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同仁县麦秀林场地热田成因浅析

2015-12-15金家琼冉婧媛何长英于香辉

地下水 2015年4期
关键词:热田盖层概念模型

金家琼,冉婧媛,何长英,于香辉

(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 西宁810008)

基于前人对青海境内热泉开展的地质工作,仅局限于热水排泄区的研究,对其补、径途径的深入分析较少,导致分析热水成因、建立热储模型或评价资源量等过程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本文以同仁县麦秀林场的地热田为例,对其地热田的成因做以分析。

地热田,即在目前的采集深度以内,富含可经济开发、利用的地热流体的区域;其包含热储、盖层、热流体通道和热源四大要素;其特征如下:热源唯一、热储结构统一,可用地质、物化探方法圈闭[8]。

1 采开热田地质环境条件

同仁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寒长暑短,降雨量少;多年平均气温为6.5℃,降水量350 mm,蒸发量1 800 mm。

该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4 500 m的最高点位于北部基岩山区,最低点位于黄河河谷区,海拔约为2 900 m,相对高差1 600 m。

麦秀林场地热田位于同仁县西南的麦秀林场山前地带,距县城约85 km。该热田具有水温高、流量稳定的特征,已作为疗养区开发利用,因此,对该热田的研究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麦秀林场地热田地处松潘—甘孜印支期褶皱系青海南山冒地槽带,三叠纪初期在地台基底上再生了冒地槽坳陷,于中三叠世中晚期关闭,并褶皱回返成褶皱带。沉积地层为三叠系(T)砂岩、灰岩、千枚岩与板岩互层,有利于形成储热构造[1]。燕山期断裂较发育,主要有二组:一组是北西、北北西为压扭性逆断层,一组为北东向为张扭性正断层。

地热田沿山前分布,表层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冰碛(Q)泥质漂砾层组成,厚度2~5 m。西南出露有三叠系(T)砂板岩,大部地区被新近系(N)砂岩、泥岩及砂砾岩所覆盖(见图1)。其位于北北西向压扭性逆断层与北东向张扭性正断层交汇部位。北北西向逆断层阻水,北东向正断层导水。三叠系(T)泥岩、砂岩、灰岩互层地层与断层破碎带带构成热储构造,形成热田。

热流体沿山前呈线状涌出,在长250 m的沟谷中有泉眼6处,单泉流量 0.05 ~0.45 L/s,总出水量 2.5 ~6.8 L/s,水温51.2℃ ~85.4℃,属低温地热资源(见图1)。

图1 地热田温泉出露条件示意图

2 采开热田水化学特征

麦秀林场地热田地热流体无色、透明,具轻微的臭鸡蛋味,水化学类型属SO3·Cl—Na型,矿化度1.54 g/L,pH值7.6,属弱碱性水。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如偏硅酸、偏硼酸、氟、锶、锂、镭等[6]。

3 热田储热模型的建立及成因分析

3.1 热储模型的建立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由夏河至同仁为一北东东向褶皱带,由三叠系 (T)组成,南北宽约50 km,长约120 km;中更新统冰碛(Q)地层覆盖采开以西的同仁盆地。该褶皱带北为拉鸡山向斜,南为同仁县的浅多—塔农向斜,均属于三叠纪冒地槽型褶皱,岩层倾角40°~65°,垂直于上述褶皱带走向,详见地质构造剖面(见图2)。该剖面基本表示了地热田的补、径、排,以及热储层与盖层的相互关系,可作为热储的概念模型。根据地质实测剖面,初步确定第三系出露的砾岩、泥岩地层可概略地划分为盖层,其下部三叠系灰岩地层可划分为热储层。

地热田的北东方向由北北西向逆断层阻隔,为一区域性的断层带,由多条逆断层组成,可构成采开地热田的隔水边界。

该热储概念模型较客观地反应了该区地热流体的循环条件。

3.2 热储概念模型的验证

3.2.1 热储顶、底板温度

据温标计算估算热储底板温度[3]:

