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2015-12-12张立军
张立军
(元氏县医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1130)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张立军
(元氏县医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113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患者42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与护理组211例。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及术后心理辅导、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护理组重度疼痛、中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无痛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组患者剖宫产术后2 h、6 h、12 h的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为(13.64±2.16)h、对照组为(21.41±2.3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剖宫产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其疼痛感,降低VAS评分,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术后;人性化护理
剖宫产术在产科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挽救母子(女)生命、解决某些产科综合征及难产的重要手段[1]。目前临床上剖宫产术使用较广,操作较成熟,但常因术后许多细节被忽视而引发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产后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患者42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无精神疾病、心肺功能异常、不良孕产史、麻醉禁忌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与护理组211例。对照组初产妇127例,经产妇83例;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5.7±1.8)岁;体重50~61 kg,平均体重(54.5±2.3)kg;护理组初产妇127例,经产妇84例;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5.7±1.6)岁;体重50~61 kg,平均体重(54.3±2.2)kg。两组患者的孕次、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及术后心理辅导、疼痛护理、生理护理、环境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 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会出现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尤其是经产妇,会因疼痛、哺乳等问题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随时掌控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帮助缓解不良情绪。
1.2.2 疼痛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可通过按摩等帮助缓解不适感;术中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其注意力等缓解疼痛;术后,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1.2.3 生理护理
及时帮助患者清洗会阴,定时更换产妇垫,保证外阴的清洁;对于母乳喂养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帮助,使其尽早适应。
1.2.4 环境护理
为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护理人员及其他人进出病房都要保持安静,做到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为保证患者及新生儿的休息,避免受到影响,还应控制访客的数量及访问时间。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VAS、恢复时间。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术中疼痛程度及剖宫产术后2 h、6 h、12 h、24 h的镇痛程度,用VAS评分表示。剧烈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分别记为10分、7~10分、4~6分、1~3分、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
护理组重度疼痛、中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无痛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n(%)]
2.2 VAS评分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护理组患者剖宫产术后2 h、6 h、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术后1天 术后3天 术后5天试验组457.1±1.45.3±0.84.2±0.5对照组458.0±1.76.4±1.15.1±0.7 t 2.7415.4257.018 P 0.0070.0010.001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5.09.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