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勿忘我》如梦似幻般的舞台视觉呈现
2015-07-18刘翔
刘 翔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
浅谈《勿忘我》如梦似幻般的舞台视觉呈现
刘 翔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
通过对《勿忘我》舞台视觉形象、舞蹈编排特征、灯光语汇表达等方面的分析,展现充满戏剧想象力的舞台作品。
戏剧;舞台;灯光;舞蹈
2014年11月底,《勿忘我》作为2014年北京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展演剧目,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法国菲利普·让蒂剧团创作的实验舞台剧目,作品从一个猩猩的视角观察人类,通过独特的视觉形象、舞蹈编排和灯光语汇,表达着创作者对灵魂与生命、存在与价值、自由与被动,以及无常与永恒的思考。
基于独特的剧情,《勿忘我》创作了一个童话般宁静而富有生趣的艺术世界,它似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幻影,如梦一般给人以美妙但飘忽不定的印象;又仿佛一块美玉,既有自然沉淀的过程,又经艺术家之手精雕细琢,让欣赏的观众,深深地被吸引。
《勿忘我》的成功,不止在于其作品内容的深刻性,更在于剧中好看、好听、好玩的元素。舞台上几笔干净而洗练的色彩,已然勾勒出基本的空间样态,无需太多的色彩渲染,而高明度的色调组合,赋予了舞台空间轻盈活泼的视觉印象;音乐的音色是明亮活泼的,有如八音盒里轻快灵巧的音乐质感,即便是带有些许悲情色彩的乐章,在整个音乐节奏的统一下,也流露出回旋向上的旋律质感;此外,舞者与人偶的高度融合,为这种由舞者和人偶同台表演的演出形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1 具有形式趣味的舞台视觉形象
在《勿忘我》的内容解读里,导演菲利普·让蒂(Philippe Genty)有这样一句话:“近乎永恒的巨大冰原上,来自北极圈的歌唱将席卷一切……”。从这句阐述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导演创作的所有舞台视觉形象来源于“近乎永恒的巨大冰原”。
1.1 舞台空间意境的创造
该剧舞台空间意境的创造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舞台视觉画面的展现如梦境般美妙,在似真似假的不断跳转中把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那看似抽象的几何形状的组合,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让观众获得了比真实世界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受。
舞台上清透简洁的画面处理与导演构想的空间意境是极其吻合的,所有舞台视觉形象的选择,都透露出冰原的空间意境。该剧的天幕背景是一块白色画幕,在画幕前有两道平面的图像贯穿舞台左右,它们形似冰原雪地中蜿蜒曲折的路径。这一形象设计不仅拉开了平面布景与画幕之间的距离,造成一定的空间效果,同时曲线的造型又打破了画幕平整的视觉印象,为舞台画面增添了一丝灵动柔美的韵律,使平面化的视觉形象散发出装饰性的审美趣味。舞台背景的前区,在上场门处有一组巨大的被包裹起来的白色物体,它们没有棱角、柔软细腻,同时也是在海水中漂浮的冰体,冰雪般晶莹。
在《勿忘我》舞台空间意境的创造过程中,冰原意象的展现与舞台灯光对空间的准确把握是分不开的。均匀的光色铺满整个舞台,高亮度的灯光蕴藏着淡淡的色彩,把背景画幕和舞台地面照得透亮,即便是冷色的舞台光效(诸如蓝色),也有着透明质感的、清透的色彩。舞台两侧低灯位的侧光勾勒出舞者身体的轮廓线条,让他们成为冰雪精灵的化身,在舞台上变得更加灵动、自由。在这个白色的冰雪世界中,光是那么的清澈而透亮,不被遮蔽,也不添加任何杂质,甚至有时会像冰雪世界中的光线般刺眼。
1.2 舞台视觉形式感的巧妙处理
舞台画面的明暗及色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舞台视觉形式感的强弱。舞台上所有可视的物体,诸如布景、道具、服装等,都是构成舞台视觉形式感的重要因素,而舞台灯光作为必不可少的视觉媒介,有利于构建各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舞台视觉形式感上,《勿忘我》的布景设计和服装设计是统一的,这也是该剧生动有趣的重要因素。首先,舞台空间的基调是浅色的,而惟一与它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舞台左右两侧可移动的黑色侧幕,深与浅的视觉形象造成舞台空间明与暗的强对比。其次,女舞者身着浅色长裙,而男舞者则是一袭黑色西装,形成明与暗的强烈对比。布景设计和服装设计在明暗对比上的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喜剧般轻松活泼的舞台效果和装饰性的审美趣味。
考虑到舞台空间与服装本身具有的戏剧性视觉特征,《勿忘我》的灯光设计在完成舞台塑造时,有时会刻意加强这种对比关系,在不破坏整体气氛的前提下,把布景与服装的色调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相比保持黑色西服与黑色幕布间的统一,浅色长裙与浅色舞台的处理可以有更多的变化空间,它们的颜色会随着灯光光色的变化,反射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当舞台空间是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时,视觉画面中的色彩关系容易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相反,当舞台空间被暗色调的色彩笼罩时,视觉画面中的色彩则趋向和谐。舞台灯光就是以这样一系列简洁、明确的大色块的设计,将舞台上的所有形象统一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舞台的视觉形式感。
