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忏悔者没听过别人的忏悔吗

2015-12-14易国祥

清风 2015年8期
关键词:忏悔录刘家托尔斯泰

文_易国祥

忏悔者没听过别人的忏悔吗

文_易国祥

苏荣

中纪委新编辑的《警示录》,披露了原副国家级官员苏荣的“忏悔录”,其中有一段:“我算了一下,副厅级以上干部给我送钱款和贵重物品的人数达40多人,我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规矩,严重地违反了人事组织纪律,涉嫌受贿犯罪,真是悔恨交加,后悔莫及,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

一个昨天还处在尊位的人,如今把话说到这分上,一定会让人有所触动,会让善者坚守,贪者收手。但是,若把反腐倡廉的希望全寄托在“忏悔录”上,就未免太单纯了。不妨设想一下,包括苏荣在内的诸多忏悔者,难道他们就没有听到过别人的忏悔吗?

答案肯定是听过。自党执政以来,在“防止糖弹袭击”的告诫声中,每个时期的反腐,都不会让反面教员缺席。从印发忏悔材料,到组织官员去监狱直接听取现身说法,或制成影像播放,我不相信,如今的忏悔者能够躲过每一次警示教育,但为什么在听过别人忏悔之后,仍然不乏忏悔的后继者呢?

在不良政治生态与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下,官员的双重人格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些人“听归听,做归做”,比起有些主要领导“说归说,做归做”,不会更令人诧异。贪不贪,在主观。用“忏悔录”对官员进行教育虽然成为标配,但它绝不是一服灵丹妙药。

笔者主要想说的是,有些忏悔不一定是忏悔者内心全部的道白。让人感觉言词恳切、动情晓理,如“N个对不起”的那些话,是在审判席上、在高墙内、在囚室里讲的。何况在认罪态度可能影响和左右法纪处置程度的背景下,“敢于和善于忏悔”,是明智的选择,也是趋利的选择。

除此之外,官员落马是因为运气不佳、技术失误、环境决定、被选择等真实想法,其实是有的。即使成为囚徒,他们也懂得“政治正确”更重要,于是,让忏悔者表现很虔诚,听闻者装作很受用的,很多是高大上的“忏悔体”,它掩饰了真实的困惑,也停止了深入的自我剖析。

也有常规化的“忏悔录”,如武汉市武昌区原区长胡勤学痛悔自己之所以让人生走向了“那个最不该去的地方”,主要有“跟随大流”“人之常情”“分寸用权”“抱有侥幸”和“碍于面子”等灰暗心理。其实,导致他犯罪的,应该有比这更不宜言表的心理。

安徽省太和县委原书记刘家坤还是当地的勤廉典型时,还有其在阜阳市中院任主要领导的胞弟因贪腐入狱,最终病死狱中的反面警示,照理说刘家坤最不应该踏进同一条河流。可他从胞弟身上不是吸取教训,而是认为胞弟落马关键是直接收钱,自己则改为通过投资和借贷方式获利。不要说别人的忏悔,就是“死”的警示,都没有阻止刘家坤走向不归路。

真正的忏悔不易,而救赎更难。曾经写下《忏悔录》,以为悟透了生命意义的托尔斯泰,后来忏悔自己中年的忏悔不彻底,以至于内心一直得不到安宁。如今的忏悔者,有多少人像托尔斯泰那样解剖了自己,并用余生来救赎真理呢?

媒体推崇的有些“忏悔录”,往往是出自负面人物口中的另一种大话或套话,而落马贪官们欲言又止或点到为止的那些“小九九”,既是他们本人内心没有过的坎,也是反腐倡廉高奏凯歌背后的现实,更是“忏悔录”听者真正需要解开的心结。

对于高大上的“忏悔录”,苏荣们听过,因不屑和忽略“忏悔录”边际的真问题,所以很多人重写了“忏悔录”;后面的官员如果也停留在这类“忏悔录”上面,也不屑和忽略“忏悔录”边际的真问题,那你的未来也很难说。

猜你喜欢

忏悔录刘家托尔斯泰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七颗钻石
刘家成、刘一达:让京味儿入味儿
忏悔录怎能写成“八股文”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晋中市:编印《忏悔录》系列读本 助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
忘记自己的人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