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584型钻石牌粗机怀表和它的孪生品牌
2015-12-15撰文鲁湘伯
撰文、图_鲁湘伯
图说上海584型钻石牌粗机怀表和它的孪生品牌
撰文、图_鲁湘伯
01:德安时钟制造厂生产的“双箭牌”座钟
02:当年行政院长孔祥熙、上海市长吴铁城、青帮大佬杜月笙等人为德安时钟制造厂题词
03:金声公司生产的“钻石牌”闹钟
每当谈及中国表业的发展历史,表友们都会如数家珍地列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量产国产表的天津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北京手表厂、辽宁手表厂、广州手表厂、南京手表厂和青岛手表厂等早期的“七大厂”。实际上与“七大厂”同时期量产国产表的厂家还有一家,那就是上海金声制钟厂,即后来的上海钻石手表厂。该厂1958年4月试制成功粗机怀表,以“钻石牌”商标量产该型怀表。其量产表的时间甚至早于“七大厂”中的广州厂和青岛厂。为了向广大国表爱好者介绍这段历史,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收藏和研究,将心得撰成此文,与大家分享。
上海金声制钟厂的前身是顾海珍、顾德安父子于1932年创立的德安时钟制造厂,该厂当年在上海以生产“双箭牌”座钟而知名(见01、02)。1937年抗战爆发,德安时钟制造厂在淞沪会战中毁于战火。其后,顾德安与其他人合股在上海安远路247弄46号成立金声工业社,恢复“双箭牌”座钟的生产。1939年金声工业社更名为金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向主管当局申请注册了“钻石牌”商标。其后,金声公司投产了“钻石牌”闹钟(见03)。
到1949年10月共和国成立时,金声公司也只是40人的里弄小厂。1954年6月金声公司迁址到常德路557号,并更名为金声制钟厂。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金声制钟厂进行了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金声制钟厂”。此时,金声厂已有职工150余人,日生产闹钟200只。
1957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市也成立了市钟表工业公司,主管全市的钟表企业。这年秋天,钟表公司领导以一只英国产“史密斯”(Smiths)牌粗机怀表为样机(见04),在上海钟表企业中征询接产厂家。当时,除已试制成功细马手表,正在筹建之中的上海手表厂外,其他钟表企业如中国时钟厂、昌明钟厂、时明钟厂、上海钟厂、远东钟厂、金声钟厂等均为百十人规模的小型制钟厂,这些企业大多工装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且无生产表的经验。虽然,生产粗机表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企业还是不敢接受这项任务。只有金声制钟厂知难而进,接下了粗机怀表的试制任务。
说到“史密斯”牌粗机怀表,就不能不介绍一下它的来历。“史密斯”牌粗机怀表与美国英格索尔(Ingersoll,早期也被音译为“鹰格索”或“英果沙”)公司的粗机怀表为同一机型,该表有长三针和两针半两款(见05)。英格索尔公司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借鉴福特汽车生产经验,以用自动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一次性使用的“Dollar watch”(一美元)表而闻名。所谓一次性廉价表,是当时美国表厂以工人、学生、士兵等低消费人群为销售对象而生产的无钻粗机表,这种表价格低廉,设计使用寿命较短,损坏后即被丢弃,一般不再修复重新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消耗巨大,上述两款表曾作为战时物资在英国大量生产。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处理战争剩余物资, “史密斯”和“英格索尔”粗机怀表都曾销售到中国市场(见06)。
04:英国产“史密斯”牌长三针粗机怀表
05:英格索尔粗机怀表(0 5-1:长三针,0 5-2:两针半)
06:1 9 4 9年之前,英格索尔公司在上海做的钟表广告
07:史密斯粗机怀表机芯(0 7-1为长三针,0 7-2为两针半)
0 8:钻石怀表机心,秒轮和过轮全纳入上夹板内侧
金声制钟厂接受试制任务后,由袁明华、金海炎、宋子武三名技术人员组成试制小组,袁明华负责设计图纸和工艺,金海炎、宋子武负责制造产品零件。通过对样机拆解分析和逆向测绘,袁明华设计出产品加工图纸。新设计对样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因“史密斯”长三针机心是在两针半机心基础上小改而来。为最大限度使两款机心零件互相通用,除秒轮齿轴、过轮、条夹板、表盘和秒针外,其他零件均没改变。因此,史密斯长三针只好将中心秒轮齿轴和过轮安置在上夹板外面,并用压片簧定位秒轮齿轴,防止其轴向滑动(见07)。袁明华重新设计怀表的传动轮系,将秒轮齿轴和过轮全部纳入上夹板内侧(见08),把条盒棘爪从上夹板移到条夹板上(见09),擒纵论也从7点位移至11点位,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心的整体性和可靠性。在此后二十多年的生产中,这一设计从未被修改过,足以证明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设计完成后,金声厂又遇到新的难题——没有专用设备和适合加工零件的金属原材料,工厂因陋就简,买来一台报废的小摆车加以修复,又从上海手表厂协作来合格的原材料。经过反复试制,试制出一只样机。此后,在市轻工局手表设备会战组的组织调配下,金声厂从各机械设备制造厂定制和购买了一批制表专用机械设备,建立起怀表生产线。历经半年试制,克服了重重困难,金声厂终于在1958年4月生产出合格的粗机怀表,这是新中国第一代机械怀表,被定为“584型怀表”(见10)。
