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4吴爱芝
〔摘要〕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水平比较高的学术期刊,是知识创新成果的发布载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和产出的体现。中文核心期刊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省(市、区)间的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探寻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北京、上海、江苏、湖北之所以拥有最多数量的核心期刊是因为这些省市是我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1988-2008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等院校数量、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和科研支持水平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07
〔中图分类号〕G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032-06
Analysis 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Wu Aizhi
(Librar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Being high academic journals,Chinese core journals(CCJs)are releasing platforms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and knowledge outputs.From the provincial scal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CJs is extremely uneven.This paper tr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CJ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sing metrological methods.Beijing,Shanghai,Jiangsu and Hubei have the most CCJs because they were important bas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academic exchange and achievement sharing.According to ag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1998-2008 panel data,the numbers of colleges,universities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teachers and research support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CJ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In addition,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has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
〔Key words〕Chinese core journals;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influential factors;metrological analysis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某学科论文的信息和引用在期刊中的分布状况,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网上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出的各学科中利用率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核心期刊是我国进行学术交流、传递科研信息,将学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1];同时,作为知识创新和产出的体现,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图书情报学界[2]。中文核心期刊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省市区间的数量差异巨大[3]。是什么原因导致省市区间的核心期刊数量差异?为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从核心期刊作为知识创新和产出体现的视角出发,影响区域层面创新的一些因素应该对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区域层面创新的基本驱动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水平[4]、人才智力基础[5]、资金保障[6]等,它们通过纳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微观创新主体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对绩效产生影响[7-8]。区域经济水平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平台,科研投入有赖于区域经济投入,同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价值实现也需要相对丰裕的市场空间。省(市、区)专利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区域GDP的增长与专利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75以上[9]。人才资本是实施区域创新的基础力量,人才智力基础越高,意味着高校等微观创新主体具有更多的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机会,同时知识的交流与互动能够促进知识的快速整合和利用,提升创新效率。区域研发投入是区域创新的重要驱动要素,直接影响到技术进步的效率和水平[10]。高校R&D经费支出和人员投入,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11],促进本区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12]。从核心期刊的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由于资金雄厚和较高的创新动力,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进而在区域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引申出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应该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知识产出有关,同时也应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必要的支持与投入有关。
目前对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研究多来自于定性判断和简单的定量分析,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甚清晰,为此本文聚焦各省(市、区)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核心期刊在各省间地理分布进行探讨,厘清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这种地理分布。
除了海南在1992年版和1996年版、青海在2000年版、西藏在2004年版中无核心期刊外,核心期刊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各省(市、区)的核心期刊数量分布很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总体呈现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地遥遥领先,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最多,它们也是中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基地,尤其以北京最为突出。同时,在各版本的省(市、区)排名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辽宁、陕西和四川七省市集中了全国近70%的核心期刊。endprint
计算1992-2011年版31个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的平均数量,以消除个别年份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波动对空间布局的影响。将这些省(市、区)核心期刊数量的均值及所占比重进行分组,可以分为:第一组,北京核心期刊数量最多,高达770种,份额接近40%;第二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100种以上,所占份额超过5%,包括上海和江苏两省市;第三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70种以上,所占份额介于3%~5%之间,包括湖北、辽宁、陕西、四川;第四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20种以上,所占份额介于1%~3%之间,包括黑龙江、天津、广东、吉林、河南、湖南,山东、浙江、重庆、甘肃、山西、福建、河北、安徽;第五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在20种以下,所占份额在1%以下,包括云南、江西、广西、内蒙古、贵州、新疆、宁夏、青海、海南、西藏。
