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模型研究

2015-12-13张海燕

关键词:高技术拉力集群

张海燕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模型研究

张海燕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联动效应概念;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理;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和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测算拉力效应、测算推力效应三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提出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等对策,以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协同发展

一 文献综述

创新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支撑点,因此,近年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中两方面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一是,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从微观视角进行实证研究,[1-2]国内学者中部分侧重理论分析部分侧重实证研究。如张琼(2006)、刘海冬(2012)、王道明(2013)等采用层次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论证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3-5]二是,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即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关于集群的形成机理,国内外诸多学者主要从知识溢出角度来论证。关于人才集聚,马歇尔于1964年提出产业的集中必然带来相关人才的聚集;国内诸多学者基于马歇尔的观点对人才集聚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如李刚(2005)论证了人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降低、科研教育水平的提高等是人才集聚的原因;[6]胡蓓等(2007、2009)证实集群的经济特性、生活环境和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均会对产业集群人才吸引有直接正向显著影响,集群文化特性直接影响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而间接影响产业集群的人才吸引力,集群人才政策显著直接影响人才吸引力并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间接影响;[7]张樨樨(2010)通过定量分析认为高技术产业集聚产值性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的值越高,高技术人才集聚水平也越高,而且,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技术性指标对人才集聚水平的提高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从目前高技术产业产值、规模、资金和人员投入及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带动性、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与关键特征,其绩效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低和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大小。然而,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密集度不高、经济效益欠佳等问题突出。上述文献回顾也表明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较多;国内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成果数量并不少,综合考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却非常稀缺。因而,在国内开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空间很大,许多问题亟需解决。文章认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如何固然离不开经济、区位、资源等诸因素,其中,最根本则在于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资源;那么,作为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人才,它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基于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促成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应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的趋势。

二 模型基本概念

1.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

高技术产业与科学技术最前沿紧密相连,所以,发展高技术产业首先要有发达的基础研究、众多具有领先水平和明显优势的学科及大批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因此,创新人才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战略资源,文章把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人才对其作用称为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

的拉力效应,强调“拉”,凸显了创新人才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与主动地位。

2.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

高技术产业集群是诸多相互关联的高技术企业、供应商、政府相关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地理集聚体,由于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战略性资源,因此,从此角度讲,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也即高技术人才集聚过程;而且,作为诸多机构地理集聚体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又进一步为高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良好的人才成长性是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集聚的根本动因。文章将高技术产业集群伴随而来的人才集聚客观形成的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性称为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推力效应具体表现为规模效应、干中学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人才共生效应。

3.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效应。

创新人才对国家或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力效应,国家或区域因高技术产业集群而带来的人才集聚又形成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性,二者综合即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效应。

三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模型

1.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机理分析。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一个区域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创新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成长配套措施、区域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带动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为创新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升区域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带来创新人才集聚。(2)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方面加快高技术产业集群内现有人力资本的知识更新速度和知识存量提升速度;另一方面也不断吸引高技术产业集群外生产要素流向创新人才集聚区,使得创新人才集聚区内高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均在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而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人才集聚所带来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即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的具体体现。(3)高技术产业集群作为彼此关联的诸多机构的地理集聚体,存在着巨大的人才集聚效应,即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具体表现为规模效应、干中学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人才共生效应。(4)高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更上一台阶,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如此以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包括三部分。

(1)选取创新人才集聚水平和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衡量指标。

目前,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高技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但指标种类繁杂、数量众多。考虑到指标数据来源一致、统计口径一致,在充分征询专家意见后选取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等7个指标衡量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选取高技术企业数等6个指标衡量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具体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

借助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收集某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简称区域)有关表1中13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求得衡量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和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的计算公式(见公式1和2)。

公式1和2中,x1、x2……x13分别表示31个区域某年份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13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值,a1、a2……a13分别表示主成份分析后13个指标的系数值分别表示某一区域某年份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和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综合得分。

(2)测算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

测算某一区域某年份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可考虑以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为研究主体,建立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衡量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即,第一步,运用公式2计算某年份全国31个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数值;第二步,以该年份全国31个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综合得分(即F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为因变量,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的7个指标(或也可考虑使用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主成份)为自变量,在SPSS软件中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和检验结果,构建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测算方程(见公式3和4)。

