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肥行业:艰难的2014 变革的2015

2015-12-15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陈丽

中国化肥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钾肥农资化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丽

行业综述

化肥行业:艰难的2014 变革的2015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丽

2014年化肥行业盘点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GDP增速为7.4%,创24年最低。2014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四项综合补贴额度达到1638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促使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量达60709.9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

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为化肥行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原料、电力、铁路运输等,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化肥生产供应,为保障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我国化肥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开工率普遍不高,出口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由于需求增长缓慢,所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整合加剧,效益下降。总之,2014年是化肥企业生存艰难的一年。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化肥行业有如下特点:

1.产量首现降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11月,我国共有基础化肥生产企业612家,其中氮肥企业331家,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并有较强的出口能力;磷肥生产企业223家,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有部分出口能力;钾肥企业58家,因资源短缺需要进口补充才能满足需求。

2014年1-11月,我国共生产化肥6401.06万吨(折纯量,下同),同比下降0.09%。其中氮肥4331.14万吨,同比下降2.06%;磷肥1512.03万吨,同比增加1.81%;钾肥557.88万吨,同比增长11.74%。近5年来我国化肥生产一直呈增长趋势,2014年在总产能同比继续提高的情况下,总产量却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化肥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市场低迷,倒逼企业停产减产、整体开工率持续低下所致。

2015年出口政策放宽,再加上2013年、2014年两年的企业格局调整,落后产能逐渐淘汰,市场气氛有望好转,化肥整体开工率有望回升,预计总产量将恢复性增长。

2.出口大幅攀升

由于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明显,市场呼唤更为宽松的出口环境。2014年我国化肥出口关税政策较往年有所放松,继续采取淡旺季关税政策,但税率下调明显。尿素全年40元/吨,旺季(1-6月,11月,12月)另收15%从价关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全年50元/吨,旺季(1月1日-5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另收15%从价关税;氯化钾、硫酸钾全年300元/吨;肥料氯化铵、硝酸钾、普钙、重钙、其他化学磷肥、磷钾二元肥全年从价关税5%;其他未列名氮肥全年40元/吨;旺季(1-6月,11月,12月)另收15%从价关税;三元复合肥全年执行30%的从价关税。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1-11月,我国化肥出口2585.96万吨(实物量,下同),增长47.06%,进口866.94万吨,增长22.36%。氮、磷、钾肥的出口量几乎都出现大幅上涨。详见下表。

2014年1-11月我国主要化肥品种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实物量

2014年1-11月上年同期同比(%)尿素1198.21 751.28 59.49硫酸铵365.18 271.74 34.39硝酸铵38.10 40.97 -7.01肥料用氯化铵48.18 36.92 30.50重过磷酸钙78.84 69.65 13.19其他过磷酸钙66.59 58.67 13.50磷酸二铵414.69 328.58 26.21磷酸一铵193.75 65.49 195.85氮磷钾三元素肥料6.89 4.42 55.88氮、磷二元肥肥料74.61 55.24 35.07

我国化肥进口的主要品种是氯化钾,1-11月共进口氯化钾722.47万吨,同比增长33.24%。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俄罗斯239.47万吨、白俄罗斯146.42万吨、以色列128.53万吨、加拿大109.88万吨、约旦56.54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4%、21%、18%、15%和8%。

3.需求稳步增加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09.9万吨,同比增长了0.9%,实现了“十一连增”。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增长0.7%。2014年中央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拨付1222亿元。另外,继续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释放鼓励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在政策支撑之下,国内化肥需求保持小幅增加趋势。然而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型肥料应用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对肥料需求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工业应用方面,对氮肥工业需求增幅在8%左右,工业脱硝和车用尿素是工业需求新亮点。年底车用尿素国家标准出台,对车用尿素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预计2015年车用尿素将继续快速增长。