为了进一步衡量中文核心期刊的集中程度,本研究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各省(市、区)面积和洛伦兹曲线计算了1992版-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如表2所示。表中的指数值比较高,表明各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六版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表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表11992-2011版各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的
平均拥有量及所占比重
地区核心期刊数及比重种%北京7703856上海178892江苏104520湖北97484辽宁83413陕西76378四川75374黑龙江59295天津57283广东56281吉林48240河南42210湖南42208山东38191浙江35174重庆31153甘肃28140山西28138福建25124河北24121安徽24119云南16081江西16080广西15073内蒙古10048贵州9046新疆8042宁夏3014青海2011海南1005西藏1005
表2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集中程度:基尼系数
版次基尼系数1992063711996070202000069962004064712008063932011063862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说
中文核心期刊能够体现期刊的办刊水平和文章质量。作为一种科研产出,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取决于多种要素,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投入能够对办刊质量产生影响。一个地区核心期刊产出能力与该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综合实力相一致,该实力越强的地区,核心期刊的数量就越多,反之亦然[13]。本研究重点关注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地理分布,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办学规模、高校投稿规模和科研支持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
21经济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具有知识产生、知识传播、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政企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功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与劳务的增加,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区域的教育科研水平和产出就越高。本文以各省(市、区)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其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有关,如果两者正相关,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核心期刊的数量也较多,且以排名较高的核心期刊为主。
假设1: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2办学规模
中文核心期刊的主办单位多为科研院所和高校,各省(市、区)高校的数量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本文用各省(市、区)所拥有高校的数量来反映区域办学规模,并认为该数值越大,办学规模和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本区域产生越多的中文核心期刊。
假设2:办学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3高校投稿规模
学术期刊的质量除了源自办刊单位的努力,还来自于作者的投稿质量和学术水平。由于高校的在校生和专任教师是学术期刊的主要作者群体,其规模和数量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由于研究生相关资料难以获得长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则以各省(市、区)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和每万人高校专任教师数量来反映各区域高校投稿规模,该规模越大,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越大,越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
假设3:高校在校生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高校专任教师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4科研支持水平
各区域通过对科技活动进行资助来提高科研产出水平。因此,科研支持水平和力度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密切相关,也是中文核心期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各省(市、区)科技与研发机构研发支出占该区域GDP的比重来衡量科研支出水平,该比重越大,对当地的科研支出力度越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数量就会越多。
假设5:科研支持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3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数据及模型说明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为地理空间单元,基于1988-2008年的省(市、区)面板数据,研究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并解释其影响因素。数据主要来源于198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和2011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存在诸多困难,所评选出的核心期刊要比其数据统计时间大约滞后2~3年。如1992年版的数据统计年份为1988-1990年,1996年版为1992-1994年,2000年版为1995-1997年,2004年版的数据统计年份为1999-2001年,2008年版为2003-2005年,2011年版为2006-2008年。endprint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如表3所示,中文核心期刊数量(y)以1992版-2011版各版所评选出的各省(市、区)核心期刊来衡量;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GDPper)以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常住人口计算而得;办学规模(UNInum)以各省(市、区)所拥有的高等大专以上院校的数量来衡量;高校在校生规模(STUnum)以高校在校学生数量除以该省(市、区)的常住人口来衡量;高校专任教师规模(STAFFnum)以高校专任教师数量除以该省(市、区)的常住人口来衡量;科研支持水平(RDrate)以各省(市、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以上数据的取值为各版相对应年份数据的平均值。此处以2011年版数据为例,将所对应年份的各个指标进行直观对比,如表4所示。
表3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
变量符号定义中文核心期刊数量y各省(市、区)所拥有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数量经济发展水平GDPper各省(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办学规模UNInum各省(市、区)高等院校的数量表3(续)
变量符号定义高校在校生规模STUnum各省(市、区)每万人在校生数量高校专任教师规模STAFFnum各省(市、区)每万人专任教师数量科研支持水平RDrate各省(市、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32回归结果
首先,对中文核心期刊总体的面板数据进行随机效应模型(RE)和固定效应模型(FE)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Hausman检验,统计值为7067,p值为0,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该估计结果更佳。
然后对回归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检验,p值为01347,拒绝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利用广义最小二乘(GLS)对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改进,即采用带AR项的GLS-FE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总体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REFE〖〗带AR项的
注:在001水平显著,在005水平显著,在010水平显著。根据带AR项的GLS-FE模型的估计结果,讨论实证研究结论:
