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12-15范媛媛
范媛媛
摘要:在教室里“逃课”,人在心不在,隐性逃课普遍存在。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以问卷方式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79-02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坐在教室里上课,但却不听课,而是去做其他事情[1],这种在教室里“逃课”的心理旷课现象其实危害性更大。为深入了解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和成因,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笔者在校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0.5%。大学一年级学生61人,占33.7%,大学二年级学生41人,占22.7%,大学三年级学生34人,占18.8%,大学四年级学生45人,占24.9%;男、女生的比例为102∶79。
2.调查结果。
(1)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总体情况。据调查,仅有9.9%的学生能做到整堂课认真听讲,70.7%的同学在听课时间过半后就隐性逃课,而显性逃课的学生为36.5%。由此可知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比显性逃课更严重。
(2)大学生隐性逃课方式。①大学生隐性逃课方式的百分比。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隐性逃课的方式中玩手机的达67.3%;想其他事情的占47.1%;学习其他科目的占44.3%;看杂志小说的占37.2%;睡觉的占27%;聊天的占23.9%;其他占2.6%。②不同年级学生隐性逃课方式的百分比。调查显示,在隐性逃课的方式中想其他事情、玩手机、睡觉、学习其他科目、看杂志小说的,大一学生分别占43.6%、60.2%、23.3%、14.8%、36.4%;大二学生分别占45.2%、53.4%、27.2%、48.9%、35.8%;大三学生分别占42.6%、45.1%、25.3%、50.6%、32.1%;大四学生分别占38.7%、39.7%、19.3%、56.9%、28.4%。
由此可知,大学生隐性逃课时玩手机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大一学生竟高达60.2%;而在学习其他科目中,隐性逃课的学生人数则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大四学生达56.9%。
3.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调查显示,隐性逃课最严重的课程类型是公共选修课,占70.2%,公共必修课占45.8%,专业选修课占27.4%,而专业必修课仅占7.8%。
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
1.隐性逃课的自身特点。隐性逃课发生在教室,这种心理旷课行为不违反校规校纪,所以不会受处分,也不影响教师的课堂秩序,因此教师对此睁只眼闭只眼,默许的态度导致了隐性逃课学生的增多。
2.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在对不同年级学生隐性逃课的方式调查中发现:大一学生隐性逃课以玩手机居高,而大四学生隐性逃课以学习其他科目居高。究其原因如下。
(1)“90后”大学生对手机的拥有度和熟悉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的甚至有两部,且近八成的手机都支持手机上网功能。在对手机各种功能的熟悉度调查中,67.8%的同学表示非常熟悉,24.3%同学表示熟悉,7.8%的同学表示不熟悉。“90后”大学生对手机如此高的拥有度和熟悉度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利于他们上网学习,另一方面却为他们隐性逃课提供了条件[2]。
(2)“90后”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性。“90后”新生,面对新的学习方法和授课方式,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他们不习惯大班授课和多媒体讲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与节奏。有12.9%的同学因为专业调剂,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而隐性逃课,从而对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于是玩手机来打发课堂时间。
(3)毕业班考研、就业的巨大压力。为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同学只好“考证”,但精力有限,只能隐性逃课看其他科目,调查中有的同学为英语等级证书而看英语,考证成了隐性逃课的一个内在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备战考研,毕业班的第一个学期是考研复习的攻坚阶段,调查发现57.8%的学生隐性逃课是在复习考研科目。还有部分同学隐性逃课是在看考公务员的相关书籍。
3.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魅力。笔者在调查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中,有66.9%的同学选择了“任课老师的讲课枯燥乏味,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整堂灌输,课堂缺少良好的师生互动”。部分任课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所使用的教材课件早已过时、讲课声音太小或者普通话不标准,这些都从教师层面折射出了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
4.教师责任心的缺乏。任课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隐性逃课是学生工作者的教育管理不到位,而不是他们所管理的范围,自己只要完成课堂教学就可以了。正是这种心理使课堂缺少良好的秩序,助长了学生的隐性逃课。
5.选课系统的不完善。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调查中,公共选修课的同学竟占70.2%,尽管公共选修课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完全自主选择的,但同学表示很少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因为学校在进行公共选修课的网上选课时,高年级先选,依此类推,低年级相对很难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于是,他们只能在选剩的课程里随便选一个凑学分。学生抱着这样的态度去上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也只好隐性逃课。
三、对策研究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
1.坚持长期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90后”大学生由于新的成长环境和思想行为特点,使得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成长。因此要在深入调研“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90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确保“90后”新生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例如通过“学长计划”、系统的专业思想教育以及建立互助互勉学习制度等多项措施对新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予以指导,稳定“90后”新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其构建新生独立学习能力,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大学生活。
2.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合理利用。网络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却是娱乐。因此,校方可采取一定的限电、限网措施,督促学生在休息时间远离网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的各项工作,比如“心理在线”、“考研资讯”等,让学生真正的利用网络帮助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入校起,通过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会、杰出校友座谈会等形式逐步的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正面灌输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二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考取证书,培养真正能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的能力,防止学生盲目考证而隐性逃课。三要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提高考研的复习效率,不以牺牲学习专业知识为代价而去复习考研。
(二)从教师层面分析
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基础。教师一方面要潜心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融入与课程相关的最前沿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关键。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教师在课堂上渊博的知识、满腔的热情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若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授课,在情绪上带动学生去听课,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日益增加。学校同时也可建立一定的“评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主动性,使其课堂充实而生动,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在教师中开展“讲课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活动,激励教师提高授课水平。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是学生隐性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在年级中开展了“师生心灵对对碰”活动。一年来,年级共开展活动4次,共与27名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提出建议数百条,任课老师与大家互动后,教学更有针对性,促进了年级良好学风的建设。开展活动前,笔者调查发现年级学生隐性逃课的同学达到了42.5%,活动开展一年后,调查再次显示隐性逃课率已降为19.4%。
3.强化教师的责任感。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不能片面的认为教师只需上课,其他学生管理都由专门的学生工作者完成。解决隐性逃课需要教师、学生工作者等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增进沟通,形成课上、课下的教育合力,让学生的课堂管理更加到位。
(三)从学校层面分析
1.创造小班级授课。大班授课让教师难于考勤,也难于维持课堂秩序,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造小班级授课,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和更大的互动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性作用,为学生创造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既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完善选课系统。目前在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课程设置下,学校需不断完善选课系统。比如同一门课程可以对不同年级的选课人数做一要求,使其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有些课程被高年级同学选完,而低年级同学却没有机会。通过完善选课制度,让学生主动、理性的接受选课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
[2]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3):155.
[3]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