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课教学探索
2015-12-15周文玲刘安静郭剑
周文玲 刘安静 郭剑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其核心点是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职业能力,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本文从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入手,以机电类专业的实践课教学为例,基于协同理念,从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与考核等多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职业能力;实践课;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55-02
一、关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思考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即“2011计划”,目前各高校已陆续启动实施。这是一个改革性、引导性和支持性计划,其基本要求包括多方面,核心点是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大学办学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大学是协同创新的主体,集成是协同创新的灵魂,提高办学水平是协同创新的目的,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的保障[1]。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肩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毕业生达到知识面宽、基础理论适度、应用能力强的水平。因此,切实践行“2011计划”,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其职业综合能力,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机电专业的实践课教学为例,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从多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形体知觉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如制定工作计划、决策与实施能力等。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首先按照专业来定位,关注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力类型和智力结构的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不同的指向性。将学习者所具有的智力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另一是形象思维,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涉及诸多方面,但培养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是重点。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首先要重视宏观的专业教学设计,把握好中观的课程教学设计,做好微观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设计是针对学生应掌握的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制订培养方案。另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应改变固有的育人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注重校内协同创新以及外部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及实践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如在选课制与学分制方面加快改革,给学生自主的选择权,以项目化课程为基础,大胆探索选修课的教学模式等[3]。
三、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课教学研究
1.专业教学设计,是协同理念的基本体现。经广泛调研,由专业教师与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根据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及职责要求,确定学生就业的岗位及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专业宏观教学设计,开发课程,这是协同理念的基本体现。高职教学设计,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如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轻工机械制造、食品包装等行业,以培养掌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引进消化与创新等一线工作的、具有持续发展的机电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开发三年不断线的专业实践课程,除了保证在校必要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实训外,还包括:自动生产线认知、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习、典型自动机械安装与维修等理实一体化课程等。生产线认知课在第一学期;典型自动机械安装与维修课在第五学期,在校内的多功能课室进行;生产线设备安装与调试实习安排第五学期在校外进行,届时学生深入企业,成为企业准员工,按照工厂模式管理,参与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教学设计,是协同理念的落实重点。在宏观专业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即制订课程标准,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具备什么条件、应达到什么标准等。实践课程设计须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及过程,整合理论知识,使必要的理论知识总量保持不变,而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发生变化。通过不断地教学总结,我们认为专业实践课教学设计需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点,如图1。其中的每一个要点,都要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完成,这是协同理念的落实重点。
3.课程实施与考核,是协同理念的具体实践。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高职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大,要求师资安排体现出校内外、专兼职间的有效协同、优势互补。要求专任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浓厚的教学兴趣,有本行业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熟悉生产与科技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运作情况。教学过程中主动调节与学生的关系,相信和引导学生,使教学过程呈现民主、轻松、生动和严谨的气氛[4]。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践课之前,指导教师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拟出实习指导书与任务书,明确实习目的、项目任务、步骤和时间进度等,印发给学生,要求先阅读、提取信息,以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之后指导教师再进行整体解读。为了规范实习管理,及时总结提高、以便改进,实习结束后,要求指导教师写出实习专题总结报告,汇编整理成专业实践教学材料。②教学模式与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课堂与现场交替教学、分组教学等。对工艺性、原理性、结构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集中讲授,再根据学生人数分成实习小组,安排到多家企业或实训室现场,围绕设备进行分析。如对照软包装机,讲解其工艺过程、结构组成、工作循环图设计及主要零部件结构等,关键零部件可采取由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即先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再对照实物分解讲授,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佳,起到讲解一个、领会同类的触类旁通效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引疏导,鼓励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周志,每周记录实践学习(工作)情况,包括体会与收获,养成边学习(工作)、边思考、边总结的习惯,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实习结束须撰写总结报告,培养学生资料整理与文字撰写能力。总结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全面记录,可以按岗位工作项目顺序总结,也可以按照工作时间顺序总结,这也是对实习周志进行提炼总结的过程,全面地锻炼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③考核评价。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关于高职教育课程评价考核的话题探讨从未间断,而实践课的考核更难把握。多年来基于协同理念我们也在不断进行摸索,形成以围绕课程教学标准,引入企业考核与评价机制;以掌握的知识与工作能力相结合,加强实践性环节考核;以重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为主等综合评价体系。由学校专任教师、企业技术指导、实习生、班组长等多方协同参与,有现场问答、报告提交、作品呈现等形式。根据教学运作情况,学生被分散到企业实习,专任教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指导考评。要做到公平合理的评价,教师须多观察、多沟通、多答疑,包括与学生、与企业技术指导人员的交流等。如机电专业一般5~15人进入一家企业实习,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上下班实行打卡考勤制,企业按照其管理制度对考勤进行周汇总或月汇总。企业指导教师、实习联系人能够对学生观察的更仔细,这样可以完成对平时纪律、态度等方面的考核。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在企业现场组织进行实习总结,教研室专门召开实习总结交流会。另外,还可以根据实践内容,将课程教学和自己的兴趣有机结合,在毕业设计、挑战杯或技能大赛等中提出具体任务,要求以完成作品形式呈现,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如让学生在所了解的设备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机构或部件,改进不合理之处,撰写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分组做出总结,每组推选出代表对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讲述。问卷结果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核方式。
四、课程教学效果
以协同创新视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做好专业宏观教学设计入手,明确课程教学标准,把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与企业融合,使社会、企业、学生、教师和学校多方受益。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为企业注入活力,为其人才贮备、选拔提供了基础。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开阔了视野、锻炼了专业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带动了企业培训、科研项目申报、教材编写、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走向企业实习,认识职业岗位,心态趋于成熟,磨炼了意志,思想不再脱离现实,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周志等,提高了学生的文字撰写、语言表达及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学生进入多家企业分散实习,让社会和企业了解学校及其专业设置情况,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扩大了专业影响力,提高了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2]李鸣.积极探索及实践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62.
[3]周文玲.基于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培养的选修课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21-22.
[4]王玥霁,等.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