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2015-12-12雷淑萍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特写细节

■刘  娜  雷淑萍

专题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刘娜雷淑萍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它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是一个场景。细节对电视短片的成败至关重要。掌握好细节的运用,是一名电视工作者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细节的作用

首先,用细节体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对文学作品而言,要说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当时当地的心理活动,只需要将这个人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语言表达出来,但作为以画面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影视艺术而言,则需要运用可见的画面语言来表现,而细节则是体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最佳手段。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流露出他的心理活动。

电视短片《难圆绿色梦》中,一辈子为治沙栽树的老人徐治民,面对着耗费毕生心血培育的防护林被砍伐一空,只剩一个个树桩,82岁高龄的他,坐在树桩旁,默默垂泪,老人那伤心的表情,痛惜的眼泪……有什么能让一个老人伤心流泪更让人难过?此处虽没有任何的语言,但观众完全能从这无言的画面中体会到老人痛失防护林的复杂心情。

其次,利用细节展现人类共同的精神本质,体现人类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集体无意识。有时集体无意识也会以原型的形象出现,如在《望长城》中,在寻找王向荣的一段故事里,摄制组没有找到王向荣而找到了王向荣的母亲,她给摄制组唱了一首歌。当摄制组要离开时,王向荣的母亲执意要送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汽车渐行渐远,回首望去,老人瘦小的身影依然站立在那遥远的山坡上。这时,耳边回响起老人苍老的歌声,刹那间,一个中国母亲的形象升腾而起,与蜿蜒雄伟的饱经苦难的长城浑然一体,使人们心间涌出一股暖流,感到如此温暖。

再次,利用细节强调环境气氛。在电视短片创作过程中,好的细节能够展现风土人情,渲染环境气氛,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意蕴,达到以情感人、深化作品主题的目的。运用细节强调环境就要抓住这种环境的典型特征,让观众了解人物的生存环境,是典型的”这一个”,而不是要让人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不知道人物究竟身处何地。要体现出地方特色,让观众一眼就知道这是在何地,让人物与他所处的环境统一起来。

在《沙与海》中,镜头对准了茫茫沙漠中一具动物的尸骸,一只昆虫在艰难地爬行,表现了沙漠中生存环境的险恶与艰难。《藏北人家》也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堆起了一个个生活场景,来展现西藏的风土人情——女人在男人头上抹酥油,给他梳头编辫子,藏民们将羊群身上的毛剪下来卷在一起,女人们会在清晨起来挤奶打奶酪。所有的细节组合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将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了解了西藏的风情。

最后,利用细节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情节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线,而细节就是这个导火线,一旦点燃,便会爆发。纪录片《农民潘根大》有一段潘根大与砖瓦厂工人的谈话,工人们说他要在只剩下生土、石头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是做“大头梦”,“我们天天开着机器‘吃土’,你跟在后面复量,复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老潘说:“你们吃多少,我复多少。”一段简短的对话表达了老潘复垦的决心。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潘根大才不顾家人反对,默默承受着村民嘲笑,为复垦土地倾其所有。这一个细节不仅成功刻画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成为整个片子的一个中心亮点。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是对它的再现和发展。

在大多数情况下,电视的主题还是通过画面语言来间接体现的。纪实就要用事实谈话,用细节说话,把细节的运用与思维的流露统一起来。

二、细节与特写

提到细节,有些人就会将它与特写联系起来,说细节就是特写。其实不然,细节与特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而特写是指主体在画框中所占的位置,是对物体的放大。但是细节与特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交集,就是细节最适宜用特写镜头来表现,特写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抓住观众的视线,紧扣人们的心弦”。贝拉·巴拉兹说:“最富于表情和富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以一种非电影手段所固有的强烈魔力,使时间停止流动,把空间撕成碎片,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大部分细节画面都是特写镜头。”

细节包括神态细节、动作细节、物件细节和环境细节。神态细节最易发掘人物的精神本质。这些细节都可以用特写镜头来表现,达到强调突出的作用。例如纪录片《英和白》中,片中多次拍到了坐在院子里的娟,并把娟和英的镜头组接起来,英打哈欠,娟打哈欠,英坐着接娟坐着,娟抱着布娃娃,大部分镜头都是特写镜头,通过这种镜头的交叉组接,表现了人也开始了像熊猫一样独居的生活。娟的安静和孤独告诉观众,孤独不仅是这一代人的现象,也是下一代人的现象,从而引发观众思考。

对动作细节的特写也是比比皆是。动作是心灵和情感的外化,通过动作可以“展示细微的令人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和形体动作,如眼神的顾盼、嘴角的颤抖、手指的痉挛等,用以传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极细腻和微妙的变化”。在《最后的山神》中,孟金福切肉、削木棍、祷告等特写镜头让我们了解了鄂伦春人传统生活中简单而日常的行为。老人将一些油抹在山神嘴上,这是一种祭拜山神的仪式,表明了人的一种信仰。

特写是对细节的放大,是对生活的着重显现,缺少了带有特写的细节描写,作品就缺少了生动感和生命力。

三、细节的捕捉

一些作品让人感觉淡而无味,只是泛泛而谈,什么都想提到,却什么都未提到,没有一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是因为在其中缺少了细节的渗入。细节是纪实性电视短片的灵魂所在,它的运用为电视短片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电视短片只有有了细节,才能通过细节“以小见大”,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凸显,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那么如何运用好细节为电视短片增辉添彩呢?

首先,要明确拍摄主题,能够针对被拍摄对象确定拍摄方针,在此前提下主动寻找能表现主题的细节,并着重拍摄这些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主题。在《英和白》中,为表现现代人的孤独、精神疏离的精神状态,创作者选取了一个小女孩娟的角色。她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小院里,沉默不语,摄影师也总是以篱笆为前景对她拍摄,并把她和以笼子为前景的英进行剪辑,表现人类正和动物一样陷入孤独的境地。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加深人们对本片的印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细节的捕捉对纪实性电视短片创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拍摄对象,而且还要具有一双慧眼,注意抓拍,能够随时捕捉对创作有用的细节,尤其需要随机抓拍一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沙与海》中,本来要去采访刘泽远,但在去的路上无意中发现刘泽远的小女儿独自在沙漠中玩耍,镜头里出现了她的一双鞋,两道优美的流沙划了出来,她头朝下慢慢地滑入了观众的视线之中。这几个镜头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同时又耐人寻味。孩子的天真与大漠的厚重压抑、生命的弱小与荒漠的辽阔空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特写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从特写到长镜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特写
细节取胜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印度军人特写