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发展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2015-12-13张艳枚

体育师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编导舞蹈

□张艳枚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发展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张艳枚

通过调查研究我国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作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出目前各地水平发展不均,在人才培养和编导培养等方面经验还较欠缺,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体育舞蹈艺术表演的创新发展要从以下四个路径着手:走向传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营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化的身体语言;紧跟时代,突显体育舞蹈的现代化;艺术互融,追求多元化趋势发展。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现状;创新;路径

1 前言

为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进程和新时代的要求,对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已经慢慢从注重技术的传授转向培养竞赛、表演和编导的全方位应用型的人才。体育舞蹈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已逐步从完全“西化”的发展思路转向要汲取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重艺术性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路径上来。艺术表演舞的设立,则是体育舞蹈发展转向的桥梁。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发展,虽然在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只有坚持这条路线,才能保证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在中国主流舞蹈圈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调查研究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作现状,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为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演能力,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观察法

通过对两届CBDF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锦标赛和历届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作品进行观察研究,从创作手法、舞蹈语汇、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视频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发展现状

3.1.1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标舞总会早在1998年就在全国的锦标赛中设置了艺术表演舞的比赛环节,当时只有最高组别进入前六名的选手才可以参加,并经中国文联批准将艺术表演舞纳入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比赛范畴,大大提升了艺术表演舞的地位。[1]从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开始,国标舞艺术表演舞作为参赛项目,分为拉丁双人舞、标准双人舞、拉丁编队舞、标准编队舞和艺术表演舞创编舞几大组别。CCTV舞蹈大赛从第二届设立国标舞比赛,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到第七届取消了这一组别,但国标舞创作作品《胡同印象》作为现/当代舞组参赛,首次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2012年和2013年举办了CBDF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锦标赛,2014年举办了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作作品。这些平台都为艺术表演舞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促使体育舞蹈真正从赛场走向舞台。自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金奖获得者成兵和瞿腊佳的《别》,开启了中国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创作以来,我国的艺术表演舞发展迅速,以广东文艺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广州市艺术学校和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为代表的院校都开启了艺术表演舞的创作尝试和探索,并创作了优秀的作品,如《十面埋伏》《胡同印象》《画中人》《如梦令》《永恒的心》《姻缘》《凌云》等。

3.1.2 学校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情况

自1997年开始,国标舞由北京舞蹈学院纳入社会舞蹈系,并设立单独专业开始招生,其后,众多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将其纳入招生范围并成为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制和研究生学历制教育专业。另外还相继成立了一批中专和大专学制的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学校,这些学校招收小学5年级起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而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学。这表示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培训机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体育舞蹈专业学制教育培养体系,这保证了我国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表1 第四、五、六届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参赛队伍数量分析(个)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体育舞蹈进行艺术表演舞的探索与实践中,以艺术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职中和附中占了几近一半,其中国标舞创作水平最突出的广州艺术学校最多产且质量过硬,三届比赛共7个作品入围,并且排名都非常靠前。高校的参赛单位以中国舞蹈首府北京舞蹈学院作品最多,共5个,值得注意的是第七届CCTV舞蹈大赛虽然取消了国标舞比赛组别,但由北京舞蹈学院创编的国标舞艺术表演作品《胡同印象》首次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作为现/当代舞参赛。另外,体院参赛学校有北京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有上海艺术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综合类院校有东北师范大学,这些高校走在体育舞蹈发展前沿,为体育舞蹈艺术表演的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从统计结果可知,体育舞蹈创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州和北京,主要是因为这两地国标舞院校多,体育舞蹈培训中心也很多,有优秀的编导和技术过硬,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广州艺术学校有国标舞界难得优秀的国标舞艺术编导成兵和瞿腊佳老师,他们既有高超的国标舞技术,又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思想和全方位的编导能力,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国标舞创编领路人。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我国舞蹈最高等的学府,早在2001年就创作了国标舞歌舞剧《红舞裙》,2009年又创作了国标舞舞剧《长恨歌》,其先进的编导理论,多元的舞蹈学习氛围,专业的技艺指导和开放的创作氛围,都为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2007年《爱本该》获得三等奖以来,其对体育舞蹈的创作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在创作手法、融合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表现民族传统文化上面都做了成功的探索,其作品值得国标人借鉴与学习。

