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博士后联谊会为基础构建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探索

2015-12-15卫丹张勇任武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管理

卫丹++张勇++任武刚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现有博士后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博士后联谊会为主体构建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博士后联谊会在加强科研探索,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和创新,规范学术道德关键方面的突出作用。对博士后联谊会在博士后科研活动中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索。本文的相关研究对博士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博士后联谊会;科研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81-02

纵观世界博士后制度的历史,美国博士后教育发展最早,从1876年开始,至今已发展了一个多世纪。至今,美国博士后团体已成为美国各大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力量。但是对于博士后的管理工作,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仍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科研激励方式和管理办法,多年来在充分肯定博士后管理工作贡献的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1998年,美国大学联合会设立的博士后委员会(简称CPE)发表的《美国博士后教育报告》中指出,美国博士后教育仍处于一种不稳定和不成熟阶段。相比之下,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于1985年才开始实行的,总体上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经验的基础上诞生并逐步发展的。我国的博士后建设工作对推动高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快我国技术建设与学科交流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科学研究是博士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使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更具开拓、创新性,成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博士后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博士后管理具有的实践特点,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工作思路和科研激励措施,为博士后科研创新提供探索途径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要点。

一、现有博士后科研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博士后设站单位在招收博士后时主要从是否符合本单位需要的研究工作方面去考虑,较少从学科的交叉、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去思考。加之,个别设站单位因博士后管理缺乏创新思路或单位教学、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仅扩大了博士后的招收规模,而未能有效地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导致优秀人才缺乏。在博士后培养和使用环节,仅重视对科研成果数量和理论水平的要求,而轻视管理创新和科研引导,进而严重影响博士后的创造热情和培养质量。在博士后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大多主要依靠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来具体负责,由于博士后队伍的不断扩大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的固有特点,使得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经常力不从心。在我国多年的博士后管理实践中,博士后联谊会是辅助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一个有效机构。博士后自发组建博士后联谊会,充分调动了博士后团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在各设站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量的设站单位并未设立博士后联谊会这一机构,即使设立的也鲜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远远未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陕西省为例,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103个,而仅有6个设站单位成立了博士后联谊会,所占比例仅为5.8%。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亟待加强和丰富博士后联谊会职能,进而为博士后科研活动创造更加宽松而优良的环境。

二、以博士后联谊会为平台,有效加强博士后科研探索

博士后联谊会是由在站博士后组成的团体,在各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联谊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大在站博士后的各种权益诉求和科研生活需求。[2]博士后联谊会的创建促进了设站单位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相适应,并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促进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提高了博士后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方面,现阶段除部分高校组建了博士后联谊会外,还有以省市为单位组建的省级博士后联谊会。联谊会每年会定期举行一些学术活动,但是现阶段的联谊会举行的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博士后学术交流的需要。在我校的博士后科研管理工作中,开展了如下几项以博士后联谊会为主体的科研活动。(1)联谊会团体成员本身就是研究的主体,因此依靠自身学术需求和影响力举办短期的博士后互访活动,给研究领域相近或相仿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科研交流的机会。(2)联谊会发挥优势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以博士后联谊会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举行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和研讨会。一方面优势学科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为弱势学科的博士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起到积极的科研带动作用。(3)联谊会通过举办博士后科研进展报告会与论坛,为博士后提供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努力搭建中国博士后的国际交流平台。

三、以博士后联谊会为平台,加强博士后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博士后团队的高质量和人员的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的有效途径[3]。广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大都来自国内外的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同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后自然会有不同的学术研究背景和特长,在博士后研究中自然会带来各自研究领域的特色和新鲜的学术思想、良好的科学作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调整、交叉,开辟、拓宽了新的学科和研究方向,自然就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博士后联谊会科技部负责开展博士后科研活动,为了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我校博士后联谊会采用的具体形式有科研专题讲座、科研项目申报专题讲座等定期的活动和不定期的交叉学科小组研讨。其中科研专题讲座和学科交叉小组研讨最能激发科研的原创思维的产生。在具体实施时,联谊首先编制了详细的科研履历表并对所有在站博士后进行详细的登记,在登记中特别突出了对交叉学科的需求分析。然后在充分了解各博士后的研究需求的基础上,将这些处于不同学科研究前沿的博士后组织在一起,共同就某一交叉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激发原创思维。最后对由交叉学科碰撞产生的科学问题进行归类,并由科技部组织引导性的科研项目申报辅导,最终将科学问题转化成科学研究的课题,并引导和激励参与研究的博士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为学校博士后团队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打下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

四、以博士后联谊会为平台,加强博士后学术道德建设

学术道德规范的建设是我国学术界非常重要的一个建设内容,教育部2004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随着博士后在社会上的影响日渐增大,规范博士后的学术行为、学术道德已成为博士后工作应重视的问题[4]。博士后联谊会是一个博士后团体的平级组织,由于交流紧密,所有的博士后成员能够达到最充分的了解和沟通,在日常的学术沟通中,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术道德方面的问题,而且关于学术道德的相关理念的普及和渗透非常容易开展。通过开展学术道德的讲座来让广大博士后明确学术道德的要求,另外树立道德典型来引导广大博士后按照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科学研究行为。首先,以前期学术诚信教育为基础,加强博士后的科研自律。大力宣传博士后团队中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先进事迹,以他们的高深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其他博士后,发挥好身边榜样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在日常的教育中,使广博士后知晓学术规范,自觉自愿遵守,防微杜渐。其次,加强学术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博士后联谊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以非正式的方式将法律和法规普及到每一位博士后。鼓励广大博士后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模范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把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在科研、发表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注重论文的原创性,保障科研团队利益、鼓励学术创新;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最后,加强日常监督,在平时科研中做到防微杜渐。在博士后联谊会的组织机构中,通过设立科技部来定期汇总博士后团队的科研进展和科技成果等。通过定期开展的科研活动和广大博士后科研交流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博士后联谊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而,通过博士后联谊会的科技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管理,在保护科研工作者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保障博士后团体的学术声誉。

五、结语

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不仅是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工作平台,而且是博士后知识创新的源泉,是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关键。建立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面因素,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博士后设站单位建立相应的制度给予强有力的保障,而且特别需要博士后联谊会这个基层机构将各个部门的力量通力协作起来,在发挥自身服务和监督功能的同时,使其他的保障措施真正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近年来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可以得知博士后联谊会的工作是整个博士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与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的各项工作应该是紧密相关的。在提高设站单位管理水平、确保在站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博士后联谊会的队伍建设,从设站单位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规划博士后联谊会的发展目标,使之成为博士后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或者有一定份量的工作,进一步促进博士后这一群体为设站单位和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月男.中美博士后制度比较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2]傅林.博士后自我管理组织的特色——以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6,8(上半月):25-27.

[3]林大静,陈利群.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构建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59-60.

[4]冯支越.对推进博士后制度创新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31-32.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