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5-12-13周一成

关键词:安庆市旅游业旅游

周一成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关于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周一成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文化旅游大市安庆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实施政府扶持战略可以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实证研究;安庆市

一 文献回顾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世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不同的探讨。朱虹(2013)通过对江西省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和条件进行研究,提出了江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树立大目标,促进大融合,推进大项目,突出大特色,开展大营销,构建大体系,出台大政策,全方位促进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1]张海燕、王忠云(2011)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模型,并基于此确定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对策:一是完善产业融合互动机制;二是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三是塑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四是大力推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2]郭湘如(2011)基于国内外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估的已有成果,构建出安徽省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给出了安徽省区域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一是积极构建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三是提升策划开发、经营管理和整合营销等重要能力;四是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合力打造品牌优势。[3]兰苑、陈艳珍(2014)从理论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宝贵意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旅游领先,文化跟进;区域集中,产业集群;规划引领,项目提升。[4]徐文燕、周玲(2013)应用DEA方法对江苏省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认为文化旅游业发展不仅靠投入,更重要的是要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马勇、陈慧英(2012)在构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层次分析和等级划分,指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6]

安庆市自古以来一直是安徽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等荣誉,素有“黄梅戏乡、文化之邦”的美称。安庆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的皖江文化培育了张恨水、程长庚、陈独秀、赵朴初等一批杰出人物,拥有振风塔、六尺巷、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等多处名胜古迹,留下了黄梅戏、桐城歌、文南词、岳西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以戏曲文化、佛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三位一体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安庆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并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成为了安庆市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 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文化旅游消费增长较快。

2013年,安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瞄准目标,有效运作,文化环境营造、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首次入围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3%;旅游总收入达到301亿元,增长15.75%,其中国内游客3403万次,增长14.42%,入境游客

9.6万次,增长20.8%,国内旅游收入295.98亿元,增长15.61%,外汇收入8722万美元,增长26.51%,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水平。[7]同时,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红色旅游、广播影视等多元化、大众化文化旅游消费形式和服务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拓展。随着安庆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文化旅游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已成为安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安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娱消费额从2003年的348.5元增长到2013年1900.4元,相比增长4倍多,年均增速达13.9%,[7]远远超过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的增幅。

2.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十二五规划以来,安庆市围绕建设旅游大项目,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后劲,推进实施“100个亿元项目、40个5亿元项目、10个市旅指委联系调度项目”。截至2013年底,全市旅游项目库入库项目287个,其中,在建的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27个,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34个。[7]天柱山大龙窝索道建成,白马潭观光园开园,帝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刘邓大军高干会议旧址修复等项目开工建设,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浮山项目列入省旅指委联系调度重点项目,“长江旅游从安庆起航”项目签约并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孔城老街、花亭湖旅游码头、妙道山、司空山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同时,陈独秀墓等11处文物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实施振风塔、严凤英旧居、高岗鸣凤、张家药铺等文物维修工程,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资金申报工作,《胡玉梅蚕豆辣酱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岳西鼓书》等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日益完善。

其一,安庆市依靠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如黄梅戏艺术节、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月、巨石山玉兰节、皖西南旅游高峰论坛等,广泛开展旅游宣传,大力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高安庆市文化旅游影响力。其二,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展立体化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效应,制作并播出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大型媒体上斥资投放形象广告,同时邀请台湾雄狮旅游集团摄制组、台湾中天电视旅游综艺节目《大皖登台》摄制组等综艺节目来安庆踩线勘景,提高文化旅游知名度,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其三,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实施“百镇创优、千村创建、万户示范”乡村旅游创建工程,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有机融入了现代旅游理念和文化内涵,促进了安庆市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三 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

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安庆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如迎江寺、花亭湖、浮山等都足以发展成为安庆市的旅游标志,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得以充分挖掘,更未发展成极具影响力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安庆市如今的旅游产业没有充分体现出城市千百年来沉淀出来的徽风皖韵的文化内涵,也没有真正使旅游者融入其中,匮乏的吸引力、参与性使游客难以驻留。以国家森林公园大龙山风景区、4A级景点菱湖风景区为例,其旅游设施建设过于简陋、景区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使原有的资源建设浮于表面,浪费了旅游文化资源应有的发展价值。相比之下,同处皖南的黄山市在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上则更为充分,在不断宣扬闻名中外的黄山之外,黄山市还在周边大力推广了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西递宏村旅游风景区,积极发展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产品,并开发博览会、会展、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培育高端旅游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实力,带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2.文化旅游发展特色不鲜明。

