楼、桂林堂为村落标志性空间景观节点,结合其他历史建筑展示村落传统建筑景观特色和传统人居环境风貌。

3.5 注入现代元素

快速城市化在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乡村的发展建设。但由于经济实力的悬殊,许多村落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适的建设手段,导致村落建设与村庄固有的风貌背道而驰。村庄在不断散失故有生活味道的同时,也未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生活方式。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可通过对村落建筑内部的有机更新和调整,实现村民对现代居住方式的需求;通过建造公共开放空间,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动和交往空间;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加强路面硬化,完善给排水设施等公共环卫设施,为村民打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另外,八一村内有一处甘乳岩风景名胜区,可考虑与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相结合,实现八一村与甘乳岩的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使其成为该地区的特色重要旅游景区。当前八一村现阶段村民收入仍以务农为主,未来可依托张坑自然村的旅游优势,利用村庄现有的丰富农业用地,打造农业风光体验区,通过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新型产业,带动村落经济的发展,实现村落的产业转型,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图10)。

图10 八一村规划总平面图Fig.10 General layout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Bayi village

4 结语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近些年来也相继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包含传统人居环境和现代人居环境所存在的差异。传统村落凝聚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营建智慧,在规划中发掘、归纳、总结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将为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乃至新农村建设提供极好的借鉴。永安小陶镇八一村保护规划,融入了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智慧,探寻出一条可行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之路,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略尽绵力。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于希贤.法天象地:中国古代人居环境与风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5]梁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秩序研究——以陕西省合阳县灵泉村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6]王力恒.历史文化名村风水格局研究与保护策略——以大阳泉历史文化名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5):88-93.

(责任编辑:王明秀)

Analysi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yi traditional village at Xiaotao town,Yong’an,Fujian,China

Zhang Ho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

Bayi vallage at Xiaotao town,Yongan city,Fujian province was included in the second grou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ina in August 2013.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villages are investigated via the example of Bayi traditional village.The cloth-bag shaped spac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golden line gourd-like traditional axis of Bayi village are summarized.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village,protec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yi traditional village,which include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zone,controlling the corridor of views,renovating village water system,shaping landscape nodes and introducing modern elements.

traditional village;Bayi village;protection;development;Xiaotao town;Yong’an;Fujian

TU982.29

A

1672-4348(2015)06-0606-07

2015-09-30

张虹(1986-),女,福建福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猜你喜欢

自然村视域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