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颏皮肤混合瘤1例

2015-12-13张佳音魏喆强曹志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汗腺包膜肿物

张佳音 魏喆强 曹志翔

下颏皮肤混合瘤1例

张佳音 魏喆强 曹志翔∗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下颏肿物2年余,于2011年10月1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9年始于下颏部起一粟粒大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反复刺激皮损渐增大,并隆起于皮面无自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双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下颏一枚约1.0 cm×1.5 cm×0.8 cm隆起性不规则肿物,与皮下组织粘连,皮损淡红色,质硬如软骨,边界清,活动度可,无破溃,无压痛(图1)。于局部麻醉下按皮纹方向圆弧形小切口行肿物切除术,完整取出肿物,缝合伤口。术后见肿物包膜完整,切开剖面为灰白色实质性内容物。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团块,界限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瘤细胞呈多形性,条索状、巢状排列,部分呈腺管样结构、形态大小不一,分散于黏液样基质中,其间有软骨样组织,管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立方上皮,外层为扁平上皮(图2、3)。病理诊断:下颏皮肤混合瘤。本例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恶变。

图1 下颏一枚约1.0 cm×1.5 cm×0.8 cm隆起性不规则肿物,淡红色,质硬如软骨 图2、3 真皮内可见肿瘤团块,界限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瘤细胞呈多形性,条索状、巢状排列,部分呈腺管样结构、形态大小不一,分散于黏液样基质中,其间有软骨样组织(HE,×100;×200)

讨论 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MT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头颈部,以鼻部、颊部、上唇多见,偶见于腋窝、躯干和四肢,罕见阴囊受累。1该病发病率低,无明显自觉症状,且皮损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易误诊,需做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包括小汗腺、大汗腺、皮脂腺、毛发等多种细胞成分,汗腺多为管囊状结构;上皮成分包埋于黏液样、软骨样或纤维性间质中,间质染色和阿新蓝染色(+)。2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也有发生恶变的病例报道,如果组织病理出现细胞异型性、核分裂相增多、边缘浸润性生长、卫星灶及肿瘤坏死则提示恶变。3尽管对MTS的分化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可MTS可向大汗腺和小汗腺分化,而且大多数向大汗腺分化。4

本例患者表现为下颏结节性肿物,表面光滑,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需与面部其他常见肿瘤相鉴别:如表皮囊肿、毛母质瘤、皮肤纤维瘤、皮脂腺瘤等,以免误诊。因其具有易复发及恶变倾向,建议将肿瘤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并定期随访。最后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

1常莎,袁伟,郑庭铭,等.鼻尖部皮肤混合瘤2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6):467-468.

2Barnett MD,Wallack MK,Zuretti A,et al.Recurrentmalignantchondroid syringoma of the foo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JClin Oncol,2000,23(3):227-232.

3杨希川,阎衡,叶庆佾,等.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2):2194-2195.

4史毓杰,杨文林,杨健.软骨样汗管瘤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7):432.

(收稿:2013-07-19 修回:2013-09-09)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41∗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汗腺包膜肿物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汗藏哪儿了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