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田间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2015-12-13洪江庭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厦门361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代母源猪瘟

洪江庭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厦门361100

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田间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洪江庭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厦门361100

为比较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在厦门市同安区某规模猪场,选用代号为CQ、CD和JX 3个厂家生产的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进行免疫效果试验。随机选取45头30日龄断乳仔猪,分为3组,30日龄首免,首免后28 d二免,A组免疫接种CQ厂家的猪瘟脾淋苗,B组免疫接种CD厂家的猪瘟脾淋苗,C组免疫接种JX厂家的猪瘟细胞传代苗,通过定期跟踪3组猪群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组猪群二免后7 d前免疫抗体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38 d后才出现免疫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差异,以C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A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低。

猪瘟疫苗抗体效价抗体阳性率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属国家一类动物疫病。猪瘟免疫工作不仅是猪场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任务之一。如果猪瘟防控工作不当或失败,猪场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养猪场都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厦门市同安区各养猪场一直以来都采用猪瘟脾淋苗对猪群进行免疫,2015年政府采购了猪瘟传代细胞苗,由于对猪瘟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不太了解,养殖场对是否免疫猪瘟传代细胞苗都处于观望状态。为比较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2015年5月12日至7月17日在同安区某规模猪场开展了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选取某规模猪场中同品种5窝体型较为一致的30日龄断乳仔猪,每窝选取9头,每窝按顺序编号,共45头,分为3组,每窝编号1、2、3为A组,4、5、6为B组,7、8、9为C组,每组15头。该批断乳仔猪已经按照该养殖场内的免疫程序,3日龄滴鼻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10日龄注射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20日龄注射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

1.2供试疫苗试验选用3家不同厂家生产的传代细胞苗和脾淋苗,见表1。

表1 供试猪瘟疫苗及使用剂量

1.3试验方法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按照该养殖场的免疫计划进行,试验前采集3组45头30日龄断乳仔猪血样,用于检测本底抗体水平。采血后仔猪通过剪耳进行标记,然后按疫苗分组,颈部肌肉注射相应的猪瘟疫苗,首免后28 d采用同批次疫苗进行二免,在首免后7 d、21 d以及二免后7 d、38 d采血检测猪瘟免疫抗体水平。

1.4检测方法采用ID.vet猪瘟E2抗体检测试剂盒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仔猪血清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测定结果以竞争百分率(S/N%)表示,S/N%=(样品OD450值/阴性对照OD450值)×100,被检样本的S/N%值小于或等于50%,该样本就被判为阳性。S/N%越小,特异性抗体含量越高,反之亦然。

对免疫前抽取的血清进行猪瘟抗体、O型口蹄疫、蓝耳病抗体和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本底分析。O型口蹄疫抗体采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的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蓝耳病采用LSI的ELISA试剂盒,伪狂犬病gB抗体采用ID.vet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5log2判为阳性,蓝耳病和伪狂犬病gB检测结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判定。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软件对各组仔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3个试验组的平均S/N%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比较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性分析;对各两组之间的抗体阳性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用来推断两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无差别。假设检验显著性水准设为0.05,P<0.05即认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0日龄断乳仔猪4种抗体水平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试验动物本底抗体水平比较对试验仔猪进行猪瘟、O型口蹄疫和蓝耳病3种母源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显示3组试验仔猪的3种母源抗体水平较为一致,各组母源抗体阳性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进一步对各两组之间猪瘟抗体的S/N%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各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各组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完全一致。

2.2猪瘟抗体水平变化首免和二免后各采血2次,检测各组猪瘟抗体的S/N%值,见表3。从3组猪瘟抗体水平跟踪监测结果看(见图1),A组猪瘟抗体水平在首免7 d后出现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二免后38 d,抗体水平再显著下降;B组的猪瘟抗体水平在一免后出现下降,二免后7 d呈现上升趋势。C组抗体水平在一免后7 d略有下降,21 d呈上升趋势,二免后抗体水平进一步上升。