4.市场竞争加剧

2014年,中国化肥市场总体疲软,在低迷中艰难前行。

氮肥以尿素为例,全年价格低位波动。年初尿素的开局价格就不算高,但在春耕旺季时价格依旧走出了下行趋势。年初主流出厂价格在1700元/吨左右,随后价格稳中走低,3月份开始,价格出现明显下滑,到5月中旬价格触底,主流价格不到1500元/吨;随后价格触底反弹,回升到1500元/吨以上,8月份后在国际尿素市场的支撑之下,再加上市场持续疲软,流通商手中货物不多,所以国内尿素价格进一步回升,主流尿素价格回升到1600元/吨的水平。11月份国内出口空窗期的关闭,加上冬储启动缓慢,使国内尿素价格出现下滑,幅度在20元/吨左右。年底农业需求平淡,下游企业走货不畅,但厂家开工率一般,所以市场供应量增幅不大。

与其他化肥产品相比,2014年磷肥市场走势相对稳健。一铵、二铵的走势大体相仿,年初价格都有小幅攀升,随后经历了长达5个月左右的平台期,其中,一铵价格曾有小幅回落。磷铵市场保持稳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原料价格支撑,特别是硫磺价格走势平稳,到岸价在160元/吨CFR左右;二是下游复合肥需求旺盛;三是国际需求支撑,2014年的出口关税放宽以后,国内大量磷肥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所以国际磷肥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支撑较为明显。

钾肥市场低位平稳。2014年是BPC销售联盟解体后的第一年,销售策略由限产保价改为市场优先,价格随之下滑。年初国际钾肥价格延续了上年底的低迷走势,国内钾肥市场走势取决于国际市场,所以国内钾肥价格同样处于低谷。2014年中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的订单合同价格为305美元/吨CFR,2013年大合同价格为400美元/吨CFR,同比下降了95美元/吨。在国际钾肥市场风起云涌的同时,我国钾肥供应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14年盐湖钾肥公司新增的100万吨/年产能全部投产,罗布泊钾肥公司扩产之后产能也达到了160万吨/年,新增产能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钾肥出口也有了显著提高,截至11月底,钾肥出口总量同比提高15%。价格方面,2014年走势整体平稳,华东市场上盐湖钾肥的价格在1950-2150元/吨区间浮动。进口钾方面,价格走势也相对平稳,全年价格浮动幅度在100元/吨上下。9月初价格出现了反弹,并且出现了一个上升的平台,主要原因是Uralkali钾肥公司2号矿井透水事故影响了供应量,国际钾肥供应商开始抬高报价,对国际钾肥价格起到了进一步的支撑。总体来说,2014年钾肥市场上半年走势稳定,下半年开始回升。

5.结构调整加快

氮肥方面:首先是原料结构调整更加明显, 2014年国家对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调,这对气头尿素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阻碍,目前气头尿素产能在30%左右,预计未来将有10%以上的产能退出,将涉及到近千万吨尿素。另外,烟煤替代无烟煤的趋势继续加大。其次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一批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能耗高的装置的退出,提升了氮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竞争力。第三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面对越来越白炽化的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高效新型肥料(如专用肥、缓控释肥,水溶肥,功能肥)和环保型产品(硫酸铵)发展迅速。

磷肥方面:由于近两年行业形势恶化,产能扩张实质进展缓慢。预计2014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约为1700万吨,磷酸二铵产能约为1950万吨,较2013年无明显增长。磷肥的市场变革主要体现在进出口关系上,今年我国磷肥出口量同比大幅提高,特别是磷酸一铵,出口量同比增长了近两倍。

钾肥方面:2014年青海盐湖和罗布泊新增产能都顺利投产,两大国内钾肥巨头进一步扩大了国内钾肥市场份额,并且钾肥自给率也不断提高,进口钾肥所占比例由上年的58%降低到50%以下。但扩张并未停止,盐湖公司于2014年年底募资54亿元,用于年产150万吨钾肥扩能改造工程、30万吨/年钾碱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国内钾肥产能扩张有助于提高我国钾肥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对未来国内钾肥价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型肥料渐成气候:随着高效、高产、优质、生态、环保农业的发展,加之目前化肥产品同质化严重、竟争激烈,近年来化肥企业在高效新型肥料生产上十分火热。目前新型肥料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以2013年为例,全国化肥施用量约为1.3亿吨,新型肥料用量已经突破2000万吨。新型肥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发展产品会发生变化,目前农业部登记的新型肥料产品有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另外,稳定性肥料、增值肥料等具有增效作用的肥料也可归为新型肥料。由于是新型产品,生产技术需要创新,施用方法需要探索,增产效果需要验证,环境影响需要检验,为此,对待此类肥料,要理性稳定发展。