(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GDPper回归系数不显著,但为正值。结合假设1的推演分析,说明中文核心期刊数量仍然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文核心期刊的办刊一般依托于某一机构,多数为作为事业单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专业学会,并且需要在办刊条件、编辑人员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的办刊依托机构会有更好的物质支撑条件、相对好的工资待遇也会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刊物编辑人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一般来讲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水平都相对比较高,可以产出更多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稿件数量也自然会多,因此有利于保障刊物的高质量。
(2)UNInum和STAFFnum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办学规模、高校专任教师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的假设2、和假设4。
高等院校的数量和专任教师的规模是引导中文核心期刊的重要因素。其中,通过对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进行研究,90%以上的学术期刊都是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来主办的。与其他变量相比,高等院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贡献和重要性最大。从各区域来看,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省(市、区),所拥有的核心期刊的数量往往也比较多,尤其是985或211高校的数量最多的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和四川也具有最多的中文核心期刊。
(3)RDrat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科研支持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的假设5。
科研支持水平是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基本保证。科研支持水平高,科研经费投入量大,才能保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核心期刊恰恰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发布载体,从而使得科研支持水平与核心期刊的多少存在相关关系,例如2006-2008年间,北京市年均科研投入总额达到33513亿元,核心期刊数量高居榜首;而核心期刊最少的省(市、区)的科研投入则大多在10亿元以下。
(4)STUnum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高校在校生规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这与前文的假设3不一致。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除少数年份外各省(市)的招生数额一直呈增长趋势,各省市在校生规模都在快速增加,特别是人口大省的增加更为显著,因此导致各省市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如最高的北京市为347人,最低的贵州省也有74人。另外,除部分省市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仍以本科教育、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各类应用型高级劳动者而非高级专业人才,这导致其总体数量多少和科技成果的产出关系不大,进而高校在校生规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高校研究生在产出科研成果应该具有较大贡献,但由于高校研究生数量的历史数据不完整,因此本文没有将其单独列出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4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8-2008年省区统计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揭示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各省(市、区)的核心期刊数量分布很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总体呈现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北京集中了近40%的核心期刊,北京、上海、江苏、湖北、辽宁、陕西和四川七省市集中了全国近70%的核心期刊。之所以导致核心期刊在这些省市的集中分布,和这些省市作为中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基地,科技成果产出量高等关系密切。
(2)1988-2008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等院校数量和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加强高校建设能起到增加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学术期刊质量进而增加核心期刊数量的作用。endprint
(3)计量分析结果还表明科研支持水平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资金支持力度,有利于增加核心期刊数量,可改变核心期刊地理分布过于集中的状况。
(4)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文核心期刊发展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现实状况。
(5)高校在校生数量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尚不显著,但如果能够获取在校生结构数据的前提下,区分在校生结构后再进一步分析检验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另外,本文并未将中文核心期刊进行质量等级的区分,而是作为同质事物进行对待;同时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由于数据获取和处理上的难度,难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后续研究将对以上方面进行逐一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姜富明,冉强辉,何剑秋,等.科技期刊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20-22.
[2]王玲,叶继元.中文核心期刊研究的现状及其走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7(135):21-24.
[3]吴爱芝.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态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96-100.
[4]Henri LF.de Groot,Peter Nijkamp,Zoltan Acs.Knowledge spill-overs,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Regional Science,2001,80(3):249-253.
[5]Jeffrey LFurman,Michael EPprter,Scott Stern.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2002,31(6):899-933.
[6]Giovanni Schiuma Antonio Lerro.Knowledge-based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2(5):121-136.
[7]Brian Ceh.Regional innovation potential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of spatial transformation[J].Regional Science,2001,80(3):297-316.
[8]Vincent Daultel,Olivier Walther.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 small metropolitan region:An intra-regional approach in Luxembourg[J].Regional Science,2014,93(4):703-726.
[9]付淼.省域专利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106-112.
[10]项歌德.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应用——基于R&D溢出效应测度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5-70.
[11]Martina Fromhold-Eisebith.Innovative milieu and social capital——complementary or redundant concepts of collaboration-based regional development?[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4,12(6):747-765.
[12]程鹏.高校R&D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4,(6):60-68.
[13]李金荣,陈学芬.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分布及其规律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3(5):76-79.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