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提问能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015-12-12莫信奇
莫信奇
摘 要:问题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因此老师应加强对学生“提问能力”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及时开展“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提问能力;科学课堂;课堂教学
一、当前初中科学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关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现状如何?学生对此的认识和态度又如何?为了解这些问题的现实状况,我对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教材中的问题13.67%的学生不感兴趣,96.33%的学生是感兴趣的,其中有15.71%的学生非常感兴趣,78.62%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兴趣。
2.学习科学的过程中,37.02%的学生偶尔思考的占57.26%,根本没有思考的占6.72%,53.31%的学生有了问题也主要是请教同学,2.4%的学生担心老师骂和讥笑,23.07%的学生担心同伴讥笑,43.31%的学生由于功课紧,没有时间。
3.科学课中,只有14.46%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问,76.42%只是偶尔鼓励,9.12%的教师根本不鼓励。98.6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提问方面给予指导。
由此可见,学生有思考的热情,并且希望教师在提问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必要。
二、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可能会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所谓的“自尊”而不敢问,不愿问,把问题储存起来。为此,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提出问题时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都应积极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讽刺挖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就会增加,质量也会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逐渐形成。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科学研究表明,问题往往来源于自己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或自己有兴趣的方面,因而教师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上,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放在设计问题本身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1)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中应教学生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用科学思想、观点、知识方法解决,让学生感到科學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那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胃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乐于发现并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积极探究解决的方法。
(2)巧设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矛盾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的最佳途径。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故意设置障碍、留出疑问、露出破绽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有问题可提的机遇,让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甚至是教师出现了笔误或者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也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要让学生分析有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他们才会不断地提出问题,他们提问题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3)学生动手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想,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是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心理基础。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会问
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面对一大堆全新的内容,面对一些理论和方法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问题,但是他们缺乏提问的技能,想提问却不知怎么提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是关键性的问题,要么与自己思维不吻合,词不达意,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问题,不如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更深地理解知识,推动学生探究兴趣的加浓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使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朱清时.初中科学7-9年级课本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