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研究
2015-12-15朱冬梅朱春杉
朱冬梅 朱春杉
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进行的研究,对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59-02
选修课制度自1872年由哈佛大学开始,在美国广泛流行,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某些高校要求本科生跨学科选修若干课程,成为公共选修课制度的开始。通过公共选修课学习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公共选修课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现状调查
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总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处理,笔者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学生选课情况。(1)选择公共选修课的主要依据。根据调查可知,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主要依据有三个:兴趣爱好、考试容易通过及听取他人意见。另外有一部分同学因为选课人数已满而改选,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为了修学分随意选。此分析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考试容易通过来选择该课程,而对课程是否对自己有价值欠考虑。(2)选择公共选修课的目的。通过调查可知,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主要目的表现在:①使自己的知道更渊博,扩大视野;②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特长;③修得更多学分;④补充课内知识。兴趣是影响学生选课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在调研结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大部分学生选课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此外,课程的实用性也是学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愿意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涉猎更广泛的课外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选课动机与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相一致。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有一部分被调查者的选课目的是为了拿学分,这说明有部分同学没有真正领会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选择选修课时比较随意,没有认真对待,把选修课的学习当作是一项硬性要求,导致教师资源的浪费,也没有达到提高自身知识面、开阔视野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端正学生学习选修课的态度,加强他们对选修课的认识。
2.学生课上情况。①选修课出勤率。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58%的学生每次都上;36%的学生大多数都上,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出勤率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注意到4%的学生会经常旷课。②选修课缺席原因。基于选修课的出勤情况,分析被调查者不去上选修课的原因,分析结果如下:因课程枯燥不上选修课的占52%,因其他事情不上选修课的占19%,认为选修课没有实用价值的占14%。结果表明:因课程枯燥不上选修课的占大部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选课前对课程相关信息了解不太多,有些学生为了修学分而选了相关课程,导致出现上课听不懂或对相关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③选修课课堂表现。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0%的被调查者在上选修课时认真听讲,有67%的学生是讲到感兴趣的就认真听讲,有7%的学生选择学习其他课程,有6%的学生上课时主要是发短信、聊天、睡觉、听音乐、看视频等。根据被调查者的反映了解到他们在上选修课时,如果教师讲得好,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他们会选择认真听课;如果教师讲得很枯燥,或者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不会认真听课。④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在选修课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和热情,通过调查得知:67%的学生认为生动幽默的上课方式是他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涉及选修课课外知识的占13.29%,而用幻灯片进行教学的形式仅为8%。教师生动幽默的教学形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很受学生的喜欢;而用幻灯片进行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容易使学生厌烦,故在被调查者所喜欢的教学形式中占的比重较低。
3.结课情况。由于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任课教师可以视课程的性质自行决定。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呢?在接受调查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采取“开卷考试+出勤率+课堂表现”的方式,占42%;希望以写论文、分析报告的方式结课的占38%;希望以小组合作、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的占18%;仅有2%的学生希望闭卷考试。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出目前大多数教师采取以“开卷考试+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写论文”的方式结课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4.教师课上情况。①教师对待公选课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出勤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是认真负责的,在课上主要讲授该选修课程的相关内容,但也有少量的学生表示选修课教师在态度上不够认真,经常在课堂上闲聊与该课完全无关的话题或者放影片占用过多的时间。②教师授课质量。绝大多数调查者认为,所选课程不吸引人,但认真听能学到知识的占46%;有37%学生认为所选公选课很吸引人,且能学到知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所选课程吸引人,但学不到知识;不吸引人,且学不到什么知识的仅占4%。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公共选修课中,大部分课程比较吸引人且能学到知识;还有一部分公共选修课专业性强,讲课方法不太吸引人,教学手段单一;还有一小部分公共选修课,比较吸引人,但知识性稍差。③配备教材必要性。大部分调查者觉得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层次的学生配备简明教材,占44%;有35%的学生觉得没必要购买;也有一少部分学生觉得无所谓,如考试需要可以买。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公共选修课有必要配备简明教材,但不应强调必须购买,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教材。
5.现有公选课的不足之处。目前学校的选修课制度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对选修课制度有一些意见。由于现在选课是在网上进行,每学期的选课门数、课程人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这就造成部分同学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甚至选不到课,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反应比较强烈:有的认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氛围不佳;有的认为课程枯燥无聊,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上课死板。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学生角度。笔者所在学校在奖学金评定、保研资格评定过程中,公共选修课成绩不作为参考,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功利主义过强,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同时导致部分学生在选课时,往往选择要求不严、好拿学分的课上。
2.教师角度。部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科研活动、行政事务比较重,不愿开设公共选修课,而有些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却将公选课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平台,使得教学效果差异大。也有部分教师受上课学生状态的影响,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学校对于每门课选课人数有下限要求,所以导致有些教师存在对上课纪律要求不严,始终抱着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的想法。
三、建议及对策
1.改变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应改变重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而轻视公共选修课的思想,应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突出教书育人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讲,应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对个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2.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①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公共选修课针对全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每次选课完毕,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将基本概念、原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讲解,这样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核心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②注意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由于公共选修课涉及知识较多、信息量大,相对课上时间较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将一些辅助手段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视频资料、录像资料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将课件、习题、讨论专题上传,通过网络和学生交流、答疑。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设讨论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常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专门的课堂讨论,每次讨论课都要提前进行讨论内容的布置,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若干小组,在讨论课上,每个主讲小组学生在用课件或视频等手段对讨论主题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提出问题,由主讲小组同学解答,最后由其他小组组长综合对该组同学讨论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平时成绩,教师在每次讨论课结束做综合分析和点评。④规范教材。由于公共选修课学时及授课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有必要配备一套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简明教材。授课教师可以编写讲义以及辅导材料等。⑤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弱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
3.完善课程管理。①学校应严格公选课的审批制度,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课,在学期结束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督导意见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可以通过优秀公共选修课评比活动,对课程质量高、学生评价好的课程予以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公选课的出勤情况及课上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对于无故缺勤和上课不认真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③对于考核成绩,可以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形式,按成绩给学分,还可以将考核成绩纳入奖学金、研究生保送评价依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