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端自媒体微视频传播研究

2015-12-13

科技传播 2015年15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公共性社交

师 萌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手机端自媒体微视频传播研究

师 萌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网络社交经历了文字、图片、语音时代,如今社交语言再添新成员“微视频”。它对于中国网民来讲是一个时新话题,传播机制并不成体系,因此我们处于“微视频”社交的起步阶段。既然“微视频”与社交融合在一起,那我们不得不关注自媒体传播中关于“微视频”的相关话题,毕竟我们已然处于移动互联网自媒体传播时代。新兴事物必然经历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微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在微博时代的道德伦理困境困境,本文通过对手机端自媒体传播下的“微视频”进行伦理道德困境的剖析,试图为“微视频”寻找一片绿色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视频;自媒体传播;动态社交语言

“自媒体”的概念是美国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最早提来的,简单说,自媒体就是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以及周身信息的途径。例如QQ、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等都是新时期自由化、平民化、自主化的自媒体形式。在这个追求速度和关注量的自媒体时代,“微视频”逐步成为了自媒体发挥舆论作用的主要形式。也正是因为其对于“关注量”的追求,“微视频”所构建的新型舆论场所必将触及道德底线。如何评价和控制自媒体微视频传播的道德底线,最大化地实现自媒体微视频传播的公共性价值是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全民共识。

1 自媒体微视频的传播特点

社交与视频融合是所有社交媒体都在追求和探索的未来发展之路。微视频天生就是与社交高度粘合在一起,因此微视频传播体现出诸多与社交密切相关的特点。

1.1 三快一慢的传播特点

1)制作快:操作门槛低,熟悉智能手机应用的用户都可以很快上手操作,视频效果添加也极为简单,因此8秒钟的微视频很快就在指尖滑动中完成。

2)上传快:无限网络的覆盖和移动4G的推广,使得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能够捕捉精彩瞬间并快速上传微视频到专属平台或朋友圈。

3)传播速度快:由于自媒体微视频与社交平台高度的粘合性,使得精彩“微视频”内容具有超高的分享特点。精彩的微视频内容就在如此强大的分享网络中传播开来,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

4)发现并处理问题慢:自媒体传播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也滋生了诸多污染网络环境的现象。也正是由于自媒体传播缺少专业把关人的环节,导致一些有违伦理道德为视频内容进入了大众视野。

1.2 分类明显,迎合多数受众口味

最容易火的微视频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类。

1)明星炒作类。例如钟丽缇在美拍中天天更新个人生活瞬间,尤其是她对赛车的爱好吸引了众多男屌丝的关注,再如金秀贤春节期间亮相微视,引得众多女粉丝尖叫不已。

2)萌娃宝贝类。可爱萌宝宝的一个嘟嘴,一声奇怪的笑声就能引得无数网友妈妈们感动的落泪。

3)美女模特类。许多想要成名的模特也没有放弃微视频这么直观,这么360度无死角的展示,同样获得不少点击量。

4)草根明星创意微视频。笔者在大量观看了诸多平台上的草根原创微视频后发现,关注量破10万的都是以搞笑段子戏说为主。例如美拍人气较旺盛的“陈翔7点半”、黑龙江大学学生创办的“杨公子要上进”都是主要以段子戏说和演绎为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专业型的微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分类明显,能够迎合大多数受众的口味。而这种迎合带来的道德困境也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伦理课题

2 自媒体微视频遭遇的道德困境

自媒体的公共性是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舆论场对于受众价值观的影响过程中实现的。这样一来,那些只管参与,不管真假,不辩是非,追求个人利益故意制作有违伦理内容的自媒体就充当了反自媒体传播公共性的角色,形成了一群“淡化舆论责任”、“去道德化”的自媒体人。“微视频”作为自媒体一种新型的表达方式,因为“去道德化”而在内容上呈现出低俗化、追求商业利益显著化的伦理道德困境。功能型微视频平台内容低俗化更加严重,尤以微信公共平台最为严重。例如微信订阅号xvip555打出了“请把节操留在门外,未成年禁入”和“处女少女包你爽”这样露骨的口号。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网络的快速消费性,让自媒体不假思索的将一些并不恰当的内容上传网络。例如曝光他人私生活的影像,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权;再如地震时,有网友将血粼粼的影像信息直接上传网络,这个时候人们或许不再考虑新闻的时新性,而更多地是被暴力的镜头所震慑,造成网络暴力影响。

以上的有违伦理的微视频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尤其对青少年在价值观上起到严重的误导作用。

3 化解自媒体微视频传播道德困境危机的策略

在自媒体传播时代,自媒体微视频在张扬个性和话语自由时,却在做着有违自媒体传播公共价值的行为。技术的进步,体制的宽松不一定意味着自媒体伦理道德的进步,当自媒体“微视频”这样一个相较于文字、图片更直观、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媒介形式发挥着强有力的舆论功能时,更应该考虑自媒体微视频应当坚守的伦理道德底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3.1 增加把关人

自媒体始终是依附于自媒体平台生存的,因此把关人最先应当在这些社交平台建立。提高对庞大数据的管理能力,实时监测自媒体上传的微视频内容,对那些充满色诱暴力的镜头坚决抵制,那些未经处理和证实过的新闻信息暂行管理,加以证实和处理再行发布。这需要强大的数据管理系统方面的技术支持,对于已经发布或者成规模的为视频内容进行筛选,让其中好的部分留下,有违伦理道德内容删除掉。

3.2 提升自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加大《网络文明公约》宣传力度,让自媒体人更多的了解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提高自媒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公共舆论的责任感。自媒体“微视频”更多的展现了马斯洛需求当中生理需求的特点,例如“美女”、“恶搞”等追求刺激的内容,通过网络宣传和现实教育提升自媒体向更高的人类需求发展,可以通过对阶段性微视频的评选活动或者体现人文关怀的微视频内容的征集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媒体向更高标准去制作和发布内容。

3.3 建立法制上的把关人制度

自媒体微视频想要在发挥公共舆论功能时既能保持充分的自由又避免少犯错,必须有这样的一个专门机制来制约。笔者始终对于国内影视分级制度的到来摇首期盼,因为任何作品在特定的环境下总是那样的合理。因此不妨站在法制的高度,将分级制度在“微视频”领域实行,将某些特定内容划归到特殊区域,不能让其随意扩大和传播,但同时可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

总之,微视频遇上自媒体,与社交联姻令微视频从一开始就是那么强大。视频社交语言在未来无疑是社交语言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开始便应该种下健康的种子。无论是专业型的微视频平台还是功能型的微视频都应当把握好内容生产的尺度,做对价值导向有意的运营商,做坚守道德底线的自媒体人。

[1]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新信息界,2011(3).

[2]陈进华,张寿涛.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D].2012(6).

[3]李丹.新媒体语境下的微视频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2014(9).

G2

A

1674-6708(2015)144-0072-02

师萌,延安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公共性社交
社交之城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社交距离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