公式3和4均可用来测算区域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其中,Y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表示区域某年份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力效应得分,x1、x2……x7分别表示31个区域某年份创新人才集聚7个指标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值,b1、b2……b7分别表示经回归分析,拟合性检验显著的7个自变量的系数值,c1、c2……分别表示以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主成份为自变量经回归分析、拟合性检验显著的各个自变量的系数值,自变量个数也即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主成份的个数,F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主成份1、F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主成份2……分别表示创新人才集聚水平各个主成份得分。

(3)测算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

测算思路与拉力效应测算相同。即,首先运用公式1计算出某一年份全国31个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数值;再以该年份全国31个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即F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水平)为因变量,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的6个指标(或也可考虑用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主成份)为自变量,在SPSS软件中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和检验结果,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测算方程(见公式5和6)。公式5和6均可用来测算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Y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表示区域某年份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推力效应得分,x8、x9……x13分别表示31个省、市、自治区某年份创新人才集聚6个指标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值,b8、b9……b13分别表示经回归分析,拟合性检验显著的6个自变量的系数值,d1、d2……分别表示以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主成份为自变量经回归分析、拟合性检验显著的各个自变量的系数值,自变量个数即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主成份的个数,分别表示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各个主成份得分。

四 推进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1.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效应的两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集群内高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最基本因素。(2)高技术产业集群所在区域人才政策法规是政府在高技术集群发展中行使其职能的首要方式,以区域人才政策法规等为代表的区域人才政策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内创新人才的成长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如宽松的户口政策、提供人事代理、优秀人才奖励、创业资助、研究资助)能为集群的发展巩固人才基地并构筑起人才高地。(3)良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基础配套措施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影响高技术人才流动和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4)高技术产业集群文化,其中,价值观决定着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对成功的判断标准;浓郁的商业文化可激发创新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活力;诚信协作的操守决定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文化底蕴。(5)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如人才引进与招聘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培训与开发制度等)直接关系到高技术企业创新人才的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效应。

2.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对策。

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对策主要考虑三条路径:一是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二是优化提升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三是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以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

考虑到对策需要落实,有必要明确对策的责任主体。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拉力效应和推力效应的实现是创新人才、高技术企业及研发机构和政府三个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创新人才的流动与集聚很大程度上是创新人才的个体行为和决策,因此,创新人才是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最直接与最关键的主体;高技术企业及相应研发机构则通过招聘活动参与创新人才的流动与集聚,并通过一系列诸如培训管理制度、薪酬激励制度、职业生涯规划等影响创新人才的流动与集聚;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高技术产业支持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技术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制定宏观人才管理政策(人才流动与引进机制)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与此同时,一个区域集众股力量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是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行为和决策的基础。

[1]Annette L.Ranft,Michael D.Lord.Acquiring new knowledge:The role of retaining human capital in acquisitions of high-tech firms[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9,Vol11:295-319.

[2]Colombo.Massimo G.,Grilli.Luca.Founder’s human capital and the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A competence-based view[J].Research Policy,2005,Volume134,Issue 6:795-816.

[3]张琼.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及其贡献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4]刘海冬.人力资本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增长贡献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5]王道明.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李刚,牛芳.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J].中国人才,2005(9):27-28.

[7]胡蓓,周均旭,翁清雄.高技术产业集群特性对人才吸引的影响——基于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等产业集群的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52-57,78.

[8]张樨樨.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人才集聚互动关系的建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72-75.

Linkage Mechanism Model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Zhang Haiyan
(Busiess School,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The pulling and pushing effects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es.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he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model evaluating the linkage mechanism,which includes selecting the indicators,measuring the cluster level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gathering level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estimating the pulling and pushing effect.The 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paper studied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and motivating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high-tech industry;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linkage mechanism;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240

A

1672-6758(2015)09-0046-4

(责任编辑:宋瑞斌)

张海燕,博士,讲师,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30325);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14SWC-104);徐州工程学院科研课题(XKY2012303)。

Class No.:F240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高技术拉力集群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