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现况及危险因素

2015-12-15凌宏威应长江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徐州221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患病率糖尿病

凌宏威 应长江 赵 猛 李 伟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现况及危险因素

凌宏威应长江赵猛李伟(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调查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情况,分析DM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4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1 894人,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腰臀比(WHR)、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为21. 06%,标化率为19. 72%,其中男性为20. 94%女性为21. 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15,P>0. 05)。IGR患病率为24. 67%,标化率为22. 83%,其中男性为24. 91%女性为24. 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3,P>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DM家族史、高LDL-C水平、高血压、运动量少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年龄增长及高LDL-C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病率

糖尿病(DM)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最新资料显示,全球成年男性DM患病率为9. 8%,女性为9. 2%〔1〕。2007~2008年我国DM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人群DM的患病率为9. 7%,IGR的患病率为15. 5%〔2〕。2008年徐州市的调查显示DM患病率为5. 35%,糖调节受损(IGR)中仅调查了空腹血糖异常(IFG)患病率,结果为16. 67%〔3〕,糖耐量减低(IGT)患病情况尚未有相关的调查资料,而中老年人群是糖代谢紊乱的高发人群〔4〕,本研究探讨徐州市区中老年人群DM及IGR患病率现况及流行特点。

1 对象和方法

1. 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从徐州5个行政划分社区中随机选取2个街道,再从此2个街道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计1 894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5年以上)列为调查对象,其中1 743人完成了有效调查,总应答率为92. 03%。

1. 2方法

1. 2. 1一般情况调查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膳食调查、DM家族史及其他疾病史等。

1. 2. 2体格检查由经过培训后合格的调查员为每个调查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相应检查器械均经过校正。调查对象休息5 min后测量2次坐位血压值。研究对象在测量前被要求至少30 min内避免运动、吸烟、饮酒、饮含有酒精及咖啡因的饮料。研究对象被要求着薄内衣、脱鞋测量体质量,脱鞋后用测距仪测量身高值,分别测量2次。测腰围要求最小呼吸时在脐上1 cm处,测臀围要求在臀部最大范围处。

1. 2. 3实验室检查所有调查对象抽取隔夜空腹血1次5 ml(调查对象禁食不足10 h者则不能采血),用于检测血糖、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有DM病史者行100 g馒头餐实验,其余调查对象行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

1. 3各指标诊断标准

1. 3. 1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DM及IGR标准(1)DM的确诊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既往有DM史(二级以上医院确诊);②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PG)≥7. 0 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服糖后2 h血糖≥11. 1 mmol/L。(2)IGR包括IFG及IGT。IFG:本次调查中FPG≥6. 1 mmol/L,但<7. 0 mmol/L,且OGTT服糖后2 h血糖<7. 8 mmol/L; IGT: FPG<7. 0 mmol/L,OGTT 2 h血糖≥7. 8 mmol/L且<11. 1 mmol/L。

1. 3. 2高血压1999年WHO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

1. 3. 3高血脂2007年全国血脂防治指南: TC≥5. 18 mmol/L和(或)TG≥1. 70 mmol/L和(或)HDL-C<1. 04 mmol/L和(或)LDL-C≥3. 37 mmol/L。

1. 3. 4超重/肥胖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中心性肥胖采用国际DM联盟2004年的标准: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0 cm。

1. 4质量控制和统计学处理由经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组成调查队伍。所有调查资料整理后采用Epidata软件双遍录入,并计算调查人群及各不同年龄组人群的DM及IGR患病率。采用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中国总人口分布进行年龄标准化,分别计算研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采用SAS9. 1软件。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间的患病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相关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IGR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IGR患病率为24. 67%(标化率22. 8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4. 91%(标化率23. 67%),女性患病率为24. 44%(标化率22. 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3,P>0. 05)。IGR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趋势卡方检验χ2值分别为10. 623、23. 302和32. 821,均P<0. 05),IGR男性、女性及男性女性合计年龄组间比较χ2值分别为11. 086、23. 411和33. 097,均P<0. 05。见表1。

2. 2 DM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DM患病率为21. 06%(标化率19. 7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0. 94%(标化率19. 50%),女性患病率为21. 17%(标化率20. 0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15,P>0. 05),按年龄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组,DM组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趋势卡方检验χ2值分别为11. 444、12. 899和29. 369,均P<0. 05),DM男性、女性及男性女性合计年龄组间比较χ2值分别为15. 558、14、619和37. 711,均P<0. 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IGR和DM分布情况〔n(%)〕

2. 3 DM危险因素分析首先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DM家族史、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运动量少、高TC、高TG、高LDL-C、主食摄入量大、高血压10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其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表见表2),以是否诊断患有DM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M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DM家族史、高LDL-C、高血压、运动量少。见表3。

表2  Logistic回归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DM患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项调查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和DM多发、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趋势,包括了80~90岁高龄群体的研究,针对调查对象均采用OGTT或100 g馒头餐实验,减少了漏诊率。项目实施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由经过培训的专人操作,调查结果可靠。

几乎国内外所有的调查结果均支持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6〕。本研究同样显示: DM及IGR患病率从40岁开始快速增加,呈现增龄性上升趋势〔7〕。可能原因为: 40岁以后,人体逐渐走向衰老,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糖脂代谢能力、结构与功能均呈现退行性变,体内酶、激素等分子的活性也逐步下降,使老年化机体对包括DM在内的一系列慢性疾病更易感,从而导致DM有高龄群体高患病率的趋势。由此可见,中老年人群是DM的高危人群,是DM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Wild等〔8〕报告及2007~2008年全国调查〔2〕结果显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国家“九五”攻关计划DM研究协作组对我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DM患病率调查则显示,男女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9〕。本研究显示,性别间比较,DM和IGR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

DM不是一种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次调查关于40岁以上人群DM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发现,DM患病率与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家族史、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血压、运动量少,与国内外的多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0~13〕。由以上分析可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等是预防DM的重要手段。

4参考文献

1 Danaei G,Finucane MM,Lu Y,et al.National,regional,and global trends 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diabetes prevalence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70 country-years and 2. 7 million participants〔J〕.Lancet,2011; 378(9785): 31-40.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 362(12): 1090-101.

3娄培安,陈培培,余加席,等.徐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 16(20): 2371-4.

4路万虹,魏丹国,施秉银,等.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7; 2(5): 320-3.

5 Cowie CC,Rust KF,Byrd-Holt DD,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n adults in the U. S. populatio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2002〔J〕.Diabet Care,2006; 29(6): 1263-8.

6 Cicero AF,Dormi A,Nascetti S,et al.Relative rol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develoPment in thehistorical cohort of the Brisighella Heart Study: an 8-year follow-uP〔J〕.Diabet Med,2005; 22(9): 1263-6.

7武阳丰,谢高强,李莹,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 26(8): 564-8.

8 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 Care,2004; 27(5): 1047-53.

9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 18(4): 280-4.

10王少波,田向荣.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18): 3658-60.

11覃羽乔,徐永芳,陈绍运,等.城市居民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 26(8): 1024-5.

12韦华,王民登,李凤玲,等.老年人糖调节受损特点及其与腰围、体质指数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4): 572-3.

13 Ni Mhurchu C,Parag V,Nakamura M,et al.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Asia Pac J Clin Nutr,2006; 15(2): 127-33.

〔2014-03-16修回〕

(编辑赵慧玲/曹梦园)

·经验交流·

通讯作者:李伟(195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

基金项目:徐州市科技项目(XM09B067)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925-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87. 1

第一作者:凌宏威(1972-),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

猜你喜欢

患病率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