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研究
2015-12-14张必兰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的实现途径、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激励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建立教学研究团队以及开展教改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分析和方案设计,旨在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教学设计;教改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2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147-04
Embedded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Zhang Bilan
(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tatus and trends.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is paper did a detailed research on embedded realization approach of specialized courses,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other incentives,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Thesi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mbedd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eaching,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learning,having a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embedded teaching;design of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信息素养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图书情报界、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1]。发展至今,构建了许多代表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如Big6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馆员与教师协同教学模式、PBL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等[1]。近年来,基于信息共享空间、媒介教育、嵌入式教育的信息素养培育研究逐步形成新的研究热点[2-5]。
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多以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或者信息检索课)的形式,由图书馆作为主体单独开展教学,一般为选修课。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学生来源的学科多样性特点,一般只针对共性需求进行培训,比较适应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初期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实际问题环境,对于想利用信息解决具体专业问题能力,准确地获取、跟踪学科信息进展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就呈现很大不足。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强调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信息素养培养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6]。要解决传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缺陷,增加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将信息素养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共同推进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改革。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借鉴国外经验,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这,也被学界认为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方向[7]。
1信息素养培育的嵌入式教学途径探寻
信息素养嵌入学科课程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总体来说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实践和研究的发起主体多为零散的学校或个别老师,较少有基于实践的成熟案例或者嵌入专业课程的方案出现,因此,探寻信息素养培育的嵌入教学途径,无论是对信息素养教育还是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都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实践研究,将信息素养对专业课程的嵌入式教学分为两个途径: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嵌入专业课程的教改研究。
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2015Vol35No10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研究Oct,2015Vol35No1011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
111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及其本地化
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馆员—教师的协同合作教学模式,按嵌入程度的不同,有学者将其分为以下形式[7-8]:
(1)学科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就是一种学科馆员服务模式,馆员根据学科教师和学生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学科导航、资源推荐、专题讲座等。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模式,馆员和服务主体关系比较松散。
(2)嵌入教学模式:馆员和教师共同合作,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设计,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
第一种模式侧重于对资源的介绍、整理和导航,针对学科共性基础需求较多,联系主体主要是对口院系领导和兼职图情教师;嵌入式教学强调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定制,具体可定制到某门课程的内容以及某个班级群体需求。馆员联系的主体多为学科教师。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阶梯模式,嵌入式教学被寄予厚望,成为信息素养教学的新方向,其在实际的实践中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种模式,推行过程的难点也比较突出:学科馆员和教师之间协调合作的机制的建立;馆员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评价,这在实际推行过程这种往往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馆员很难全程参与教学设计和评价,有时还会引起专业课教师的抵触情绪。因此,结合现有的教学和研究实践,笔者建议在学习借鉴国外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教学模式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实际,将其内容做调整,以更适应国内的教学实践。
修改后的嵌入专业课程的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为:馆员根据任课老师及课程需求、课时安排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中与教师充分沟通,协同合作,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馆员为辅的协作模式。馆员在完成课时内的信息素养教学外,还负责课程外与教师的紧密联系,如学科信息的及时推送、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等。在提升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拓展其课程相关信息源之后,再通过教师平时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本文中所指的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就是特指的此定义下嵌入式教学模式。
112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原则
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的实践,在课程总体设计中应把握几个原则,以期使课程实践能长期、有效的开设下去:
(1)原则上不影响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顺序
信息素养嵌入教育课程不宜太多,6~10学时比较合适。嵌入的时间由专业教师与馆员沟通安排,一般在专业课程中期比较合适,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既保持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2)激励机制的有效保障
在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实施初期,势必大幅度增加专业课程教师的工作量,为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嵌入教学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借鉴双语课模式,对信息素养嵌入式专业课程在工作量计算时增加系数或者嵌入信息素养课程后,专业课程压缩完成教学内容,但其计算的总课时不变。
