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继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2015-12-15温志震米登海任维维张梁香改余新林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温志震 米登海任维维张 笠 郑 彤 朱 丽 梁香改 余新林(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恶性肿瘤继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温志震米登海1任维维1张笠郑彤朱丽梁香改余新林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肿瘤;凝血功能;继发血栓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作者:温志震(1962-),男,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研究。
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第2位常见死因〔1〕。约10%~20%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事件〔2,3〕。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存在紊乱的状况,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4〕,另外一些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PT、APTT显著缩短〔5,6〕,且老年组患者PT、APTT较青年组缩短〔7〕。除了年龄是影响结果的因素外,血栓形成的时相和程度可能是影响研究结果不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探讨恶性肿瘤继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316例,确诊继发血栓疾病53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食管癌13例,胃癌16例,宫颈癌9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44~70岁。TNM分期:Ⅱ期7例,Ⅲ期19例,Ⅳ期27例。随机选无血栓患者50例,非小细胞肺癌14例,食管癌11例,胃癌15例,宫颈癌1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4岁。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Ⅳ期6例。105例健康体检者,男65例,女40例,年龄40~80岁。两组肿瘤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 05)。检测前均无采取任何抗肿瘤、抗凝治疗及2个月内输血治疗,以往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无严重感染或炎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 2研究仪器及试剂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 3试验方法釆集清晨患者空腹静脉血2. 7 ml加入109 mmol/L枸橼酸钠0. 3 ml充分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备用,2 h内应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 1继发血栓组的血栓特点四肢静脉血栓27例,通过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肺栓塞20例;腔静脉血栓3例,经CT确诊;脑梗死3例,经头颅CT确诊。
2. 2 3组血浆PT、TT、APTT、FIB及D-D水平的比较继发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PT、TT、APTT均显著延长(P<0. 05),且D-D、FIB显著升高(P<0. 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血栓组PT、TT、APTT均缩短(P<0. 05),且D-D、FIB显著升高(P<0. 05),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继发血栓组、无血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比较(x±s)
2. 3继发血栓组与无血栓组血常规的比较与无血栓组比较,继发血栓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计数升高(P<0. 05),血红蛋白(Hb)水平无明显差别(P>0. 05),见表2。
表2 继发血栓组与无血栓组血常规比较(x±s)
3 讨论
Trousseau〔8〕首次报道了胃癌患者易VTE,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VTE是肿瘤发展自然病程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由于患者肿瘤类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异,其发生率为1%~25%。
肿瘤细胞可以促使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使内皮细胞坏死及脱落,使血管表面发生了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变化,增加了发生VTE的风险。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还促使PLT、Ⅻ因子及Ⅹ因子激活,从而启动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9,10〕。Khorana等〔11〕研究发现化疗前外周血中PLT、WBC与血栓性疾病相关,可以作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预测因子。血浆FIB作为血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水平变化与凝血障碍有关〔12〕; D-D作为交联蛋白的特异性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13〕。本研究结果产生可能的原因是血栓组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所以PT、TT、APTT显著延长;而无血栓组的凝血功能在激活状态,所以PT、TT、APTT均缩短。
4参考文献
1 Rick les FR,Levine MN.Epidemiology of thrombosis in cancer〔J〕.Acta Haematol,2001; 106(1-2): 6-12.
2 Lee AY,Levine MN.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cancer: risk sand outcomes〔J〕.Circulation,2003; 107(23 Suppl 1): 117
3 Khorana AA.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prognosis in cancer〔J〕.Thromb Res,2010; 125(6): 490-3.
4郁舒靓,韩俊庆,韩明勇,等.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 6(8): 2048-51.
5陈兴国,徐海伟,张临泉.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意义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8(16): 1933-4.
6周建国,陈韧刚,魏三周.胃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 25(12): 772-3.
7曾丽,刘永立,刘谢添,等.老年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监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3): 609-10.
8 Throusseau A.Phlegmasia alba dolens〔M〕.In: Clinique medicale de I'Hotel-dieu de paris volume 3.London: New Sydenham Sock,1865: 654-712.
9 Bick RL.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J〕.N Eng J Med,2003; 349(2): 109-11.
10王喆,张云亭,郭志.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J〕.中国肿瘤临床,2008; 35(24): 1429-31.
11 Khorana AA,Kuderer NM,Culakova E,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sis〔J〕.Blood,2008; 111(10): 4902-7.
12戴庆忠,覃瑜.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
医学与临床,2009; 6(5): 347-8.
13张丽中,赵智,吴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 18(11): 759-60.
〔2014-07-21修回〕
(编辑杜娟)
通讯作者:米登海(1962-),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类(1011FKCA116)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936-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2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