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2015-12-12杨吉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蓬莱265600
杨吉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山东 蓬莱 265600)
特色,顾名思义,就是特殊、特别、独特、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是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所谓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就是指在一个县(包括县级市,下同)范围内,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以提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特殊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山东省广大县市近年来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多数县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
一、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特征
1、具有浓郁的县域文化特色。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这种地域文化差别,不仅对当地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当地的文化生产、文化产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得不同县域的文化生产无不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例如,宝丰县魔术村人人喜欢魔术,一家三口都能表演魔术的家庭不在少数,祖孙三代都在从事魔术表演的“魔术世家”比比皆是。这种独特的乡风民俗是其他地方难以模仿的,又如莱西工艺葫芦,很多工艺都是手工制作,代代相传,工艺特殊,难以复制。
2、具有历史传承性。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很多特色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莱西自古就有种植、制作和赏玩工艺葫芦的习俗,民间大规模刻绘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唐书画产业发达,可以追溯到东汉。临朐县赏石行业也有历史渊源,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临朐已有赏石活动。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传统、世代相传是特色形成的重要条件。缺乏这种历史传统,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就困难得多。
3、产业簇群的特征。地方特色文化很多时候是以簇群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某种原因,最初或以血缘形式出现,随之以地缘、业缘关系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文化簇群。这种经过长时间自然演化、在自然分工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簇群持久稳定,有的簇群已经有上千上百年历史。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年画作坊已发展到 30余家,当时全村几乎家家都以年画生产为业,并相继在平度城西关大街开设了“新盛元”等十几家年画店,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簇群。
二、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总貌
山东省人文资源之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省各县市高度重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从调查的有关资料看,目前绝大多数县市都在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然而只有少数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甚至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区域不平衡性非常明显。
2、县域分布情况
山东省部分县市特色文化产业地域分布情况
注: 表中每个县只列出了一个特色产业,但许多县都有两个甚至多个特色文化产业,基于篇幅,本文每个县只列出一种。
3、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主要类型与行业分布
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行业或领域:一是文化旅游产业。如曲阜的三孔文化旅游、蓬莱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蒙阴的红色旅游、招远的黄金文化旅游等。从山东省县域情况看,多数县市都是以文化旅游为其特色文化产业。二是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梁山、临清、郓城、东平都是以经典名著为依托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代表。三是工艺品制造产业。成就突出的有莱州、泗水、齐河、禹城、平原、成武、阳信、嘉祥等县市。四是传统书画产业。高唐、博兴、巨野、临邑等县市在这方面都有成功的案例。五是特色休闲观赏产业。如临朐、费县的观赏石文化产业,宁津县的蟋蟀文化产业。六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文化。如东阿县的阿胶文化,乐陵的金丝小枣文化,平阴县的玫瑰文化,莱阳的梨文化旅游,栖霞市的苹果文化,寿光的蔬菜文化,安丘的花生生态文化产业,宁阳的大枣等。
三、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山东各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大多数县市都制定了特色文化产业规划,出台了相应政策,千方百计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抓特色文化产业,有的领导提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特色文化产业[1]。一是出台专项政策。山东许多县市特事特办,制定了倾斜性政策。如肥城市为了解决桃木雕刻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专门创建了“融资超市”。有的县还专门针对特色文化产业制定了专项政策,如嘉祥县出台了《嘉祥县石雕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嘉祥县石雕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石雕文化产业管理的意见》,加大对石雕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重视平台搭建。重视平台建设是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如肥城就投资1.4亿元建设桃木旅游商品城,打造起集桃木加工生产、工艺研讨、产品展示、市场贸易于一体的全国最大桃木工艺品研发基地。该市还建起全国首家专业桃木旅游商品博物馆。临朐县投资5亿多元,高标准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山东临朐奇石市场、临朐太湖石市场、临朐文化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奠定了全国最大观赏石市场的地位。宁津县投资3亿建多功能的中华蟋蟀文化城。
(2)创新体制破解资金瓶颈。山东一些县市进行了大胆探索,如东平县规划了300多个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投资规模400多亿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东平县采取以股权换资本、以经营权换资本、以资源换资本等形式,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2]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如乐陵市为了发展体育产业,投资50亿元建设体育产业园,建成全国环境最好、规模最大的集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销售集散、体育旅游休闲、建设娱乐、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国际级体育产业基地。
(4)重视特色品牌塑造。特色文化产业更需要有鲜明的特色品牌。大多数县市能够结合本地区特点和自身优势,培植和创建特色文化品牌,在品牌的宣传推广方面不遗余力,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群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在山东各县市崛起。
(5)重视特色的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特色产业获得新的生命。无棣县贝壳工艺品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现质的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过百余次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海洋贝瓷”,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特色文化产业种类偏少。山东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民间工艺美术等领域,而在影视传媒、广告设计、文博会展、演出娱乐等方面,鲜有真正的特色产业出现。造成的后果就是选择少,邻县之间撞车多,结构雷同,低层次恶性竞争。
(2)特色不突出,定位不准。如某县声称打造“中国佛都”,目前国内有南京、洛阳、户县、乐山、陕西铜川玉华宫等地都声称要打造中国的佛都,谁能最终打造成中国的佛都还需要时间检验。有的地方以工艺品为特色产业,但工艺品产业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单以工艺品为特色产业,定位相当模糊。有一个市“举办母爱文化产业论坛”,制定《母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而“母爱文化产业”的概念能否成立还有待商榷。
(3)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在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存在一些表面化现象,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个别县对民俗资源的利用就有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给人的感觉品位不高,自然就很难增强产品的吸引力。许多所谓的特色文化产业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产业,还只是一种文化经济现象。产值规模小,形不成产业链,没有龙头企业,有产业之名,无产业之实。
(4)抗风险能力弱,做大做强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种植成本增加,国内市场开拓不力,受国际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大,经营分散,缺乏大龙头企业带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直接影响经营效益。目前山东县市特色文化产业很多,但真正做成产值在50亿到100亿以上的大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为数不多。在如何做大做强、开拓市场方面缺少办法和思路。同时由于县、乡财政相对紧张,在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无力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更大支持。
3、做大做强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制定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刻把握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提高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自觉性,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总体规划不能替代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不仅是对总体规划的丰富和补充,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针对特色文化产业的专项政策,有利于县域文化产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2)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所需要的研发、检测、信息、物流、融资、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展览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流的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选准产业,科学定位,提高产业化能力。找准县域文化资源最大的亮点,绝不盲目跟风,搞低水平重复。相同的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发。同是水浒资源,开发角度也可以不一样。实现错位发展,突出自己的特色。一个县市可能有多种特色资源,但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数量确是有限的,2~3个比较合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集约化发展、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组织,培育和引进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4)重视特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避免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5)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特色文化产业的力度。设立特色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和专项基金,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特色产业特点的金融品种,开辟绿色通道和直通车,把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特色文化产业。多方寻求招商引资的突破。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兴业的理念,加强大师人才、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经纪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艺者的培训,着重提高其创新创意能力。充分发挥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中的作用。健全培训体系,为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1] 马林峰.临朐做大观赏石产业促农致富[N].潍坊日报,2009-9-24.
[2] 马跃峰.山东东平借助水浒文化资源 跨入文化产业大县[N].人民日报,2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