3.1.3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存在的问题

表演舞发展的瓶颈在于编导的薄弱上。[2]我国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优秀编导的极度缺乏,导制作品的良莠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学校尚未建立起对体育舞蹈编导人才的完整的培养方案,在体育舞蹈专业编导理论、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几近空白。当下的体育舞蹈创作队伍,很少是体育舞蹈科班出身,多半是体育舞蹈竞技选手或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导转行而来,这直接导致了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要么结构过于简单很像赛场的套路,过分强调技术的堆砌和难度,忽略了舞蹈的立意、情感和艺术性,要么作品的结构、音乐、国标舞语汇的运用等都离开了国标舞的属性,一会儿像现代舞,一会儿又像其他舞。国标舞因其程序化的动作语言,固定的动作情绪和特定的文化传统,使其艺术创作手段受到很大的限制,其艺术创作需谨慎而为,潜心研究。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专场在艰难地举办了几届后,终于明白国标舞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不沉下心来好好发展,培养出一批既懂得国标舞又懂得编导方法并富有创作灵性和丰富想象力的编导,单靠三两个学校高产来填充数量,是很难出精品的。

3.2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新发展路径

3.2.1 走向传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营养

任何一种舞蹈都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融入当地的民俗、传统、宗教和生活,符合一个民族的气质,才能在当地获得可持续化的健康的发展,不然在经过外来文化新鲜刺激的过程之后,终究会因为失去本土文化的滋养而渐渐枯萎。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的30多年,一直崇尚“纯西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获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目前中国的很多选手已可以在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获得很多荣誉,但在国内一直难真正走进大众的心里,毕竟,这种西式的舶来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中华民族拥有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华文明已经渐渐重显大国文化强势,国际上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注重从东方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发展的首要路径便是走向传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营养。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国各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3]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内容,还包含中国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等。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中庸精神”,其核心是礼乐文化,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指重视群体,实现“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归宿于“民本主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其重要特征是重视人的自由和解放,提倡“无为而治”“天人合一”,讲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齐志峰的《忐忑》《弟子规》《太极》《兄弟》和《各自有道》都是体育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成功探索。体育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舞,需要把握抓住我们的根,只有根基牢固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磨砺仍能对社会产生具大影响力。

3.2.2 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化的身体语言

生活是人们情感的来源,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语境中总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经过提炼,艺术加工,搬上舞台,能取得广大观众的共鸣。现在很多艺术作品都讲究“接地气”,这种“地气”其实就是指艺术要从高高的舞台走下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创作者要放低姿态,回归生活,关注生活本身,对生活化的身体语言要有敏锐的直觉、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然后对可利用的生活化的身体语言进行审美创造,审美想象,细化为具体可用的舞蹈语汇进行创作表演,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价值。[4]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编导和舞者注重从生活中提取创作元素,获取情感信息,这样的作品更能够为舞者所表现,也能够在心理上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在这一点上,由北舞创作的

国标舞表演舞《胡同印象》是很好的探索实践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创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北京胡同里人们的生活:晨起、叫卖、遛鸟、闲聊、追逐打闹,巧妙地将这些生活化的身体语言与国标舞有机的结合,无论从服装、道具、音乐和舞蹈本身,都无不流露着生活的气息。行走、跳跃、追逐这些日常化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简单变异,与国标舞的动作语汇相结合,充满生活化的气息和趣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生活是舞蹈艺术广阔的创作来源,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转变愈来愈快,这促使舞蹈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生活则是这一动力的源泉。

