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12-15周建新
周建新
摘要:《食品科学研究进展》是一门旨在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开阔视野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使研究生掌握食品科学前沿进展,增强其科研能力。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生;食品科学研究进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48-02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工程科学等多层面,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开展相关研究。《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旨在开拓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增强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奠定未来创造性科研工作基础。但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效果难尽人意,所以为了提高质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食品科学与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有些上课老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本科教学水平上,没有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与科研训练均衡发展的特点开展教学,忽视了课程学习对科学研究和论文的基础性作用,导致有的教师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到研究生的科研视野。一些研究生反映,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枯燥乏味。
2.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更新,前沿性不够。主要体现在:①教学内容陈旧。存在着与本科生课程、其他研究生课程部分内容重复的现象,过多地强调食品与工程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足,使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研究生掌握的知识过于专门化,知识面不够宽广,适应能力较差。②教学内容前沿性不够。由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没有把反映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的思想、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或团队或本校的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融入《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中,导致前沿性得不到保障。③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较少。课程内容偏向于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导致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下面当“小秘书”,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导致研究生课堂教学效率低。
4.考核方法简单、容易。一般只是出一份试卷考核,无法体现硕士生的学术水平。针对硕士生《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课程组在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上进行改革,对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
5.研究生轻视课堂教学。由于主要是以论文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导致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学习观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现象,过分重视硕士论文和科研论文而轻视课程学习。有些研究生习惯于本科学习方式,被动地依赖教师的讲解,没有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缺乏自主性。他们并不知道研究生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内化知识、重构经验、实践强化来实现的,因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培养目标下《食品科学与研究进展》课程教学改革
1.以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研究进展为内容,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开设《食品科学与研究进展》的目的是介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成果等,因此课程内容应淘汰层次低、内容老化或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部分,并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杜绝随意性。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反映当前的本学科创新成果,并满足研究生发展需要。跟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动态,把学生引领到学科前沿,使学生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及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视野和思路,这是研究生创新的基础。研究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和自己研究的项目结合,提出新的思想,从而在项目研究上有所创新。因此紧密追踪国内外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一些著名刊物最新发表的科研成果,是《食品科学与研究进展》课程教学的重点。为此课程组精心选择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品质、食品物性学和感官科学、食品储藏与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7个专题,提出每个专题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如食品储藏与保鲜专题包含食品败坏机理及细胞组分降解规律;植物激素在食品保鲜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品质相关性;食品储藏保鲜中微生物、虫害危害机理及生物防治;食品储藏保鲜中风味品质变化规律与调控途径;食品保鲜高新技术作用原理等。同时根据各专题内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Food Chemistry》、《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中国农业学报》和《食品科学》等杂志文章的内容,精选系列论文作为基本的课程内容,再以这些内容为依托,精选一个研究热点,让研究生了解和探讨这些内容和研究热点的研究历史、方法以及创新思路。要求研究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课题结合,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①通过对这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阅读和理解,锻炼研究生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使学生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问题的研究历史、最新进展,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扩大知识面,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结合团队课题研究,激发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的兴趣。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内容广,有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抓住专业研究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专业研究的兴趣。因此,在讲授《食品科学与研究进展》课程有关内容时,应结合教师所在团队或本校其他团队的研究课题和成果,以科研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意识到新理论、新技术是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必要手段,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而增加兴趣,积极地把本校现有的知识和设备设施资源应用到自己的项目或硕士论文研究中。
3.以课堂研讨为主要教学手段,提高研究生创造性思维。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近年来,《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组尝试从传统的以传授己有知识和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向课堂研究性教学方式转变,灵活地、弹性化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在课程第一次上课时,向研究生发放具体的《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学习指导,主要有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列出每一课堂研讨的专题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关注的有关科学问题。每堂课由主题概述和研讨两部分组成,主题概述部分基本由教师授课,内容主要是科学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代表性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及评论等。研讨部分围绕主题由教师组织讨论,内容包括疑难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的解答,阐述各自对有关理论和观点的评价和自己的观点等。这种研讨性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研究生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相关文献,否则很难参加讨论;其次是通过主题阐述,使研究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把握有关问题的本质,达到开阔研究生研究视野的效果;三是培养了研究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并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激发创造性思维。避免了教师是主角,少部分学生是配角,大部分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
4.以科研项目申报为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着重体现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某一项目的申报,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立项依据(包括项目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选题的独创性等,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③项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含创新性)及其可行性分析研究;④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⑤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形式;⑥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⑦经费概算等。通过项目申报,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的课堂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问题意识和实践性。因此首先要学会研究性听课,即研究生要把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上课时考虑老师怎样创设研究情景、激发问题意识、导入学科前沿、留下思考余地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使对话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研究生在学习中要强化生生、生师等对话,这样可有效培养研究生获取和分享有关信息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和强化。
三、结语
总之,通过《食品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视野,进而保证了其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高质量的硕士生带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敏,李佳孝,高敏.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40-42,44.
[2]刘国福,李慧,张玘,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