2015年化肥行业展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于2014年12月22日在京召开,从会议传出的信号来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或将是2015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或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会议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题,详细部署了2015年的“三农”工作任务。在201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将会有更为详细的阐述。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等都将被提及。据相关机构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幅将在7%左右,CPI在3.5%左右。

国际方面,联合国2014年12月10日发布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5年和2016年将小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1%和3.3%。报告所列出的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提高利率对金融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带来的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新兴经济体增长继续下行;地缘政治与武装冲突;埃博拉病毒的扩散风险等。

就化肥行业来说,2015年国内需求基本稳定,国内外化肥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在出口政策放松的情况下,出口增加或许可以适当减缓国内供需关系,但若要彻底走出困境,还需化肥企业开辟新路,创新产品和服务。

2014年国内化肥企业总数较上年有所下降,预计2015年在调整过程中,化肥企业总数还会继续减少。总体来说,预计2015年化肥行业将在变革动荡中度过。

优惠政策逐渐收紧:化肥是粮食的“粮食”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国家将会继续保留化肥行业的部分优惠政策,如原料、运输及电价优惠等。但随着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突出,减少政策优惠的声音不绝于耳,2015年将恢复化肥增值税值的传言一直不断,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确消息。

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化肥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将保持2-3年,2015年仍将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大型化肥供应商仍需将重点放在转型创新上。另一方面虽然产能过剩,但国内化肥刚需仍有上涨空间,再加上2015年出口政策放宽,国内的销售压力也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出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2015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相比于2014年进一步宽松,特别是取消了淡旺季差别关税制度,采用全年统一关税制度,尿素按80元/吨征收,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按100元/吨征收,在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供需格局宽松的背景下,关税放松对改善国内供需局面,提升国内化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产品结构调整值得关注: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化、产品功能化是肥料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企业要关注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需求,按需产肥,不是养分含量越高越好,品种要灵活多样。氮、磷、钾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大量营养元素,但钙、镁、硫、硅、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有机-无机结合也应考虑,营养均衡全面对作物优质增产非常重要。产品功能化是指部分肥料产品要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冻,抗倒伏,抗重茬,调理土壤酸碱度等作用,寻找产品的差异化,赢得商机。关注产品结构合理发展,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肥料产品利用效率,符合作物优质高产,对环境友好。

农资电商火起:2014年电商是个热门词,农资行业电商试水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已经有不少化肥大企业开始低调地尝试电商的模式。除了化肥企业以外,电商巨头也早已看好农资市场,并且动作频繁,京东、淘宝2014年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刷宣传标语,7月份阿里巴巴召开了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都是为了争抢农村市场。但是由于农资产品与普通快消品的区别很大,再加上物流渠道不完善等种种问题,所以眼下农资电商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尽管农资电商尚未成熟,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农资行业进驻电商之路已经开启,对此市场上积极性很高。另有消息透露,商务部将从2015年开始实施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如果成真,这将成为农资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撑。预计2015年,农资电商将会得到突破性发展。

跨界整合加剧:跨界是指突破原有行业惯例、通过嫁接外行业价值或全面创新而实现价值跨越的企业品牌行为。2014年,农资市场出现了很多合作与并购的案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正大和挪威阿坤纳斯合作成立子公司;诺普信和金正大共同搭建商业合作平台;芭田股份1.4亿元收购阿姆斯,迅速切入微生物化肥领域;还有药企盛济堂收购赤天化。

除了企业之间联合之外,企业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融资平台也是跨界的典型案例。为破资金瓶颈,肥企力推经销商融资平台,国内多家大型肥企联合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经销商融资平台,为经受赊销困扰、利润缩水而资金短缺的农资经销商提供低息贷款,从而拉动肥料销售。

猜你喜欢

钾肥农资化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钾肥迎来零关税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