2 充满想象力的戏剧舞台表演
《勿忘我》以简洁的舞台形式创造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戏剧空间。对创作主体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多样的舞台,在假想的冰原上,人偶化身舞者,舞者又似人偶,任意摆弄的身躯似乎不受舞者自己的控制,它们成为导演手中的玩偶,被摆出任意的形状。对观众而言,这又是一个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梦幻般的舞台,仅凭印象就能获得无尽的联想和想象,舞台上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像梦一般,飘渺而难以捕捉。
2.1 舞蹈与人偶、布景的融合
通常来说,相比舞台上那些无生命的物体,演员是最具活力的,而在《勿忘我》的表演中,如人形一般大小的人偶却有着与舞者同样的吸引力。人偶身着与舞者相同的服装,摆出与舞者相应的造型,人与人偶彼此混杂。人偶的动作虽是由舞者控制,然而舞者的动作又是人偶化的,在相互交织与融合中,人偶不再是无生命的、虚假的,而已经被拟人化。
舞蹈动作的设计与舞台布景的设计同样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舞者黑色的服装,在舞者手中翩然起舞的黑色大斗篷,与黑色的背景幕布融为一体,混淆了观众的视线,以至于让观众难以捕捉舞台上那些如魔术般神出鬼没的小动作。在这里,舞台空间与其说是为了给舞者限定一个表演的空间范围,不如说为舞者在空间中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由舞台布景构建的空间形式不再是一个可被孤立的形象,而是与表演紧密结合的、统一的视觉样式。舞者的表演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中才产生意义。舞者不间断的表演形成了流畅的舞台节奏,造成瞬息万变的舞台视觉印象,频频地给观众带来惊喜。
2.2 灯光的参与性
演员随着音乐从舞台一侧缓缓滚落到舞台中央,逐渐扩大的光区如冰雪般渐渐融化在舞者的身体上,灯光的设计紧紧围绕“冰原”这一总体视觉意象展开,在空间意境的表达上,有其独特的视觉魅力。此外,灯光作为一种语汇还被带入到表演中,光与影的效果也成为创造戏剧性效果的重要手段。
演出伊始,顺着猩猩的目光,观众们把视线投向舞台的背景画幕,画幕由蓝色转变为白色,越来越亮,像经白雪飘落被洗刷的透亮的天空,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几个小人拉着一辆雪橇以剪影的形象从右向左在画幕上行进,而后把观众带进如梦似幻的舞台表演,也预示着故事即将开始。在戏剧的结尾,同样运用了这种处理方法,让小人拉着雪橇从相反的方向渐渐退出观众的视线,把观众带回舞台最初的模样。这种由光影创造的戏剧过程,不仅形成了具有童话意味的开头和结尾,而且给舞台空间套入多重含义,使观众的视角与猩猩的视角戏剧性地重叠在一起,使看似碎片化的、非逻辑性的舞蹈组合成为一个合理的、连续性的过程,同时也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结语:
《勿忘我》这部作品中虽有只言片语的台词,却不是主要的构成因素,而该剧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形式感的舞台形象,以及那些充满无限戏剧想象力的舞台表演,由此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创作者难以言说的情感传递到观众的内心。
(编辑 张 翔)
Dreamlike Stage Visual Rendering of FORGET ME NOT
LIU Xiang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Beijing 100710,China)
Though the analysis about stage visual image, trait of Choreography and lighting expression in FORGET ME NOT, the author aims to show a production full of dramatic imagination.
drama; stage; lighting; dancing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3.014
刘翔,中央戏剧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灯光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在话剧《国家的孩子》、公益演出剧目《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作品中担任灯光设计。其中,《国家的孩子》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开幕式首演,荣获第三届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榜首)及“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