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概述
2015-12-13李国棋
王 瑶,李国棋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
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概述
王 瑶,李国棋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
针对当前剧场建筑、舞台设备、演出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首都剧场安全体系》,以减少剧场安全事故,提高剧场作为大型公共设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剧场;演出场所;安全标准;保障措施
1 研究意义
舞台表演艺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而剧场则是这一活动最重要的场所。近年来,我国演出市场日益繁荣、演出活动日趋频繁;与此同时,剧场演出事故也时有发生。剧场建筑安全、舞台设备安全以及演出安全问题开始凸显,演出组织者、演员以及观众都对演出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繁荣文化的保障。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9号《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5号《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均明确提出了舞台表演艺术场所的安全要求以及制订舞台表演艺术行业安全标准的迫切要求。因此,研究和制订舞台表演艺术行业赖以生存的剧场安全管理体系及重要技术措施,是当前剧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迫切任务。
造成以往剧场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剧场设计不合理、舞台设备故障、使用者操作不当以及业主管理不善等。经过对不同的事故进行统计分类发现,剧场和舞台的管理以及演出活动中都缺少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也就是本文提出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简称“演出安全体系”)。通过制定演出安全体系,剧场等演出场所涉及的安全问题被清晰地罗列出来,为今后起草相应的演出安全标准打下基础。
2 发生舞台安全事件的原因
出于对演出事故的担忧,2009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剧院等单位成立了“剧场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其申报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被列为2010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剧场是具有代表性的演出场所,因此,《剧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期间,笔者翻译了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大量舞台安全管理资料,收集整理了国内演出安全管理相关资料及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剧场建筑、舞台设备、演出管理的安全隐患,并参考“剧场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的报告,为《剧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一文搜集了大量资料。通过总结,课题组认为演出活动日益复杂而协作机制相对滞后、有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缺乏成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等,是造成当前舞台安全事件多发、频发的重要原因。
2.1 协作机制跟不上演出发展
当前,文艺演出活动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国演出场所的形式、样式不断创新,从广场大型演出到实景舞台演出,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设备越来越复杂多样。这些变化,使得演出制作变得更专业化和细分化,对演出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协作机制来支撑现代演艺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演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在很多的工作现场,演出主办方、制作单位以及负责舞美、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设备等的相关工作人员众多,他们各有各的制作流程以及设备管理程序,各自施行自己制定的安全标准和措施,而将全体从业者统一起来保证安全的指挥系统却相对薄弱很多。
2.2 安全意识不到位
我国现代化剧场建设从20世纪末至今,首批10年建龄剧场中的一些易损件、磨损件都到了大修的期限。然而,当前我国剧场的运营管理中,既无折旧也无维修专用款项。没有政府部门或行业部门的推进,到龄的设备和系统得不到及时维修维护和零件更换,将是极其危险的安全隐患——小则出现演出事故,大则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电器件,得不到及时更新,极易引起火灾,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然而,事实上,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日程安排、经费等原因,许多文艺演出的制作周期往往非常紧张,这就使得制作团队的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参与演出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安全警示技术教育不屑一顾,演出过程中也缺少针对从业人员开展的必要的安全教育,缺乏安全对策。因此,一些由于舞台从业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也凸显出来。
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对已经出现的舞台安全事件的认识和反省也往往不到位。在收集演出安全事故的案例时,遇到的困难超出了预期。笔者认为其原因有如下两点:(1)凡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都无上报统计制度,事故发生后无处查询、无从调查;(2)事故方对事故遮遮掩掩,不配合调查统计。因此,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也是导致当前演出安全事件多发、频发的重要原因。
2.3 安全管理体系缺位
资料显示,直至今日,我国公开发布的安全管理文件中,均未涉及有关演出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国家卫生安全生产管理法规规定了各种行业安全体系建立和整顿的方法,但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演出制作行业的规定,也未提及高空作业、开口处作业人员坠落、物体坠落、黑暗处工作等保证安全的措施。目前,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大都沿袭了各自不同的体制,安全措施五花八门。
此外,《劳动安全法》中规定了危险性高的工作场所必须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但是法令上没有规定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责任人”的责任。
由于国家和行业部门没有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尽管部分演出场所自身发现了很多安全隐患,却缺乏申请资金、停演维护的正当理由。
3 目前的研究状况
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演出市场发达的国家,对演出安全都十分重视,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如德国的《演出安全标准》、日本的《剧场等演出空间安全导则》等。这些国家也是在有了各种各样的安全规范后,发现缺少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而后陆续整理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演出安全管理体系。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本研究在开始制订演出安全标准时,引入OHSAS 18000《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与国家安全管理政策和世界安全管理认证制度接轨,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演出安全管理体系,使各个安全标准能够在一个统一和规范的框架下,完成相关的演出安全标准。另外,自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建筑界学者率先提出了“建筑安全”的概念和定义,受到各国建筑设计者的认同。本研究也将结合剧场建筑的特点,引入“建筑安全”的概念和定义,整理归纳出剧场建筑安全体系。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正在开展全国的剧场资源情况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市剧场资源调查报告》(文化部科研项目)。收集近年来演出事故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因此,今后有必要建立演出事故申报制度。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牵头制订的WH/T 42—2011《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第2部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已经颁布实施,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根据此安全标准,上海演出行业协会对世博园区内的临时搭建的舞台进行了必要的安全评估,保证了世博会期间的演出安全。目前已经实施的演出安全标准还有WH/T 36—2009《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要求》、WH/T 28-2007《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要求》等,另外,《艺术表演场所通用安全技术标准》、《剧场等演出场所通用安全评估方法》也正在制订之中。
综上,在研究翻译国外有关演出安全的规章制度、条例、标准等,归纳、研究、起草演出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多方征求相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审查修改文件,发布实施、推广使用、科学评价以及积累经验,最终建立必要的演出安全评估方法和制度。
4 今后的研究课题
演出活动从制定计划到进入剧场等演出场所,包括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拆台、运景等过程,需要多个工种的人员参与,安全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应当明确所有参与演出制作方的作用和责任。此外,必须对演出程序、技术人员、剧场等设施管理人员等进行统筹管理,且各方应当达成共识。
目前的研究仍是初步的成果,开展与此相关的课题研究十分迫切。如,剧场等演出场所一般有各种吊挂物、可动舞台机械设备等,在该场所的高空、暗处工作,具有独特的工作环境;投影、激光、LED大屏幕、特殊效果等;室内外临时搭建舞台等。不同的演出活动沿袭了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有各自独特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具体怎么制订,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不仅如此,第二类演出事故中所包含的职业安全事故、演出安全事故等也有待于研究和探讨。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剧院等单位联合实施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为相关法规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编制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标准、安全工作标准,以及其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奠定了基础。期待符合我国实际的演出安全管理体系尽早形成。
注:本研究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资助。
[1] (美)内德(Nadel,B.A)著,胡斌等译. 《建筑安全规划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 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3]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 WH/T 28-2007 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 WH/T 36-2009 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5] 德国工业标准委员会. 德国DIN标准 演出安全标准[S]. 2001.
[6] 日本演出空间技术协会主编,剧场等演出空间安全导则(内部资料)
[7] OHSAS18001:2007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要求[S]. 挪威船级社,2007.
[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28001-2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28002-2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编辑 薛云霞)
The Study of Safety in Architecture for the Theatre
WANG Yao, LI Guo-qi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
For the current theater building, stage equipment, and security risks exist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apital theatre security system" was formulated to reduce accidents theat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ater as a large public facilities to respond to natural disasters.
theater; venues; safety standards; safeguards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