式中:t为热储基底温度/℃;[SiO2]为热流体中 SiO2质量浓度/mg-1·L,即 p(SiO2)。

图2 地热田热储模型示意图

热流体中偏硅酸(H2SiO3)质量浓度95.5 mg/L,换算成SiO2质量浓度为85.2 mg/L,计算如下:

据同仁盆地地热增温率平均值6℃/100 m,即地温梯度为0.06℃ /m,计算热流体循环深度[4],采用公式如下:

式中:H1为热流体循环深度 m,t1为热储层基底温度128.4℃,t2为常温带温度℃,取多年平均值6.5℃;H2为常温带深度,取经验值10 m;I为地温梯度℃/m。

计算可得:

所得数据与热储模型热流体循环深度2 155 m较为接近。盖层厚875 m,计算接近盖层处的热储温度采用如下公式:t1=(H1-H2)I+t2

此时,t1为盖层处的热储温度(℃);H1为盖层厚度(m),H1=875 m,余字母表达含义同前式。

t1=(875 -10)× 0.06+6.5=58.4℃

计算过程如上,此值高于地热田涌出热矿泉所测得的最低温度51.2℃,这可能是在上涌过程中热量损失所引起的。因此,这一计算值也可验证热储模型基本正确。

基底温度128.4℃与顶板温度58.4℃的均值,即热储层的平均温度为93.4℃,该值接近温泉的最高温度85.40℃。

3.2.2 热泉水补给途径

分析资料得知,以往所测得热矿泉流量 2.5~6.8 L/s;其最大流量值为最小流量值的2.72倍,区内丰水期降雨量是枯水期的3倍左右,二者较为接近,说明热矿泉水的补给与高山区大气降雨及冰雪融水有关;依据高山区标高3 500 m,采开热泉标高2 450 m,二者相差1050 m,相距52 km,水力坡度10%0,补给具有可能性。

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所建立的储热概念模型,经过上述分析已得到初步的验证,尚需进一步检验。

3.2.3 地热田成因分析

依据已建立的储热概念模型,地热田的成因分析如下:高山区的大气降雨及冰雪融水通过三叠系(T)构成的背斜轴部裂隙发育带,沿灰岩热储层向北东方向深部运移,深度近2 km,遇北北西向逆断层阻水,沿破碎带涌出地表,形成采开热矿泉。

4 结语

(1)依据区域地质构造,建立热储概念模型,整理分析现有资料,检验、修正、完善热储概念模型,以开发利用,服务于经济为目的,深入研究地热田。

(2)分析已建立的热储概念模型;地热田规模较大,从补给到排泄相距52 km,循环深度接近2 000 m,具有相对稳定的大气降水补给源,热流体温度高(达85.4℃)、矿化度低(1.54 g/L),含有多种有益成分,针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

(3)该地热田距同仁县85 km,地热田的开发必将带动该区旅游、医疗事业的同步发展,带动该区经济增长,开发地热田尤为必要。

[1]吴向农,古风宝,等.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青海省区域地质志[R].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47-152.

[2]中华人民共各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贵南幅 I—47—[5].1:200000[R].45-54.

[3]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J].1990:42-45.

[4]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J].1986:35 -37.

[5]刘时,林芒.2001中国西部地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M].72-75.

[6]青海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7青海省贵德地区地下热水初步勘察报告[R].31-34.

[7]卢文喜.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过程中边界条件问题探讨.水利学报[M].3:33-36.

[8]王金生,王澎,刘文臣,等.划分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数值模拟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M].2004(4):97-101.

[9]王文科,孔金玲,王钊,等.论水资源管理模型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M].工程勘察.2001:65-69.

猜你喜欢

热田盖层概念模型
高邮凹陷深凹带中浅层盖层条件综合评价
含水层储气库注入阶段盖层力学完整性数值模拟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河南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河南通许凸起尉氏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满加尔—英吉苏凹陷碎屑岩盖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阳原县三马坊地热田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正定新区发现一处大型地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