(3)坚持“定制”的原则
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主要针对本科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群体,对利用信息能力处理论文撰写、文献综述资料的整理和提炼、知识发现以及如何发现、利用学科信息都有一定的潜在刚性需求,但这些需求,又会根据专业、课程、学生年级不同而不同,因此,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必须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对象而采取个性化的定制教学内容。
(4)紧密合作,强调嵌入
紧密合作:这个紧密合作,教师层面:首先体现在课前的课程设计中,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安排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其次,体现在课后,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信息资讯的推送等。学生层面:在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紧密合作,课程后,通过QQ群、邮件、电话、BBS等搭建沟通渠道,就学生检索技巧、数据库使用、如何选题等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
两个嵌入:一是过程嵌入,过程嵌入包括时间上的嵌入和物理空间的嵌入;二是教学内容的嵌入。结合专业课程内容需求设计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信息素养教学在整个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内。
113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
(1)日常课堂教学嵌入
这个活动是嵌入教学的常规性活动,由专业课教师即把一些基本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在课堂上讲到教材扩展知识点的时候,向学生们介绍课件上的内容来源,如何获取这些资源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某个指示点演示获取知识元的途径、检索技巧等。另外,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本门课程教学参考图书和资料的时候,可以就此延伸到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电子图书的检索以及文献传递等信息检索技术及知识发现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内容设计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献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查找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基于研究性思维和需求的信息获取、加工、评估以及组织和创新能力,培养其信息管理、知识发现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内容可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专业资源及检索模块
1)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2)信息查询与利用(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
3)专业数据库的检索和资源获取(重点讲述2~3个典型数据库);
4)网络资源(网络学术资源导航/学科信息门户,开放资源获取等)的检索、整理。
模块二:专题
就学生重点关心的某一方向或课题进行专题讲座。本文我们针对选题这一专题来进行具体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选题专题讲座内容要求: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选题选择是否妥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研究的走向和生命力。在选题的确定过程中,经过资源获取、信息整理、文献综述分析过程,找寻切入的研究视角,提炼总结出个人的见解和研究,这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发现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1选题内容架构流程图
模块三:信息评价
1)检索效果评价:将检索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后,对检索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估,并根据评估效果,分析影响检索结果以及提高检索质量,文献扩检和缩检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评价标准和指标选择,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提高检索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2)学术规范与道德。具体包容包括学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案例、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参考文献的标引和著录规则等。endprint
12嵌入教学团队的教改研究及实践
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体现在课后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和辅导中以及实践者在教学实践过程展开的研究中。馆员与教师密切合作,置身于同一研究环境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升华理论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形成有指导和推广意义的教学实践方案和案例。
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实验研究已经开展6年,从个别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逐渐拓展到研究生群体,区别于一般本科生的《信息检索课》,这种嵌入式教学因课时短,时间安排灵活,针对性强,备受师生好评。目前,主要采取自行预约方式开展,图书馆主要安排有教学和研究经验比较丰富的研究馆员负责,并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成立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团队,从2009年以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指导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团队一共7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人。图书馆和3名专业课教师联合开展嵌入教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据教学实践,2009年,申报了重庆工商图2选题方法与流程详图
大学教改项目《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课的实验研究》、2010年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课的实验研究——以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为例》;在此团队已经成果基础上,2011年,在此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项目2项、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及促进模式研究》、2013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项目《基于观点势场演化的舆情极化预测模型研究》,并出版信息素养专著1部。
2结语
信息素养嵌入式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在课程设计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原则,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建立一个教学研究团队。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团队的形成,对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更能契合教学实际、切合学生需求。这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同时,与代表性专业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固定教学研究合作,也能使整个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不脱离需求实际,也更能在合作中促进交流分享,让馆员在了解师生需求的同时,教师也更加认识信息素养对教学、对学生职业可迁移能力培养、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必兰,吴诗贤,吴华安,等.城市新市民信息素养问题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02-106.
[2]盛兴军.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3):28-31.
[3]陈维,阮海红.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10,(2):148-152.
[4]苏海明.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13,(4):54-60.
[5]阮海红.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优化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102-105.
[6]王朴.为信息素养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84-88.
[7]马新蕾,周凤飞,杨志刚,等.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论坛,2008,(1):53-55.
[8]崔海峰.学科馆员和教师协同合作新途径探讨[J].四川图书学报,2010,(2):56-5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