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昔初为人师时

2015-12-14刘增人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住客聊城泰安

文/刘增人

忆昔初为人师时

文/刘增人

1963年8月,山东师范学院一纸调令,把中文系4个、数学系3个应届毕业生分配到泰安教师进修学校,后来叫泰安师专,现在叫泰山学院。我就是中文系这4个人之一。

我们一行七人,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好像没有见到任何马路、楼房。我们雇了一辆地排车拉行李,7个人的全部行李没有装满那一辆地排车。去学校也没有什么正经道路,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小径,我们颠颠簸簸来到这要教一辈子书的地方。学校很简陋,主要建筑就是一座3层的教学楼,我和高照福、张兆勋两位学兄合住在一间教研室。每人一张床板,由两条板凳支起来,一张长桌子,还有一个一米高的书橱。没有自来水,教学楼东头有一眼井,井口安着一部解放牌水车,推着转圈,费半天劲才能推上水来,一松手,“噗”的一声,桶又落回去了。洗件衣服要来回折腾好几次。学校有两个教学单位,一是轮训处,负责培训各地选送的中学骨干教师,由老教师执教;一是函授部,负责山东西部六七个地区的函授教学。我们3个人自然都在函授中文组。虽然艰苦,一群单身汉倒也过得挺快乐。

深秋初冬,备课结束,我们就要体会为人师的甘苦了。

生活最丰富多彩的是在菏泽。我们住在师范学院,4个人里没有人有手表,函授站借给我们一个马蹄表,谁上课谁带上,好掌握上课下课的时间。周末晚饭,有不收粮票的地瓜,一般是像小手指头大小,交5分钱管饱。我们4个人能消灭堆满一个小圆桌的地瓜。到晚上可就遭罪了,屁声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臭,半夜了还得去操场溜达。但文娱生活特别丰富。那时菏泽的教育与文化是合署办公的,挂的牌子是文教局。晚饭过后,局里的老师就喊:“泰安来的老师看戏了!”我记得有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四平调等,自然还是豫剧更流行。清早起床,就听见门外老少社员都会吼两嗓:“辕门外,放罢了,三声炮,嗷嗷嗷……”学兄曹伦元有时也来两句他唯一会唱的歌:“小扁担,三尺三……”不是跑调,而是一直就不曾着调。

生活最艰苦的是禹城。那里的县招待所里,母猪到处游逛,自以为就是主人。住客发现有蛇钻进墙洞里,就用香烟烧蛇尾巴,蛇拼命往里钻,大概挺难受,住客却哈哈大笑。吃饭时听隔壁客人说,他们在外间打扑克,往里屋扔只鞋,就能砸死一只老鼠。

伙食最好的是沂水。我们借住在小学里,没有伙房,函授站的同志特地雇了一位老者为我们做饭。早上是新摊的玉米煎饼,咸菜用香油浸泡着。中、晚两餐是从集上买来的新烙的锅饼,上面撒着一层香香的芝麻。菜是椿芽炒鸡蛋。椿芽刚从树上采下,鸡蛋来自隔壁大嫂自养的母鸡—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椿芽炒鸡蛋了。

与我们关系最融洽的是聊城。聊城函授站的老师,从到汽车站接着我们,一路上就没断了说笑。他自嘲说:“咱这聊城,你可别瞧不起,风沙不要钱,管够!饼干全省第一,最硬。”据说有个拾粪的社员,从供销社买了一包饼干,包饼干的纸不结实,一块饼干掉在了马路上,不小心让汽车过去轧了。老社员心急,完了完了,这回饼干算是碎了。不想那汽车轱辘把饼干轧进马路里了,饼干倒是整的。可怎么挖出来呀?老社员用他的粪叉子挖,挖呀挖,粪叉子挖断了,饼干还没有挖出来。有人走过,说:“你憨啊?用饼干挖啊!”果然就成功了……当时我们并不觉得多么可笑,因为就是那样的饼干。

(王本泽摘自《齐鲁晚报》2015年4月16日)

猜你喜欢

住客聊城泰安
隔离点医护与看不见的病毒较量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聊娃儿聊聊城
谁最擅长在酒店顺手牵羊
花糕,我爱摆弄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