3.2.3 紧跟时代,突显体育舞蹈的现代化

体育舞蹈的现代化表现在创作手法、人物塑造、主题和舞蹈表现形式上。在创作手法上通过对元素动作的逐一解构,实现对元素的分解、裂变和合成,重构体育舞蹈语言,更新其文化,再造其理念。[5]通过改变舞姿的流动轨迹,重塑时、空、力在双人舞编排中的应用,追求舞蹈形态的变异,使舞蹈动作体现出不规则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人物塑造方面,强调对个人的塑造,对个体的突显和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上海戏剧学院的摩登双人表演舞《不离不弃》表现了当女士遇到毁容时,男士对她的不离不弃。女士在遭遇毁容时心灰意冷,不愿面对人生,对双手捂脸表示对现实的回避,脚下依然保持摩登舞的基本动作,在丈夫爱的感化下重新打开双手,面对生活,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这种对人性的尊重和思考,必定会把对各种价值的反思应用到现代化的体育舞蹈创作当中来,创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主题选择上,现代化的主题突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命本真、对宇宙的思考等方面,使舞蹈不仅仅能够娱人娱己,更能引起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思考。舞蹈表现形式的现代化,指在舞蹈表现手段上要能够紧随时代潮流,把高科技的表现手段应用在舞蹈创作当中,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激光的运用、全息影像、3D投影等现代化手段,能为舞蹈表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2.4 艺术互融,追求多元化趋势发展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取得发展,它需要吸收其他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表达方式、技术形式等。目前,体育舞蹈与各种舞蹈形式的结合创作变得非常流行,比如在其中融入街舞、爵士、百老汇、现代舞、芭蕾舞、踢踏、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等,这些在体育舞蹈当中都有所尝试,使体育舞蹈变化多端,更加具有开放性,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另外,艺术的互融还包括对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建筑、绘画、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借鉴吸收。形式的突破往往先于舞蹈,它能够刺激编导发挥舞蹈想象,寻找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电影的镜头语言一直在舞剧中应用较多,镜头给予观众多维的观赏角度,能全面展示舞蹈的各种结构美。蒙太奇的电影编辑手法应用到舞蹈创作当中,能起到不同的舞蹈效果。舞蹈的结构可借鉴小说的创作手法和结构,比如情节舞的结构一般分为呈示部、发展部、高潮或转折、结尾或高潮四个部分,这个结构来源于小说,另外在舞蹈创作时还可以运用绘画艺术的留白、建筑艺术的解构主义创作手法,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都可以合理利用到舞蹈创造之中。最后,当今社会注重社会分工和合作共赢,艺术互融,多元化趋势发展,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在创作中,需要调动其他艺术人员的力量,比如电影编导、舞蹈编导、民俗学家、舞美专家、服装设计师等,跨界合作,为体育舞蹈的多元化发展而服务。

4 结论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起始已有15个年头,时过境迁,它仍然是一个新课题。学校和社会团体作为体育舞蹈人才重要的培养地和输出地,承担着很大的一份责任,现在我们迎来了体育舞蹈的多元化创新发展期,需要重塑形象,需要由内而外地去述说与表达,需要智慧的结构与灵动的创造。目前,各地水平发展不均,在人才培养和编导培养等方面经验还较欠缺,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体育舞蹈艺术表演的创新发展要从以下四个路径着手:走向传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营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化的身体语言;紧跟时代,突显体育舞蹈的现代化;艺术互融,追求多元化趋势发展。从长计议,静下心来,潜心创作发展,使体育舞蹈真正走下赛场,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而服务。

[1]沈敏华.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发展的广阔天地[N].中国艺术报,2012-5-28(2).

[2]王香洁,钟桂萍.体育表演舞创作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95-198.

[3]谭建斌.现代舞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0.1:89-91.

[4]李童.论当代舞蹈语汇的创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4: 21-24.

[5]叶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化[J].当代文坛,2012.1: 148-151.

(惠州学院体育系,广东惠州 516007)

G80-05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28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编导舞蹈
Jiao Ayi| 《娇阿依》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论体育竞赛、艺术表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想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