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幕课(MOOC)的实用前景与对策
2015-12-15刘进平庄南生
刘进平++庄南生
摘要:对幕课(MOOC)的特点、历史和前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现阶段的大学应对策略。
关键词:幕课;MOOC;SPOC;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83-02
要说目前教育界最火的词,恐怕就是“幕课(MOOC)”了。不仅探讨幕课前景的文章在学术期刊上比比皆是,就是在大众媒体上也不鲜见。但幕课(MOOC)的实用前景到底如何呢?大学现阶段应如何应对呢?
一、幕课(MOOC)的特点
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英文翻译过来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将课堂教学放在网上,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规模大、注册学生人数多;突破固定的开课时间和地点安排,学生可以随时在开放环境下在线学习;除讲课外,还可实现实时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在线视频和在线辅导等功能。其次,幕课资源多元化,同一门课可能有多所大学提供,并且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教学资源突破了大学的界限;此外,教育资源多样化,可以是视频、文本、音频,也可以是游戏形式。第三,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跟传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除制作、提供幕课资源外,教师主要作为获取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出现,并使传统的课堂发生“翻转”,由原来在课堂进行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讨论的组织者,学习的辅导者,或问题的解答者。教师应着重关注幕课做不到的地方,如创造力培养等。第四,幕课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可以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知识深度及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教学”。
二、幕课(MOOC)的历史
幕课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美国Douglas Engelbart,他提出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中的研究计划。2007年美国David Wiley基于Wiki开发了《开放教育导论》(Introduction to Open Education)开放课程,同年,加拿大Regina大学教育学院的Alec Couros开设了一门开放的在线研究生课程《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Social Media & Open Education)。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Stephen Downes和George Siemens开设了《连通注意与联结知识》(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在线课程,该门课程被视为第一门真正的幕课。同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几位研究员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幕课这个术语。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世界各地160000多人注册该门课程。自此,Udacity、Coursera、edX发展成为三大幕课提供平台。2012年9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加入Coursera,成为亚洲首批、当时中国唯一一所推出幕课的高校。2013年5月21日,清华、北大加入edX;7月8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7月9日,上海交大、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同济、大连理工和重大12所高校在上海宣布组成“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共建中国MOOC。
三、幕课(MOOC)的发展前景
乐观者认为幕课有远大发展前景,认为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互联网时代教育最大的变革”、“幕课将把高等教育从工业化时代带到数字时代”。幕课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打破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幕课使教育游戏化,学习个人化。幕课可以在学生不论背景,不进大学校园,不交昂贵的学费前提下进行免费学习,幕课不仅会提高教育公平性,还影响大学的存在。从大学认可幕课的学分,到颁发幕课学位并不要走太久。edX、Coursera、Udacity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网络大学。《美国国家利益》(American Interest)杂志甚至断言:“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不那么乐观的人认为,幕课还远远谈不上是教育大变革,因为它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不同大学的学生入学层次和水平不同,利用幕课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一些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实验实践课程,或是受众少成本高的课程,或是有区域地方特色或国情特点的课程也不好进行开放在线教学。幕课在创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还无能为力。此外,中国传统强调“教书育人”,在线课程不好临场发挥,难以施展“育人”功能。还有,幕课改变了学习方式,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难控制;采取在线授课、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和在线考试,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跟踪是个大问题,学习质量难保证,学分难认定。国际上幕课课程以英语讲授为主,学习者的语言关也是问题。此外,传统的大学功能不只是课堂教学功能,还有一流教授的言传身教、大学校园文化熏陶、人脉关系建立等,这些是幕课大学提供不了的。更不用说幕课大学文凭是否能经受住实践检验和获得社会承认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慕课只是一种“噱头”,将来也同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电视教育一样,还是要依附于传统大学来实施,最多是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而不会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分。目前对于幕课的发展还有很多反对的观点,如认为幕课不能为学生提供比传统课程更好的学习体验;在线讲授既不等于教,也不等于学,它只是教学工具而非教学方法。幕课课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因此幕课不仅不会免费,还会加剧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贫富差距,加速教授空心化过程;幕课不是“开放的”,并非可随意下载;幕课对于投资者来讲,能否产生收益还是未知数,此外,幕课的结业率很低,社会接受度有待考验。还有人认为,幕课内容、立场及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基于美国的或西方的,因此,知识也受到西方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帝国主义张本。幕课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大学教育的同质化,进一步使知识商品化、教育工具化、大学企业化。因此,幕课不会取代传统教学或大学,幕课不会彻底颠覆高等教育,但可能对现状造成威胁,改变高等教育的格局或改造现存大学。幕课要真正成为当前教育体制的一部分,还需要幕课的进一步发展,优质课程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互联网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挖掘、虚拟实验室技术、在线考试系统、自媒体技术)进一步成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在线教育学籍、证书、学分、学位政策的合理制度设计。同时,中国幕课的真正发挥功能,不能单靠教育部门和大学的行政命令来搞,还需要吸引互联网企业或基金会的投资,需要探讨其可持续运营和营利模式。
四、现阶段对幕课(MOOC)发展的应对策略
客观一点讲,幕课即使不能取代传统课堂的功能,现阶段也会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目前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幕课将推动大学教育改革,同时也在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从被动的、公共化的向主动的、个人化的模式转变。大学应该积极面对幕课带来的新的挑战,主动筹划应对策略。有学者认为大学应“顺势而为”,就是要根据学生在幕课时代的关注特点和行为特征,积极进行教育的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迎接并适应幕课时代的教学新趋势。最主要的是,大学会为了学校的声望或实际需求,尽可能提供优质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作为开放性的幕课资源,在这方面,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共享课可先行推出。非名牌大学必须找到自己课程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成为幕课资源的潜在供应者。现阶段幕课资源虽然不会取代传统课堂,但高校应充分利用幕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内容及深度相近的幕课可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课后学生可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学习,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除去开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外,开发“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其原义是哈佛在edX平台上开设的供人缴费拿学分的限制性的小型在线课程)也是一个方向。SPOC国内也有人译为“翻转课堂”,将实体课堂的教学模式演变为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另一个方向就是,针对传统教学主题、关键概念、练习测试和拓展知识,设计长度不超过5分钟或10分钟的在线“微课程”,以作为辅助性教学在线资源开发利用。这种微课程在目前手机普及时代,可能会对学习者更加有利。
总之,正如焦建利所建议的那样,大学应积极面对挑战,把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纳入大学发展战略中;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研究,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MOOC。
参考文献:
[1]朱剑萍,张苏萍,葛敏敏.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学思维的挑战与革新——基于在线课程“幕课”视野的有效教学论[J].上海城市管理,2014,(1):81-83.
[2]闫文军.MOOC与大学的理性应对[J].重庆高教研究,2014,2(1):10-13.
[3]吴万伟.“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10-17.
[4]刘宏哲,梁晔.高校教师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讨论[J].科技广场,2014,(4):238-241.
[5]冯培.挑战与变革: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J].前线,2013,26(12):154-157.
[6]王祖源,倪忠强,吴天刚,等.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J].物理与工程,2014,24(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