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慧国土建设现状分析与模式探讨
2015-12-13李爱美李爱迪
李爱美,李爱迪,杨 凯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 400020)
重庆智慧国土建设现状分析与模式探讨
李爱美,李爱迪,杨 凯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 400020)
横向比较了重庆、武汉、北京、浙江、广西等地区“智慧国土”的建设现状,分析了“智慧国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关键技术;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具可操作性的“智慧国土”建设模式。
智慧国土;现状分析;建设模式;国土资源信息化;空间信息;云计算
近年来,国家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尤为重视,信息化技术正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驱动力[1],按照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在未来几年以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自国土资源部提出着力构建“智慧国土”以来,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在两年内实现质的跨越。随着国家重点领域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掀起了信息化领域顶层设计的热潮[2~6]。目前,我国对“智慧国土”建设研究偏重于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或者某一新技术的局部应用[7~16],从信息化全局角度建设适合省(市)实情“智慧国土”的研究相对薄弱。
1 “智慧国土”建设现状
1.1 重庆市“智慧国土”建设现状
截至当前,重庆市结合直辖市体制和中等省架构这一特殊的市情和信息化基础条件,完成了“一期项目”(重庆市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中心项目),正以“集中”的模式(集中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统一提供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统一开发和部署业务系统[17])全面开展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二期”项目,由“数字国土”向“智慧国土”转变。
在管理层面,市国土房管局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并按照“统筹规划、综合集成、标准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将信息化工作落实到相应机关处室和技术支撑单位。在技术体系方面,已形成全市国土房管“11411”信息化体系[18],建成了各区(县)国土房管部门与市局的数据交换体系。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互联互通的行业专网,完成了全市区(县)房屋管理部门的局域网和二级网络的建设,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存储系统、主机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安全系统进行了扩容和加固,更新了相关设备和运行环境,建立了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和安全体系。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建立了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备份中心和重庆市“统一”的行业数据中心,建成了一批服务国土房管工作的基础数据库,形成了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的全市“一张图”的核心数据库。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重庆市国土房管系统已搭建国土资源业务网,建成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
重庆市“智慧国土”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与“智慧国土”建设目标依然存在差距。
1.2 其他城市“智慧国土”建设情况
自2011年以来,武汉、北京、浙江、广西等地区在整合全省(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电子政务、综合监管、共享服务、应急指挥等基础平台的研发,并对基础环境和信息安全等进行了实践探索。具体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省市“智慧国土”建设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Wisdom Land” construction
浙江2012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及“一张图”、“四平台”和“三体系”建设将整合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构建覆盖全省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但省内各市软件和数据还需统一。广西2013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推进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办公、行政审批等全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持续推进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但省内各市国土信息化水平有待整体提高。
上述省(市)的相关实践探索为建设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了“智慧国土”的建设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如下难题尚待解决:
一是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省(市)由于历史以来的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的过程未必整体提高了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水平。每个城市各个区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发展不一,而在“智慧国土”建设和应用当中,各区域既是建设者也是使用者。只有整体达到了自主、持续创新和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手段的水平,“智慧国土”才能顺利建成。
二是数据和系统建设各自为战,共享和统一程度不高,不利于“智慧国土”的建设。由于数据的保密性、系统的建设成本,信息化建设当中部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共享和统一的程度不高,导致“智慧国土”的建设存在一定阻碍。
三是信息化相关技术在国土行业的应用研究程度不高。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构建“智慧国土”的两大支撑技术。在国土“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新兴信息技术,加上智能算法,实现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融合、监管与服务的融合,从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和服务效能,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国土。但物联网、云计算与GIS如何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深度融合,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较少。云计算和GIS技术两者虽然存在优势互补,但是集成实现较为困难,是建设“智慧国土”的难点之一。
2 构建“智慧国土”关键技术
总结上述地区“智慧国土”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智慧国土”建设具体情况,本文分析认为,建设“智慧国土”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分布集中式交换模式的顶层设计
在“智慧国土”框架设计过程中,根据各区域应用需求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对于信息共享程度高、信息一致性高的区域,宜采用集中交换模式统一数据标准和软件互操作接口;对于数据和系统各异、共享程度低的区域,宜采用分布式交换模式逐步统一数据标准和软件互操作接口,为“智慧国土”提供统一的访问路径。
2.2 物联网感知设备与“一张图”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模式
物联网技术能够利用统一的空间定位、空间分析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传感器布设的选址,达到终端布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再结合GIS技术把所有的物联对象纳入到统一的空间平台上,直观、生动、快速地对物联对象进行定位、追踪、查找、控制和管理。将各区域国土资源监测“一张图”与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进行结合,通过网络与信号把感知传递给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能够实现GIS资源池的智能化管理。
2.3 “云”模式的数据库管理模式
“智慧国土”拥有海量的空间数据,需要部署到安全、隔离的“云”基础设施之上,通过“云”模式的计算能够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并行处理,并以弹性的、按需获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基于web的国土信息服务。
3 关于重庆“智慧国土”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针对重庆各区县之间信息化水平不一的情况,在全市“智慧国土”顶层设计时,宜采用基于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交换方式,这种模式既很好隔离了交换系统和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差异,也为核心数据库提供了信息采集的途径,保证了跨部门应用时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和主题业务信息的一致性。
二、加强横向沟通,积极参与相关研究项目,注重科研倾斜。加强与其他地区“智慧国土”建设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参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相关横向课题研究,结合重庆实际,积极组织申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的研究开发项目,带动信息化科研人员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和合作研究,把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创新作为“智慧国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科研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互动和辅助支撑。
三、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县开展“智慧国土”试点工作。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程度和一致性较高的区县先行开展“智慧国土”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监管系统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结合应用的探索实践,取得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
4 结语
目前重庆市正大力推进“智慧国土”建设,前期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已基本建成,当前正在构建开放、协同的国土信息化服务系统。本文结合“智慧国土”的建设目标和现状,分析了“智慧国土”建设关键技术和目前存在的难点,提出了适合重庆“智慧国土”建设的几点建议,为重庆“智慧国土”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References)
[1] 程烨,蒋文彪,项家铀. 略论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J]. 中国土地科学,1997,11(4):60-62. Cheng Y, Jiang W B, Xiang J Y. The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J]. China Land Science, 1997,11(4):60-62.
