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油田某区块扩边区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

2015-12-15

地下水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版边区含油

曹 俊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储层电性响应特征,主要受储层岩性、物性及成藏规律的影响,而扩边区位于油田的边部,储层物性变差,油水关系也与油田主体存在差别,沿用老的解释标准,符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开展该区块扩边区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建立适合扩边区的油水层解释模型,提高扩边区油水层解释精度。

在油水层解释模型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利用密闭取心井研究结果,结合钻井取心、录井、试油等资料,建立孔、渗、饱参数模型,并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建立储层物性、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油水层解释模型,提高油水层解释的符合率[1-4]。

1 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关系研究

扩边区块扶余油层主要为砂泥岩储层,部分储层层内含钙。通过对该区块4口探井197块取心样品统计分析,扩边区储层有效孔隙度在6% ~27%之间,平均为15.28%;渗透率主要在0.01~185 mD之间,平均为7.43 mD;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钙粉砂岩;含油性主要为含油、油浸、油斑和油砂(见图1)。研究表明随着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岩性、含油性逐渐变好。该区总体表现为岩性越粗越均匀,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含油级别越高。反之,岩性越细越不均匀,相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小,含油级别越低。可见,扩边区块扶余油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之间总体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2)。

图1 扩边区块扶余油层含油性与物性关系图

2 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关系研究

在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对三者与电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长xx井扶余油层2、3号层取心为含油、油浸及油斑的粉砂岩,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1.9%,渗透率0.75 mD,测井响应特征是自然电位负异常较小,含油层段电阻率和声波时差较大,试油为油层,该层段“四性”关系具有较好的对应性。长xx井扶余油层4号层为含水、含钙的粉砂岩,平均有效孔隙度22.5%,渗透率平均125 mD,在电性显示上,自然电位负异常较大,电阻率较小,声波时差较大,试油为水层,该层“四性”关系也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图2 扩边区块扶余油层岩性与物性关系图

通过以上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同时考虑到扶余油层埋藏深度差异大及受构造、岩性、断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个别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对应性较差,但研究区“四性”关系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即岩性越粗,物性越好,从含油性越好,在电性曲线上反映出来,就是电阻率较高,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较大,微电极幅度差较大等[5-7]。

3 油水层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分析

3.1 建立孔、渗、饱参数模型

1)利用1口密闭取心井和132口常规取心井中177个样品点进行统计回归。

选取声波时差、密度、自然伽玛等测井曲线参数作为输入变量,找到影响孔隙度的关键变量。根据选取的参数变量以及数据,得到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关系模型(见图3)、密度与孔隙度关系模型(见图4)。

图3 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关系模型

图4 密度与孔隙度关系模型

从模型计算的测井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精度对比上可以看出,岩心孔隙度与测井孔隙度值的相关系数上看精度都很高,说明我们建立的模型精度高、可信度强。

2)利用密闭取心检查井1口和常规取心井132口中71个样品点进行统计回归得到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模型(见图5)。

图5 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模型

从模型计算的测井渗透率与岩心渗透率精度对比上可以看出,岩心渗透率与测井渗透率的相关系数上看精度都很高,说明我们建立的模型精度高、可信度强、可用于生产井计算。

3)利用原有的 SW(含水饱和度)公式 SW= -2.99×POR-0.71×LLD+11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拟合 SW,通过多条测井曲线来分别一元线性拟合含水饱和度,发现只有LLD和POR能较好的符合实际情况[8]。用 POR、LLD一起多元线性拟合SW,最终得到拟合公式为:

SW= -0.609 2×POR-0.684 4×LLD+76.774 0

3.2 建立油水层解释模型

通过试油、录井、岩心等资料,结合测井电性资料,根据多元统计,分析 RLLD-SP、RILD-SP、R250-SP、RLLDSP/R250、RLLD-微电极幅度差等图版,并选用符合率最高的RILD-SP图版作为最终解释图版。

以试油井资料为基础,选用扩边区内29口井87层(试油资料28层)的深感应和自然电位参数,建立了扩边区扶余油层组油水层识别图版(见图6)。其中油层32层误入1层,油水同层15层误入3层,水层40层误入3层,图版精度90.3%。

RILD-SP扶余油层组油水层判别标准为:

油层: RILD≥1.1091SP+4.6182

水层: RILD <0.1512SP+7.5465

油水同层:1.1091SP+4.6182≤P <0.1512SP+7.5465

图6 RILD-SP扶余油层组油水层识别图版

3.3 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落实扩边区扶余油层组油水层解释图版的精度,应用新完钻井资料对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选取了扩边区块内的新井205口,对扶余油层组油水层识别图版进行验证,新增油层593个,误入43个,解释符合率为92.7%;同时,对11口取芯井的24试油层进行精度验证,其中2层误判断,解释符合率为91.6%。达到合同要求符合率。可以用此图版来进行扩边区油水层解释。

4 结语

(1)扩边区储层的“四性”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且在电测曲线上能较好的反映出来;

(2)利用密闭取心井和常规取心井的样品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模型,且模型的精度较高;

(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RILD-SP扶余油层组油水层识别图版的符合率最高,图版符合率为90.3%,能够作为最终的解释图版。

[1]王雅春,田春阳,等.多总体逐步判别分析法在复杂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02.

[2]施尚明,关帅,韩建斌,等.高台子油田扶杨油层油水层识别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3.

[3]李全厚,李颖.应用合成 R0技术识别油水层[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5.

[4]李郑辰,闫伟林,王薇.大庆油田复电阻率测井识别油水层方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7.01.

[5]韩亮.英台地区油水层解释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6]薛凤玲,李中冉,王亚茹,等.测井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及其在低渗透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06.

[7]边岩庆,杨青山,等.葡西油田油水层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06.

[8]肖丽,范晓敏.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的求法[J].世界地质.2002.01.

猜你喜欢

图版边区含油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图版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