1 0:金声制钟厂时期生产的5 8 4型怀表
怀表的试制成功,极大鼓舞了金声厂职工,次年金声厂又以德国“鲁拉”牌秒表为样机试制成功国产593型第一代秒表。当时秒表为军需品,为保证秒表(军品)和怀表(民品)的量产,上级轻工部门于1960年将金声厂的闹钟生产转移给了上海钟厂。1961年国家将金声厂定点为军工生产企业,该厂的秒表生产列入了国家计划。
1963年,国家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金声厂也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国家拨专款为金声厂建造“军工大楼”;金声厂因量产怀表和秒表已停产闹钟,更名为“金声制表厂”(见11);同年,国家轻工部调拨钻石怀表图纸和工艺文件给同为军工定点企业的吉林市表厂生产,这是第一家以钻石584型怀表技术生产怀表的外省企业。
1966年金声厂更名为“上海秒表厂”,直至1970年该厂停产584型钻石牌粗机怀表时,该怀表一直使用这一厂名(见12)。
在金声厂及秒表厂生产584型怀表的12年(1958年-1970年)里,产量一直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厂内外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从外部来看,金声厂被国家列为军用计时器定点生产厂家后,秒表生产纳入必保的国家计划内,而怀表是民用商品,在生产安排上要为军品让道;从厂内生产积极性来看,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厂家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既无选择权又无定价权,国内一切商品都由政府商业部门实行全国统一定价。当年,金声厂交付给军需部门一只秒表的出厂价为100多元,工厂有几十元的可观利润。而国家确定粗机表的市场零售价只有26元(除粗机怀表外,还有南京钟表厂早期生产的紫金山牌粗机手表。见13、14),工厂生产利润不到10元钱。正是这巨大的利润差,使得工厂没有扩大怀表产量的积极性。根据该厂厂史记载,金声厂及秒表厂累计生产钻石牌584型怀表不过数万只。
1 1:金声制表厂时期生产的5 8 4型怀表
1 2:上海秒表厂时期生产的5 8 4型怀表
1 3:当年钻石怀表的销售票证
1 4:紫金山牌粗机手表零售票证
1970年,上海秒表厂因已试制成功SM1A型细马手表并计划量产,在轻工部门安排下停止生产584型怀表,将该怀表的生产转移给扬州钟表厂。此后,以584型怀表为原型的粗机怀表进入了多品牌、多厂生产时期。
1 5(组图):吉林市钟表厂生产的6 3 8型怀表
一、最早仿制钻石牌584型怀表的厂家是吉林钟表厂,该厂当年也是国家定点生产军用计时器的厂家。1963年,轻工部门调拨上海金声厂钻石牌584型怀表图纸和工艺资料给吉林钟表厂生产。该厂在当年8月生产出合格怀表,定名为638型(见15)。该型怀表前后生产了九年时间,至1972年停产时该厂累计生产638型怀表3.3万只。该表市场售价26元。
二、第二家接产钻石584型怀表的外省企业是江苏扬州钟表厂。该厂原是一家专门生产钟表螺丝的钟表配件厂。1969年下半年上海秒表厂因转产细马手表,在轻工部门统一安排下,将钻石牌584型粗机怀表转移给扬州钟表厂生产。扬州钟表厂在试产初期仍然使用“钻石”商标(见16),这就是钻石牌怀表前后共有四个厂名的由来。1970年1月,扬州钟表厂正式投产以584型为原型的粗机怀表,定型为701型“红旗”牌(见17)。该表市场售价26元(见18)。
1 6:扬州钟表厂生产的“钻石”牌怀表
1 7(组图):红旗牌怀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肃清影响,各行业都清理和摈弃带有“文革”烙印的东西。1981年扬州厂将红旗牌怀表改商标为“琼花”牌,并在原机心的基础上改型生产了一款琼花牌单日历怀表(见19)。1982年扬州厂因转产琼花牌手表而关闭了701型怀表生产线。红旗牌701型怀表(含琼花牌)从1970年至1982年共生产了12年,总产量达几十万只。是所有同型粗机怀表生产厂家中产量最大的品牌。
三、 1970年代中期,在扬州厂量产701红旗怀表的同时,该厂还将该型表转让给山东济南钟表厂生产,济南钟表厂成为最后一家接产该型粗机怀表的厂家。济南厂生产的该型怀表仍使用扬州厂701型号,定商标为“东方红”牌(见20)。该品牌怀表到1982年因济南厂转产春燕牌细机手表而停产。
从1958年4月584型钻石牌粗机怀表试制成功到1982年红旗、东方红701型怀表停止生产,前后跨越了24年,在上海、吉林、扬州和济南四地共生产584型及仿制型号粗机怀表数十万只。该表在当年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主要销售给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为缓和城乡供需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中国表业发展史留下了印记。
1 8:红旗牌怀表零售票证
1 9:扬州厂1 9 8 0年代初期生产的琼花牌粗机怀表
2 0(组图):济南表厂生产的东方红牌7 0 1型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