从各组猪瘟抗体阳性合格率来看,3组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75%以上,超过国家强制标准70%的要求,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但在二免后38 d(见表3),各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以C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B组,A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低。

表3 猪瘟抗体水平跟踪结果

图1 猪瘟抗体水平跟踪监测图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两组之间猪瘟抗体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3组猪群从一免至二免后7 d前,免疫抗体水平和阳性合格率无显著差异,38 d后才呈现免疫抗体水平和阳性合格率差异较大,C组和A组之间P=0.022,差异显著,以C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A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低。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现有的猪瘟疫苗根据生产方式分为脾淋苗、原代细胞苗和传代细胞苗。从理论上讲,猪瘟脾淋苗是经典疫苗,属于组织苗,保护力很优秀。长期以来,生猪养殖户已经习惯使用猪瘟脾淋苗,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生猪养殖量的增加,脾淋苗已经不能适应需求,特别是合格兔源的减少,很难满足猪瘟脾淋苗的生产需要,而且落后的生产工艺较难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所以,今后用猪瘟细胞苗代替脾淋苗是大势所趋[1]。本次试验选用两家猪瘟脾淋苗与一家猪瘟传代细胞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抗体阳性合格率结果显示,无论是猪瘟传代细胞苗还是猪瘟脾淋苗都能提供较好保护力,但免疫抗体水平和维持时间还是有差异的,传代细胞苗免疫效果优于猪瘟脾淋苗,这与其他地方类似试验的结果比较一致[2-3]。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母猪50头以上的7个养殖场进行猪瘟疫苗临床使用效果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猪瘟传代细胞苗的免疫副反应率低,疫苗免疫效果是比较理想的[4]。

比较疫苗间的免疫效果,最好是选用没有母源抗体的动物做试验,大量的研究证实母源抗体对主动免疫效果有干扰作用。本次试验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较高,从3个试验组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A组母源抗体最高,影响最大,C组母源抗体最低,影响也最小。由于本试验目的旨在研究养殖场猪瘟免疫的真实现状,比较不同猪瘟疫苗的田间使用效果,因此,未排除母源抗体因素,完全按照养猪场的免疫计划进行试验。由此可见,猪瘟免疫成败除了疫苗质量外,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对免疫效果的干扰也是猪瘟免疫成败的关键。建议养殖场在制定猪瘟免疫程序时,要考虑仔猪体内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在实施免疫之前应加强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从而提高免疫质量。由于机体免疫是很复杂的系统,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应该是多方面的,抗体水平跟踪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本次试验仅对免疫效果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未能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厦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本试验提供支持和指导,谨此深表谢意。

[1]付彤.猪瘟疫苗免疫应注意的问题[J].养猪,2014(6):89-90.

[2]殷方芝,陶军,黄忠,等.某规模猪场两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3):37.

[3]陈培赛,薛成俊,施希祥,等.不同来源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2014(6):3-5.

[4]江明清.三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J].养殖技术顾问, 2014(7):226-242.

Comparison of immune effect on spleen and lymph tissue and cell line orig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 in field

HongJiangting
(Tongan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 Institute,Xiamen 361100)

Three vaccines were used to compare immune effect on spleen and lymph tissue and cell line orig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Forty-five 30-day-old pigle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a scale farm in Xiamen,meanwhile first immunization was carried out,second immunizationafter28 days,group A used spleen and lymph tissue orig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 from CQ and group B used spleen and lymph tissue origin vaccine from CD,while group C used cell line orig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 from JX,through regular tracking of antibody level to evaluate the immune effect.The results showed∶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group C herds was the highest on the 38thday after second immunization,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p A herds.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 antibody titer antibody positive rate

A

1003-4331(2015)05-0021-03

猜你喜欢

传代母源猪瘟
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遗传性对其益生特性及货架期菌数的影响
塞尼卡病毒A在BHK-21细胞中培养条件探索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流程分析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