[2] 冯经明. 坚持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J].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9-11. Feng J M. Top-level design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and using informationization to improve fine management[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2,33(1): 9-11.
[3] 周涛,朱剑,陈朝晖,等. 广西国土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4):60-62. Zhou T, Zhu J, Chen Z H, et al. Discussion of top-level design about Guangxi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J]. 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32(4):60-62.
[4] 黄厚. SOA架构在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地质,2010,31(2):26-29. Huang H.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in constructing the 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J]. Shanghai Geology, 2010,31(2):26-29.
[5] 顾星晔. 城市三维空间数据的特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2):92-94. Gu X Y. The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urban spatial dat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2):92-94.
[6] 赵峰. 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63-65. Zhao F. Shanghai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mart city[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3):63-65.
[7] 卢新海,俞鹏程. “智慧国土”背景下区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路径探究[J]. 电子政务,2013,(2):70-79. Lu X H, Yu P C. The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goals and path for regional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Land”[J]. E-Government, 2013,(2):70-79.
[8] 李建林,尹岷,陈瑜琦,等. 北京市“智慧国土”信息化建设体系研究[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5):39-45. Li J L, Yin M, Chen Y Q, et al. Beijing's “Wisdom Land”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J].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13,(5):39-45.
[9] 陶琦. 推动“数字国土”向“智慧国土”跨越[J]. 南方国土资源, 2012,(3):6-11. Tao Q. The promotion from “digital land” to “wisdom land”[J]. Nanfang Guotu Ziyuan, 2012,(3):6-11.
[10] 李钢,尹鹏程,张季一,等. “智慧国土”建设探讨[J]. 测绘科学, 2014,(8):62-66. Li G, Yin P C, Zhang J Y, et al.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Smart Land[J].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4,(8):62-66.
[11] 顾卫锋. 上海城市三维地籍建立的关键问题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3):58-64. Gu W F. Key problems of the Shanghai urban three-dimensional cadastre[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3):58-64.
[12] 廖远琴. 上海三维地籍宗地模型设计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 2014,35(2):70-73. Liao Y Q. Study and design of a 3D cadastre parcel model for Shanghai[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2):70-73.
[13] 季慧丽.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56-58,69. Ji H L. Cadast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3):56-58,69.
[14] 周甬涛. 城市三维地籍的建立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2):15-19. Zhou Y T.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3D cadastres to land management in urban area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2):15-19.
[15] 王莉. 浅析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6): 31-33. Wang 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loud computing[J].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11,(6):31-33.
[16]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从资源的网络应用到网络监管[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2):27. Tianjin bureau of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B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orientation driven to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with the efforts[J].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12,(2):27.
[17] 颜英,陈鹏. 重庆市国土房管信息化工作特点总结[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4):10-11. Yan Y, Chen P. A summary of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information work[J].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13,(4):10-11.
[18] 李仕川. 重庆市国土房管信息化工作思路[J].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3,(4):3-4. Li S C. Ideas of Chongqing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information work[J].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13,(4):3-4.
Construction pattern analysis for Wisdom Land in Chongqing
LI Ai-Mei, LI Ai-Di, YANG Kai
(Chongq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Planning for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Chongqing 400020, 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of the city of Chongqing with those of Wuhan, Beijing, Zhejiang, and Guangxi. It analyzes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key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ng ‘Wisdom Land’, and proposes a Chongqing Wisdom Land construction pattern.
wisdom land; situation analysis; construction pattern;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
F205
A
2095-1329(2015)01-0064-03
2014-08-04
2014-10-21
李爱美(1986-),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研究.
电子邮箱: wudaliaimei@yeah.ne
联系电话: 18502350204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立体空间地房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CQGTKJ-2014031)
10.3969/j.issn.2095-1329.2015.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