安庆市作为黄梅戏的发祥地,本该依靠戏曲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展以“黄梅戏之乡”为主题的旅游文化活动,努力形成文化、旅游互相促进扶持的格局,而目前,安庆市没有充分利用“黄梅戏”这一特色文化来发展旅游业,独具风格的黄梅戏仅在特定地区的老年人市场具有吸引力,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全市旅游业推广主题不够鲜明,旅游文化线路设计和包装也没有形成特色,大多数历史文化只停留在纸上、墙上,文化资源与旅游活动未能情景交融,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期待感和向往感。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整个安庆地区的旅游风景点零散分布、“各司其职”,尚未形成全市统一文化旅游网络,代表区域特色的产品屈指可数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较弱。

3.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其一交通不便利。目前,安庆市交通条件极其不便,不仅尚未开通高铁、动车,而且很多日常交通线路短缺,省内的某些城市与安庆市间的来往路程甚至长达十小时,给游客的游玩带来了不便。相对闭塞的交通严重阻碍了游客来往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推销,成为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其二住宿服务设施落后。星级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旅

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知,截止到2013年末,整个安庆地区尚未拥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星级酒店数量较少,与其他旅游城市星级酒店情况相比较差距较大。这不仅会影响旅游者的亲身感受,还会导致游客印象评价下降以至于流失后续游客。其三是文娱、体育等设施投资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许多优质的人文资源如菱湖风景区、博物馆、体育馆等得不到有效开发,加上景区环境质量不高,文化旅游效果较差,导致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弱,经济效益下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表1 2013年中国主要旅游城市星级酒店统计图

四 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路径选择

1.加强文化资源开发,打造旅游精品项目。

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的重点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安庆市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其一要针对各个文化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宣扬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优化景区空间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的旅游网络,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二是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并重发展。对于大龙山森林公园、天柱山、花亭湖等自然景观在加强修缮、提高环境质量的同时应当加以文化氛围,例如天柱山境内的三祖寺、古戏楼以及公园内常年聚集的众多以唱黄梅戏自娱自乐的市民等,都可以包装成为文化旅游宣传标签;而对于振风塔、迎江寺、六尺巷、文博园等本身就富涵文化内容的景点,要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实现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强强联合,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精品项目,从而增强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明确“戏剧之乡”定位,突出旅游文化特色。

安庆市要立足于“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地位,以黄梅戏和京剧等戏剧文化为导向,突出区域旅游特色。首先,要积极培育黄梅戏教育学校,着力扶持一批旅游文化演艺机构,在徽派文化、戏曲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素材中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能吸引游客兴趣的演艺项目。例如,在各景点统一布置黄梅戏舞台,将源于安庆的这一戏曲文化宣传普及到实处,并且让游客亲身体验,举办极具地方特色的公众性文化活动。其次,通过举办黄梅戏艺术节、风俗民情文化节等艺术节庆活动,发挥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传媒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挖掘戏曲资源,将戏剧文化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有机融入现代社会理念,从而扩大安庆市旅游文化影响力,建立安庆市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近年来,安庆市戏剧文化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因此作者认为要开展戏剧艺术教育,大力培养戏剧文化人才,提高戏剧人员专业素质,建立高素质的戏剧文化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回流机制,让安庆戏曲文化的魅力大放异彩。

3.实施政府扶持战略,提供优质配套服务。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住宿业超过90%的经济效应由旅游消费贡献,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超过80%的经济效应由旅游消费贡献,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超过40%的经济效应由旅游消费贡献,“食、住、行、游、购、娱”构成旅游产业的六要素。[8]首先,安庆市政府要充分运用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进一步完善旅游监管制度,力求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缩短投诉解决时间,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提高游客满意程度。其次,加快推进公路和铁路交通建设,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开通旅游专线,同时,建成长江旅游集散中心,开展旅游专线专列,形成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最后,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设立文化旅游业专项发展基金,引导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要素对文化旅游业的扶持,还需要文化旅游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辟更多的企业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方式,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1]朱虹.论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5-11.

[2]张海燕,王忠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7-23.

[3]郭湘如.安徽省区域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路径研究[J].财贸研究,2011(06):23-26.

[4]兰苑,陈艳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为例[J].经济问题,

2014(09):126-129.

[5]徐文燕,周玲.基于DEA方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研究——以2010年江苏文化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3):96-104.

[6]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7.

[7]安庆市统计年鉴及政府相关部门网站统计数据.

[8]谭颖.从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J].商业时代,2011(01):118-119.

Strategic Thinking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Anqing City

Zhou Yi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Bengbu,Anhui 233030,China)

The fus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urisT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upgra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aking the cultural tourism in Anqi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Anqing City empirically.It is concluded that strengthening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highlighting the touris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qing tourist industry,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 strategy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t industry in Anq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tourism;empirical research;Anqing City

F592.7

A

1672-6758(2015)09-0050-4

(责任编辑:蔡雪岚)

周一成,学生,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安徽省社科联资助项目(A2014033);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BB14C02)。

Class No.:F592.7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安庆市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