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直肉牛养殖现状调研报告
2015-12-15宋传胜杨光维刘建明李静乃比江陈春华
宋传胜,杨光维,刘建明,李静,乃比江,陈春华
(新疆伊犁州畜禽改良站,新疆 伊宁835000)
伊犁州直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和种畜生产基地,养牛业在畜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产值居各类牲畜之首。近两年,由于受供需关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牛肉价格一路上涨之后又迅速下降,目前又有所回升。为详细了解伊犁州直肉牛的存栏、养殖情况和生产效益,伊犁综合试验站深入州直八县一市进行走访调查。
1 肉牛养殖现状
1.1 品种与存栏量
伊犁州直用作肉牛育肥的主要品种是新疆褐牛及其杂种后代,2014年底新疆褐牛年末存栏88.85万头,占总牛数的67.25%,牛群数量一直成上升趋势发展。其他育肥品种还包括少量的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及其杂种、荷斯坦奶牛公犊及淘汰母牛,还有一些本地土种牛。
2010—2013年伊犁州直牛存栏量持续增加,2014年有所降低,出栏量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牛肉产量在2014年达到了11.89万t,比2010年增加了16.68%,但能繁母牛数量和个体平均产肉量并没有增加,且能繁母牛占牛存栏量比成下降趋势。
2010-2014年伊犁州直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统计表
1.2 政策与资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通过中央、自治区良补项目冻精和伊犁州直现代畜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进了优质新疆褐牛冻精、加系肉用褐牛冻精和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来加快改良伊犁州直肉牛品种。各县市也采取积极的政策、资金措施大力支持养牛业的发展,有些县市出台1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引进的种公畜和良种母畜、优质冻精等进行补贴。2015年,各县市在良种母牛登记、优质母牛补贴、引进优质冻精、奶牛规模养殖政策性保险补贴、冷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等方面共投入资金1 944万元。
1.3 养殖状况
养殖方式主要以养殖小区、合作社和农牧民散户养殖为主,一般育肥大户是在自家院子建设牛舍或者租赁政府建设养殖小区的圈舍,养殖数量在50~100头之间。从购进250~300kg的牛育肥到500~600kg出栏,一般需要5~7个月。饲草料以本地生产的农作物秸秆和玉米为主,大部分养殖户抱着图便宜的心态,日粮使用单一,圈舍养殖环境也较差。虽然疫病防治比较严格,但养殖场粪污处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粗放。同时买牛卖牛也不统一,买架子牛主要是在本地市场和散养户家中,少数是从甘肃等外省购进,卖牛有些是由外地来的牛贩子到养殖户家里收购,不同养殖户的牛的买主不一样,卖牛的价格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卖牛机制,主要售往乌鲁木齐和南疆地州;另外还有一些是销售到本地牲畜交易市场或是自行屠宰进行销售,还有极少部分是经过分割加工后进行销售。
1.4 肉牛养殖收益情况
在调查中,养殖育肥户普遍反映2013年肉牛育肥效益较好,育肥牛出栏价格在27~28元/kg,每头牛的效益在2 000元左右。2014年开始下跌,特别是下半年养牛不赚钱,架子牛价格高,而出栏牛价格又较降,最低跌至21~22元/kg,每头牛亏损近1 000元左右,这也使得许多肉牛育肥户放弃了育肥。而目前出栏牛价格又开始回暖,活牛出栏价格每公斤23.5~24元,每头育肥牛效益在800~1 000元。
现今市场上,新疆褐牛半岁犊牛价格在4 000元左右,周岁架子牛价格7 000元左右,每公斤玉米1.8元、豆粕4.5元、麦麸2.5元、每公斤预混料4.5~5元、青贮0.3元、玉米秸杆和麦秸秆0.7~1元,人工月工资30元/头,综合饲料、人工、水电等,每头牛每天需要20元的支出。
2 存在的问题
2.1 肉牛良种率低,个体平均产肉量低
伊犁州直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草原以高山草甸草原为主,由于地理交通不便,边远山区无法开展冷配工作,冷配覆盖率只有35%,而60%以上的适龄母牛仍然依靠种公牛进行自然交配。一直以来缺少专门培育肉用种公牛的种牛场或基地,优质肉用种公牛的缺乏制约着伊犁州直肉牛个体产肉量。肉牛的品种也非常杂,没有形成基本的种群。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肉牛养殖技术推广的难度,配种的盲目性和近亲因素直接导致了养牛效益不高,从而无法刺激起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2.2 重育肥,轻繁殖,可繁母牛资源日渐减少,架子牛价格高
由于肉牛的繁殖周期较长,一头母牛一年只能生产一头犊牛,养殖效益出售犊牛赚钱,所以大多数养殖户选择了收购犊牛或者架子牛快速育肥的捷径。带来的问题是对母牛繁殖的忽视,重育肥轻繁殖,从而造成肉牛的存栏量日渐下降。发展肉牛产业,必须从基础抓起,搞好母牛繁殖、犊牛培育。
2.3 科学饲养管理意识仍很淡薄
大部分农牧民科技素质低,传统的养殖观念没有彻底改变,饲料单一,饲养粗放,有啥喂啥,不注重科学的饲草饲料加工调制,没有形成以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实行精细饲养的理念,影响了良种畜生产潜力的发挥,甚至导致了品质退化。农区畜牧业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领导干部及农牧民仍然存在农区进行全舍饲饲养亏本的传统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没有从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丰富农作物秸秆调制加工利用以及大兴育肥业,加快出栏周转率来考虑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思路。
2.4 养殖小区、合作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部分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够规范,管理差,牛棚里往往是粪尿堆积,没有及时清理,影响牛只健康。部分养殖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不强,带动力差,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5 进口牛肉冲击市场,养殖户养殖意愿不高
目前伊犁州直进口冻牛肉已经进入到市场,每公斤35元左右,比当地牛肉每公斤便宜10元以上。这也导致了本地肉牛养殖效益的降低,打击养殖户养殖意愿。
2.6 融资难依旧制约扩大肉牛规模化发展
牛生长周期长、出栏慢、资金周转期也长。除去固定牛舍投资外,养殖场购进犊牛、育肥户购进架子牛,都需要资金;还要备足饲料,至少也要几十万元。但现阶段,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养牛贷款比较困难。
3 对策及建议
3.1 建设科学育种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育种要与养牛场户结合起来。开展新疆褐牛肉用品系选育,大力开展种公牛后裔测定,推广优良冻精,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同时推广应用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发情控制等先进繁殖技术,提高牛群繁殖率,加快良种牛繁育速度,达到扩量提质,推进养牛业良种化进程。另外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加大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以科技推动伊犁州肉牛业发展。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生产母牛补贴
按照《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大力支持生产母牛的养殖与繁育,地方财政对良种生产母牛进行鉴定登记补贴,同时对生产母牛进行养殖保险补助。
3.3 大力发展农区肉牛养殖,充分挖掘农区肉牛生产潜力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规模化饲草料基地,实行种草养畜,同时加强农作物秸秆加工调制力度,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资源,推行科学饲喂、精细管理,大兴育肥业,扶持壮大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粪污有机肥加工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企农联结机制,提高养殖效益,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3.4 加强肉牛养殖科技培训力度
不仅培训科技人员,而且着重加强对农牧民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树立科学的养畜意识,实行“良种、良料、良法”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根据牛只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实行科学精细饲养管理,充分发挥良种牛的生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养牛业目标;提高养牛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